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丁咯地尔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丁咯地尔5、10、20mg/kg组,每组6只大鼠。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于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检测脑组织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丁咯地尔5、10及20mg/kg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83±0.41、1.67±0.82、1.50±0.55,与单纯缺血组的3.00±0.6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0.01);内皮素含量分别为(169±39)、(155±42)、(144±27)pg/ml,与单纯缺血组的(217±51)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0.01);CGRP含量分别为(150±44)、(170±44)、(173±54)pg/ml,与单纯缺血组的(96±40)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0.01),且呈量效关系。结论丁咯地尔对局灶性脑缺血所造成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缺血后脑组织中异常升高的内皮素、增加脑组织中CGRP的含量有关。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中陆肾上腺素受体(β3-AR)表达的变化以及卡维地洛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4周后存活大鼠被随机分为心力衰竭(HF)对照组、美托洛尔(MET)组、卡维地洛(CAR)组3组,另有10只大鼠行假手术(Sham组)。MET组给予美托洛尔6mg/kg·d,CAR组给予卡维地洛3mg/kg·d。Sham组、HF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再次饲养8周后所有存活大鼠行血流动力学检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心肌β3-ARmRNA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HF组心率(HR)显著增快(P〈0.01),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o/dr)显著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显著升高(P〈0.01);与HF组相比,MET组、CAR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得到显著改善(P〈0.01或〈0.05),且以CAR组更为明显。与Sham组相比,HF组β3—AR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HF组相比。MET组β3-AR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而CAR组β3-ARmR—NA表达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中β3-ARmRNA表达增加,卡维地洛能降低β3-AR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心功能。
简介:目的探索反向式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2月于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0~2级糖尿病足患者4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体外反搏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或加用体外反搏辅助药物治疗8周,监测足背动脉的直径、踝肱指数、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记录体外反搏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足背动脉直径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91.071,P〈0.001),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踝肱指数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6.827,P=0.036).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4.782,P=0.015).体外反搏组出现不良反应者(2/21)与常规治疗组(0/21)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反向式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糖尿病足可改善足背动脉直径、增强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且治疗后不良反应未增加.
简介:目的观察坎地沙坦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病人的降压疗效和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72例高血压伴IR的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坎地沙坦酯和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给予坎地沙坦酯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服药后餐后2h血糖、餐后2h胰岛素均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服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但治疗组收缩压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坎地沙坦酯和二甲双胍治疗高血压伴IR病人,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胰岛素抵抗,有利于提高降压疗效。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中度和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颜动和心房扑动)患者静脉注射地尔硫革控制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NYHAⅢ、Ⅳ级的中、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给予地尔硫革静脉注射,观察有效率及血压、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85例患者人选,80例(94.1%)患者有效,心室率由用药前的(149.5±18.2)次/分下降至用药结束时的(gs.3±17.5)次/分,下降幅度36.2%,平均起效时间(6.3±3.9)分钟,用药前后心室率下降有显著意义(P〈0.001)。所有患者血压均有下降但多在正常范围,有5例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伴窦性心动过缓,无1例出现心功能恶化。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革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中重度心力衰竭伴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的快速心室率,而且安全性高。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造影剂后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必要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n=28)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n=28)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前30min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静脉注射,术后连续静脉注射3d。观察(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浓度变化。结果(1)实验组的肾血流动力学指标如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82.72±4.02)cm/svs(74.52±3.75)cm/s,P〈0.05]、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33.65±3.18)cm/vs.5.(28.03±2.23)cm/s,P〈0.05]、肾血流量[(588±112)mL/minvs(521±105)mL/min,P〈0.05]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阻力指数明显降低(0.60±0.05m0.68±0.0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术后48h起血清肌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增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造影剂后。肾动脉的灌注.