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与胱抑素C三者共同检测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对本院内分泌科2017年1月-2018年3月所有有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病例进行综合整理,从中随机挑选53例作为A组,并选取同一时期53例健康人员作为B组,所有入组人员均于清晨未进食状态下抽取其静脉血以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与胱抑素C,比较两组三者水平之间的差异,并观察A组三者单独检测与三者共同检测诊断出糖尿病肾病的阳性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A组所有入选人员血清中的糖化血红蛋白(10.20±0.91)%、血脂(TC与TG分别为5.89±0.71、3.54±0.68)mmol/L与胱抑素C(1.93±0.91)mg/L水平均是较B组高的(P<0.05),且A组三者共同检测诊断出糖尿病肾病的阳性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与胱抑素C三者共同检测可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为本病及时的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可在临床中得以应用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社区肺炎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老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对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PCT与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肺炎组经治疗后,血清PCT与CRP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血清PCT与CRP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与CRP可以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早期诊断,提高准确率,并且对疾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016年我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健康成年人34名作为对照组,探究组患者给予PCI治疗。检测研究对象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探究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探究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33.86±5.60)μmol/L、(47.52±27.38)ng/ml,高于对照组的(8.53±4.75)μmol/L与(2.41±1.9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究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0.38±5.45)μmol/L、(7.15±3.14)ng/m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临床上可通过检测以上两种物质的含量间接提示患者是否出现心肌梗死。
简介:目的:了解糖耐量受损(IGT)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IGT者二甲双胍干预后CRP水平变化。方法:收集糖耐量正常(NGT)30例,IGT60例,并对60例IGT进行12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前后检测CRP、血糖、血脂。结果:IGT血浆CPR比NGT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12周后CPR、血糖、TG水平下降,HDL-C升高P〈0.05;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IGT时血清CRP已升高,IGT者二甲双胍的治疗使糖代谢改善的同时,血清CRP水平也下降。
简介: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嗜碱粒细胞激活后其CD63和CD203c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敏性哮喘(哮喘组)、非过敏性哮喘患者(非过敏性哮喘组)及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嗜碱性粒细胞中CD63和CD203c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以CD123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联合设门,可观察到外周血中的嗜碱性粒细胞。与非过敏性哮喘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过敏性哮喘组患者的血嗜碱粒细胞CD63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1)。经粉尘螨刺激后,与刺激前对照、非过敏性哮喘者及正常对照者比较,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血嗜碱粒细胞CD203c和CD63荧光强度均显著增加(P〈0.01)。嗜碱粒细胞CD203c、CD63表达程度与皮试结果及特异性IgE水平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嗜碱粒细胞活化试验的曲线下面积为0.923,高于特异性IgE的曲线下面积(0.876)。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3表达来确定活化嗜碱粒细胞是诊断过敏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体外检测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及前白蛋白检测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将其设定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正常体检儿童60例为参照组,对参加本次研究的儿童行散射比浊法、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的C反应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结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性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本次研究发现,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行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水平检测,有助于上呼吸道感染诊断准确率的提高,进而提升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及时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方法在儿童细菌性肺炎的检测中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方法从我院的儿科科室中选取怀疑感染了细菌性肺炎的儿童患者50人,对他们进行细菌性肺炎的确诊检测。采用C反应蛋白法和血常规检测法结合的形式来确认这50例儿童患者是否患有儿童细菌性肺炎。结果从儿科科室选取的50位怀疑患有细菌性肺炎的儿童患者最终确诊,所有患者确实患有细菌性肺炎。结论C反应蛋白检测和血常规检测法都能够用于确认患者是否患有细菌性肺炎,但是这两种监测方法单独进行时都会出现误差,实验结果容易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干扰,而将C反应蛋白法与血常规法结合起来则可以使细菌性肺炎儿童患者的检测结果更为准确,可以说C反应蛋白检测法联合血常规检测法对于儿童细菌性肺炎的检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给细菌性肺炎儿童患者的检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40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所有的临床资料,两组均实施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观察对比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C肽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FBG、2hPG等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而观察组血清C肽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HbAlc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结论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既能准确检测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健康状况,又能对其有无胰岛素功能障碍加以有效判断,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c-反应蛋白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在2014年4月到2017年4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组患者,其中有化脓性脑膜炎患者24例,称为实验组1;有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2例,称为实验组2。另外再选取正常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三组儿童均进行同样的实验室检查,观察并比较三组儿童的血清c-反应蛋白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的水平,根据检测的实际水平情况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而且实验组1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实验组2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在恢复期和急性期的差异也非常明显,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是两组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在急性期都明显高于恢复期;而且实验组1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在恢复期的下降程度明显小于实验组2患者。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用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和脑脊液c-反应蛋白可以区分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用c-反应蛋白来检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以为医生诊断和治疗该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临床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标志物HAb18G/CD14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胃癌样本552例,构建组织芯片,并以10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组HAb18G/CD147的抗原表达和定位,并追踪随访胃癌组患者12~72个月。结果:HAb18G/CD147抗原定位于细胞膜,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63%比55%)。肿瘤组织中HAb18G/CD147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Lauren组织学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脉管浸润及远处转移间无相关性(P〉0.05)。HAb18G/CD147阳性表达与患者术后近期生存率显著相关(P=0.023)。结论:HAb18G/CD147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发展、侵袭性行为及预后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不良的一项分子标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联合其它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以及对糖尿病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到2017年7月我院收治确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的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HbAlc、FPG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对HbAlc与各项检测结果进行了直线相关性的分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的HbAlc与FPG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HbAlc、FPG的检测结果也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的HbAlc、FPG、TG、TCH及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C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中HbAlc水平与FPG、血脂各项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T2DM患者的HbAlc、FPG及血脂水平,良好地控制HbAlc,对糖尿病患者的检测提供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患儿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反应蛋白含量对脑膜炎患儿的感染性质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治疗前分别采集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儿脑脊液17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21例。结核性脑膜炎惠儿脑脊液19例和对照组(21例已排除脑膜炎)儿童脑脊液标本。用速度散射比浊法测定其aF中IgA、IgG、IgM、CRP含量。结果:感染组中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病毒性脑膜炎组(病脑)CRP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其升高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免疫球蛋白的测定结果为除病毒性脑膜炎组的IgA和IgG较对照组升高不明显外(P〉0.05),三组病例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脊液进行IgA、IgG、IgM、CR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iss-1、ki-67和VEGF-C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和滤泡性腺瘤(follicularadenoma,F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4例PTC及12例FA石蜡包埋组织中kiss-1、ki-67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kiss-1、ki-67和VEGF-C在PTC组中阳性率分别为40.90%(18/44)、61.36%(26/44)和68.18%(30/44),与F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伴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分别为16.70%(2/12)、83.33%(10/12)和91.67%(11/12),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伴甲状腺外侵犯的PTC组织中分别为18.75%(3/16)、81.25%(13/16)和87.50%(14/16),与不伴甲状腺外侵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kiss-1、ki-67和VEGF-C蛋白有助于PTC与FA的辅助诊断,三者与PTC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C型治疗持续人乳头病毒瘤感染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策略。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本院接收的27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138例)与对照组(136例)。观察组应用壳聚糖宫颈膜C型行持续的治疗,对照组则使用常规的宫颈微波治疗疾病,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估持续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对持续人乳头病毒瘤感染疾病,临床中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C型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高。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还需相关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心理疏导、用药指导等工作,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