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討影响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 rt-PA)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治疗的 60例 AC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ACI患者 rt-PA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根据静脉 rt-PA栓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 HT组和 NHT组,其中 HT组为 21例发生出血转化患者, NHT组为 39例未发生出血转化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率为 35.00%, HT组合并房颤占比、血糖( Glu)、血钠( Na)、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均高于 N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合并房颤、 Glu、 Na, NIHSS评分均属于 rt-PA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合并房颤( β=2.368, SE=1.18, OR=10.676, P=0.045, 95%CI=1.057~ 107.856) ;Glu( β=2.678, SE=1.071, OR=14.556, P=0.013, 95%CI=1.787~ 118.534) ;Na ( β=2.284, SE=1.147, OR=13.518, P=0.024, 95%CI=1.427~ 128.011) ;治疗前 NIHSS ( β=2.604, SE=1.18, OR=10.676, P=0.045, 95%CI=1.057~ 107.856) ]。结论 ACI患者静脉 rt-PA栓后出血转化与患者治疗前 Glu、 Na水平过高、有房颤、神经功能严重缺失程度高等因素密切相关,治疗时应该对此类患者谨慎给药,减少出血转化发生率。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栓 ;出血转化 ;栓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重组人尿激酶原栓与尿激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 100 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将 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 [1]。对照组采取 人尿激酶栓 方法,观察组采取重组 尿激酶原栓 的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冠脉再通率和完全流通率以及轻度出血总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的血管再次流通率和血管完全流通率都比对照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轻度出血总发生率 14.0% 比对照组 36.0% 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重组人尿激酶原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明显,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且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到现在为止,是我国大部分医院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采用以栓时间控制为核心的急诊快速通道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全年未实施该通道的60例AIS患者作为对照组,而2023年实施该通道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在栓处理时间、神经功能(NIHSS)、认知功能(MMSE)、功能障碍(mRS)、凝血参数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在病情评估、静脉栓启动、CT完成、从入院到栓用药的时间以及急诊停留时间上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栓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出院时,研究组的NIHSS和mRS评分较低,MMSE评分较高(P<0.05)。治疗第一天,研究组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的神经功能后遗症发生率也较低(P<0.05)。结论:对AIS患者实行以栓时间控制为关键的急诊快速通道,能有效提升栓救治效率,增加栓成功率,促进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恢复,调整凝血参数,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 标签: 控制溶栓时间 急诊绿色通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ICU急性脑梗死静脉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我院ICU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选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均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4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栓治疗,在治疗的基础上,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且实验组的改善程度较参照组更佳,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缓解其神经功能缺损,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脑梗死 ICU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静脉栓治疗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4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8例、牙龈出血12例。出院后随访3~6个月,GOS评分5分22例,4分35例,3分23例,2分8例,1分4例。结论:在有效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严密的病情观察,科学的、个体化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 静脉溶栓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解有计划的指导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栓条件并给予重组人纤酶原激活剂(r-PA)药物静脉栓的90例患者,进行规范的康复指导,治疗,循序渐进的进行康复锻,为更好地围栓期的康复指导探索经验。结果90例患者栓再通率高达91.11%,且密切观察康复指导后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讨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通过静脉栓的患者,进行有计划地康复指导,对预后非常有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康复指导
  • 作者: 张红宋全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张红宋全军通讯作者新疆兵团第九师医院内科新疆额敏834601作者简介:张红,女,1969年生,毕业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医院内一科(心血管、内分泌、血液系统专业)副主任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栓治疗现状,为不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力的基层医院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汇总,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结果(1)边远地区相距甚远,就医迟(包括转运),最佳栓时间窗易于错过.(2)栓治疗选择率低,栓积极性动力不足,尤其是夜间.(3)心梗急救团队建设不足,协作能力低,没有院前栓,亦缺乏患者教育.(4)栓的辅助抗血小板治疗中阿司匹林使用不当(5)栓剂大都选用非特异性纤酶原激活剂尿激酶.结论不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力的基层医院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及时的栓治疗具有相对优势.栓治疗在基层医院的开展存在许多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加强规范化治疗,提高立即心肌再灌注治疗水平非常重要.关键词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栓治疗;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6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急性脑梗死的表现与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栓治疗,通过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结论这说明观察组使用栓治疗比对照组使用一般治疗的效果要好,且其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临床上结合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是情况,及时作出准确的决策,为患者开展栓治疗具有非常重要。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决策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静脉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栓,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NIHSS(4.15±0.12)分、ADL(87.49±1.25)分、住院时间(5.44±0.18)d、出血率2.94%、头痛率2.94%、再闭塞率为0、满意度97.06%。对照组NIHSS(10.26±0.68)分、ADL(62.35±3.61)分、住院时间(7.74±0.54)d、出血率14.71%、头痛率11.76%、再闭塞率为14.71%、满意度73.5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静脉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期间,实施系统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防再闭塞,减少出血等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静脉溶栓 老年急性脑梗 系统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25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常规控制血压、血糖、抑酸、降血脂、神经营养剂等基础治疗,加用尿激酶静脉栓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治愈13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3例。结论尿激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病残程度,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但是临床必需严格栓适应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超早期 尿激酶溶栓 治疗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急性心梗心肺复苏后的栓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84例急性心梗患者,均实施心肺复苏,纳入时间为 2016年 5月 -2018年 2月。将其随机分为 2组:常规治疗 42例作为对照组,栓治疗 42例作为试验组,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 92.8%,高于对照组的 73.8%;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7.1%,低于对照组的 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心梗患者心肺复苏后,实施栓治疗具有良好疗效,能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梗 心肺复苏 溶栓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缺血性脑组织血流灌注,避免脑组织的坏死,而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本文主要综述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栓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等相关研究结果,以及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因素和栓治疗途径。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9例,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0.6mg/kg静脉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0.9mg/kg静脉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天NIHSS评分,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d及第3d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较低剂量的阿替普酶实施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降低的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回顾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