改善肾脏的缺血状态.有薷于保护肾功能.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卡维地洛的降压疗效及其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配对原则分入卡维地洛组(卡组)及络德对照组(络组)。病人在用药前及总疗程结束后采血,用亚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浆NO,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血浆ET。另1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浆NO、ET。结果:降压总有效率卡组为85%,络组为84.6%,两组用药后心率均下降,两组患者降压疗效及心率下降均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前血NO浓度:卡组、络组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卡组、络组的均显著上升(P均〈0.05),用药前血ET浓度:卡组、络组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后卡组、络组的均显著下降(P均〈0.05)。两药对NO、ET影响无显著差异,两药的不良反应较轻,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国产卡维地洛均有较好的降压疗效。高血压病人经卡维地洛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
简介: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Q队)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2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手术组、ARTA治疗组,每组12只。手术组和治疗组均给予高脂饮食,两周后用空气干燥法制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给予ATRA灌胃。于术后1、4周处死动物,取病变血管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Cdk2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①正常动脉壁未见PCNA及Cdk2表达。②手术组在术后第1周时内膜开始增生,第4周增生明显,且出现泡沫细胞、脂质核心形成、管腔狭窄;增生内膜中Cdk2表达水平增高。③治疗组Cdk2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VSMCs的迁移、增殖、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显著减轻(P〈0.05)。④PCNA表达与Cdk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RTA可通过抑制Cdk2表达,抑制VSMCs的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家庭式多种饮食调配对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病例给予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循环,降血脂、降血糖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糖尿病饮食,研究组给予家庭式多种饮食调配。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三个月后对血糖水平,血脂五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指标及脑卒中量表(CCS)对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血糖水平、血脂五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式多种饮食调配可稳定及降低血糖水平,降低血脂指数,减少患者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饮食;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置入单枚自膨式支架同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合并邻近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技术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单枚支架置入同时治疗有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狭窄率≥70%)合并邻近锁骨下动脉狭窄(狭窄率≥50%)的患者21例。术中将1枚自膨式开环支架的头端放置于椎动脉V1段的中远端,尾端放置于锁骨下动脉的近端。术后6~12个月行CT血管成像(CTA)和(或)DSA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全部支架成功置入,椎动脉平均狭窄率由术前(87.1±5.7)%降至(7.4±6.4)%(中位数5%,范围0%~20%),锁骨下动脉狭窄率由(61.9±8.4)%降至(4.5±5.7)%(中位数0%,范围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随访中发现1例(4.8%)患者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率约50%),但无相关临床症状;1例(4.8%)术后6个月再发眩晕,复查CTA和DSA,显示支架压缩合并椎动脉闭塞。结论单枚自膨式支架置入同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合并邻近锁骨下动脉狭窄,技术可行且安全,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压缩的发生率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协同式护理模式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协同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按医嘱服药(88.71%)、按疗程治疗(90.32%)、按时检查(80.65%)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按医嘱服药(54.84%)、按疗程治疗(50.00%)、按时检查(48.39%)(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5.4±1.4)d、贫血发生率(17.74%)显著低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为(9.6±1.5)d、贫血发生率(38.71%)(P<0.05)。结论医护协同式护理模式能提高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预后贫血情况,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Hybrid技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靶血管及旁路通畅率.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实施"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10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65例.研究病例分为两组,Hybrid组和PCI组.入选标准:①合并前降支(LAD)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②随访期间无胸痛等不适主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住院治疗、症状药物控制良好的患者;③外科术者和介入术者均为经验丰富的医生.按照上述标准,电话随访同意接受造影复查的患者Hybrid组102例,PCI组157例.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50例Hybrid患者完成造影复查;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的统计方法抽取PCI组患者5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终点是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靶血管通畅率及二次血运重建率.结果Hybrid组和PCI组各50例,随访时间分别为(18.0±8.0)个月和(19.3±9.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ybrid组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高于PCI组LAD靶血管通畅率(98%比80%,P=0.004);Hybrid组的LIMA旁路二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PCI组LAD靶血管二次血运重建率(2%比20%,P=0.008).结论"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使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能获得良好的中期靶血管通畅率,其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优于PCI技术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通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