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6月~2017月9月我院经口腔修复的患者1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取预成纤维桩材料治疗,B组采取可塑纤维桩材料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总体满意度、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单颗纤维桩修复时间。结果A组修复有效率为91.51%,显著高于B组(78.95%);A组的总体满意度为92.86%,显著高于B组(81.43%);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00%,显著低于B组(22.86%);A组单颗纤维桩修复时间平均为(72.49±16.82)min,明显低于B组(98.25±21.37)min(P<0.05)。结论应用预成纤维桩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下,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NB4细胞株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转导途径中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TGF-β1/Smad途径在NB4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ATRA作用于NB4细胞株不同时间后,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TGF-β1、Ⅰ型受体(TβRⅠ)、Ⅱ型受体(TβRⅡ)、Smad2、Smad4和Smad7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TRA作用3h后TβRⅠ、TβRⅡ的表达量开始增加;12h后TGF-β1的表达量开始增加,随着加药时间延长,蛋白表达量逐渐上升,48h表达量至最高,然后下降。而Smad2、4、7蛋白的表达在加药3~6h后开始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Smad2表达量于48h达峰值,然后逐渐下降;而Smad4和Smad7的最高值出现较晚,出现在72h,然后下降。结论:TGF-β1信号转导途径与APL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ATRA在体外能上调TGF-β1/Smad途径的蛋白表达,以发挥抗白血病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呼吸训练方式对脑卒中患者疲劳程度和膈肌功能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针对本次研究工作,样本的选取为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第一组患者人数为31例,其在临床恢复中开展常规康复训练护理,为A组;第二组患者人数为32例,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胸式呼吸训练,为B组;第三组人数为35例,患者在常规恢复训练基础山开展腹式呼吸训练护理,为C组。在三组患者临床治疗完成之后,对三组患者的疲劳严重度和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对于B组和C组患者,其在临床护理完成之后,患者的疲劳程度要明显低于A组,且B组合C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测试数据也要优于A组,P<0.05。而对于B组合C组,C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要优于B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其开展呼吸训练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更好的缓解脑卒中后疲劳情况,同时呼吸训练还能够对患者的膈肌进行良好的锻炼,帮助患者增强恢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开引流术配合排脓生肌中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分别接受切开引流(挂线)术配合排脓生肌中药和单一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创面红肿评级、创面腐肉脱落时间、术后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VAS评分4.7±0.8分,创面红肿评级1.2±0.3分,创面腐肉脱落时间3.2±0.7d,术后愈合时间15.4±1.8d;对照组患者平均VAS评分5.6±0.4分,创面红肿评级2.8±0.7分,创面腐肉脱落时间3.9±0.5d,术后愈合时间20.8±2.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引流(挂线)术配合排脓生肌中药根治高位肛周脓肿疗效显著,患者术后疼痛更轻,创面愈合更快,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随机选择住院时间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的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32名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方法对实验组的16名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给予常规性运动功能训练+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对于对照组的16名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给予常规性运动功能训练,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情况进行密切的跟踪调查,详细记录相关实验数据,研究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肌电图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实验组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指标检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神经肌电刺激对于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状况,恢复患者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深入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患有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模式;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治疗组);对照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疗效。结论治疗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功脢(CK-MB)、血清肌钙蛋白(cTnl)的指标数据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取得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针刺拮抗肌配合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痉挛性偏瘫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配合早期康复锻炼,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锻炼配合针刺拮抗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肌张力及肌力测定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锻炼配合针刺拮抗肌治疗,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生活自理能力好转明显,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应用椎管内阻滞麻醉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2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10例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未实施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研究组110例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实施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结果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以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分娩过程中会阴疼痛程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盆底功能受损等盆底功能受损情况发生概率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应用椎管内阻滞麻醉可以起到分娩镇痛效果,且不会使产后盆底肌功能发生损伤风险,对盆底肌功能恢复有利,有显著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及心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及心衰的80例患儿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磷酸肌酸治疗法,两组患儿治疗后,对比其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并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血流动力左心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比对照组减小,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及心衰临床效果明显,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外用生肌膏治疗感染性疮疡(阳证)Ⅱ期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120例感染性疮疡(阳正)Ⅱ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参照组涂抹外用京万红治疗,实验组组涂抹外用生肌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都取得了有显著的效果,外用中药生肌膏治疗比外用西药京万红治疗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8.33%,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仅为81.66%。讨论外用生肌膏可有效缓解感染性疮疡(阳证)Ⅱ期患者的病情,在临床上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值得深入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保留膀胱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我院的4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其使用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部分膀胱切除手术,对照组13例患者接受膀胱肿瘤电切术。对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共有9例患者复发,术后复发率是30%,患者的平均复发时间是9.4个月;对照组共有5例复发病例,复发率是38.5%,对照组组患者的平均复发时间是8.7个月。两组术后的无瘤生存率情况为,观察组1年生存24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3年生存16例,对照组6例,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使用保留膀胱手术的效果比较突出,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比较高,临床中能够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凝刀微创技术治疗功血与子宫肌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72例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功血与子宫肌腺症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自凝刀微创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功血与子宫肌腺症治疗总有效率;创面平均愈合时间、阴道停止出血时间;治疗1年复发率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月经量、痛经程度、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功血与子宫肌腺症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阴道停止出血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1年复发率情况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月经量、痛经程度、生活质量水平相似,而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量、痛经程度、生活质量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凝刀微创技术治疗功血与子宫肌腺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月经量,减轻痛经,加速创面愈合,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效果的积极作用。方法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接诊的产后需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中选择68例进行此次调查分析,依据信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盆底肌锻炼,观察组则加以实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各34例。结果观察组Ⅰ类及Ⅱ类盆底肌力合格率为95.3%及8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也提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对产后需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观察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二维图像测量妊娠晚期(孕32~40周)瘢痕子宫及正常妊娠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结果子宫前壁下段全层厚度>3mm组比全层厚度≤3mm组的孕妇阴道试产成功率高,厚度>3mm组的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缩宫素用量较全层厚度≤3mm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观察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对临床医生选择分娩方式、评估再次剖宫产围手术期的风险、提高妊娠安全性并减少瘢痕子宫孕妇发生子宫破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针灸和肌电生物反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1日至2017年5月21日期间我院脑卒中后吞咽障碍78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39例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的39例患者进行针灸和肌电生物反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的VFSS评分(5.15±1.36)分、治疗二个疗程后的VFSS评分(6.64±1.48)分、治疗三个疗程后的VFSS评分(7.19±1.35)分、总有效率(97.44%)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针灸和肌电生物反馈+康复功能训练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31I联合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对经甲状腺切除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骨生化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DTC患者共81例,分为A组(男性)21例,B组(绝经前女性)32例,C组(绝经后女性)28例,均采用131I联合TSH抑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钙(Ca)、磷(P)、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BMD(L1~L4、左股骨颈、左大转子、Ward三角区)。结果三组患者的△ALP、△Ca、△P、△BGP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TH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指标△BMD(L1~L4、左股骨颈、左大转子、Ward三角区)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31I联合TSH抑制治疗经甲状腺切除术后DTC患者的骨生化及BMD的影响较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胆结石患者心理、疼痛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92例急诊胆结石患者,遵循抽签原则随机分组,将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均为46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焦虑量表HAMA评分、抑郁量表HAMD评分、疼痛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HAMA评分、HAMD评分、VAS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胆结石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