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床边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经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7例肿瘤患者根据肘部静脉情况,良好者,即肉眼或触摸可及有弹性的静脉,作为对照组(n=109);差者,即肉眼和触摸均不可及有弹性的静脉,为观察组(n=78)。对照组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观察组通过超声影像技术选择上臂中下部的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并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术后患者带管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带管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患者舒适度高,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少。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超声 静脉炎 导管相关性感染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管道标识在胸外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在 2018年 1月到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40例胸外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临床随机均分,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人数都是 2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是采用管道标识方法进行护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护理完成之后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于心胸外科患者,其在临床治疗期间采用管道标识方法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意外事件的几率,此外,通过管道标识方法进行护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较大提升。

  • 标签: 管道标识 心胸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确定臀部肌肉注射的安全部位,为临床护理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00例成人下肢标本(男84,女16)臀部的上区逐层解剖、观察测量臀部皮肤与皮下组织、臀大肌和臀中肌的厚度,臀上神经的分支类型和臀上动、静脉的管径,并个别进行了穿刺和切片观察。结果皮肤与皮下组织厚度为(1.12±0.35)cm,臀大肌厚(1.75±0.48)cm,臀中肌厚(1.41±0.35)cm,臀上神经与臀上血管的深支在臀肌之间共同形成血管神经层,多分为上、下两支位于相关血管的下方,占(64.0±4.8)%。结论由大转子至坐骨结节连线以上的臀部上区,其中1/3和下前1/3区的上部最宜于肌肉注射,上中1/3区下部两横指处可选择进行肌肉注射,其余各区不宜作肌肉注射。

  • 标签: 臀部外上区 肌肉注射 体表定位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普糖尿病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较深入地分析 , 探讨对普糖尿病患者提高护理效果的有效方法。 方法 选择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普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 普糖尿病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住院天数 、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空腹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 侵入性操作 等因素。 结论 普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相对较多,我们应对患者深入了解,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达到控制感染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普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普外糖尿病患者 术后感染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骨固定支架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案。方法:于 2018年 7月到 2019年 7月我院部分胫腓骨骨折患者为例进行回顾对比研究。采用数字法方式进行分组。总共选取 60例患者。常规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方案,实验组采取骨固定支架固定。回顾性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常规组与实验组的愈合时间数据不适用统计学标准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适用统计学标准( P< 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临床疗效数据差异明显,实验组的数据优势显著,数据适用统计学标准( P< 0.05) 。结论:针对骨固定支架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具备较高实践性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综合康复效益,值得普及。

  • 标签: 骨外固定支架 内固定治疗 胫腓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肿瘤护理中应用周静脉置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的肿瘤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1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比两组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局部出血、血肿、导管堵塞、静脉炎)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护理中应用周静脉置入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置管保留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针对颅脑创伤术后对进展性硬脑膜血肿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 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硬脑膜血肿,在首次开颅手术后 6 小时进行确诊。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34 例,并针对早期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在所有患者中,其创伤部位在顶部的有 8 例,颞顶部的有 12 例,枕顶部的有 9 例,额部的有 4 例,枕部的有 1 例。 结果: 在开颅手术后进行无颅内压的监测的患者中共有

  • 标签: 颅脑创伤术 进展性 硬脑膜外血肿 早期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胃肠营养的经验。探讨通过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配液、输液中严格无菌操作并采用全合一方法,配制全胃肠营养混合液。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温度和渗透压;密切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统计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胃肠营养中并发症情况。结果792例接受胃肠营养治疗,感染性、血栓性、代谢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2%.0.75%.2.40%。结论加强胃肠营养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严重烧伤 胃肠外营养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肢体延长术已广泛应用于矫正肢体长度不等,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修复各种骨缺损与骨不连。通过矫正肢体短缩畸形,从而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我科2000年2月~2007年2月共为14例小腿短缩畸形患者,应用固定延长器进行肢体延长,术后效果较为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骨延长术/护理 胫骨/外科学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胸术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30例,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管道意外拔出率和护理满意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胸术后患者来说,进一步有效明确管道意外拔出原因,然后切实落实风险防范护理措施,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管道意外拔除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因此,这种风险防范护理模式值得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胸外术后患者 管道意外拔出 原因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小儿腹疝日间手术中干预的疗效。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60例,均为小儿腹疝日间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一组30名患者接受疼痛护理(观察组),一组30名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疼痛反馈情况以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术后(3h、6h)时间段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中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认可总满意度96.67%(29/30)高于对照组80.00%(24/30),(p<0.05)。结论:在小儿腹疝日间手术中,应用疼痛综合护理,能够帮助减轻围术期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家属的医护满意度,保证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应用。

  • 标签: 疼痛护理 小儿腹外疝 日间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胸术后插管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胸术后插管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胸术后插管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胸术后插管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的管道意外拔发生率以及各项管道意外拔出原因占比情况。结果:观察组胸术后插管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胸术后插管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发生率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胸术后插管患者医护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其他因素各项管道意外拔出原因占比低于对照组,两组胸术后插管患者各项管道意外拔出原因占比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显著降低胸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几率,而且可以降低医护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其他因素各项管道意外拔出原因占比,因此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在胸术后插管患者护理中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胸外术后患者 管道意外拔出 原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疼痛护理在小儿腹疝日间手术中的干预效果。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小儿腹疝日间手术的患儿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盲抽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儿例数为44例,接受疼痛护理,对照组患儿例数为4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术后1h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差异不大,P>0.05;术后3h、术后6h、术后12h实验组患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术后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疼痛护理 小儿腹外疝 日间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设定为2021.02——2022.12,从中挑选接受周动脉采血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50名。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即常规组(75名)、实验组(75名)。常规组应用常规股静脉穿刺法,实验组应用周动脉采血法,对比两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采血疼痛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更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采血疼痛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周动脉采血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可提高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少,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外周动脉采血 疼痛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和肠营养在ICU重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ICU重症患者进行营养支持,32例行肠内营养支持,24例行肠道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应用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结果:52例患者痊愈出院,4例因原发病死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浆中的蛋白水平、血浆中的清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提高(P<0.01);但经肠营养支持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肠营养支持相比,肠内营养支持组的血浆蛋白、清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上臂肌及肱三头肌的皮褶厚度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CU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应针对病情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使其具有较好的代谢作用和营养作用。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危重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湿敷配合红光照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8月100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中药湿敷配合红光照。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敷配合红光照的应用效果好,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中药湿敷 红光外照 肛周湿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中外周动脉血取样的研究。方法:该院接受的 40 名新生儿被随机化为两个分组,即实验组与参考组,进而对比两组内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出现率与痛感强度。结果: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出现率显著地少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轻度痛感的出现率显然多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领域,利用周动脉血取样能够显著减低不良事件的出现,缓和婴孩的痛感强度,这是一种具有高效的临床操作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动脉采血 新生儿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肿瘤护理中采用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普通组(50例)和研究组(40例)。前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置管保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也显著上升(P<0.05)。结论:在肿瘤护理中运用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延长置管的保留时间。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