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心血管急诊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人,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比较中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具有临床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路路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35例患者中27例显效,6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35例患者中19例患者显效,8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P〈0.05,显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严重,联合应用中药注射剂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简介:学者们认为隶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protease)的组织蛋白酶(cathepsins)主要作用是在溶酶体酸性条件下,降解不必要的细胞器及蛋白质,使其再被利用.然而最近研究显示,组织蛋白酶家族成员和其他细胞外蛋白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一样,对细胞外基质的重塑、间质基质的降解以及细胞信号传递和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本综述重点叙述组织蛋白酶生物学特征(结构、合成、加工、激活、分泌、活性调控和功能),以及参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关于循环血中组织蛋白酶水平作为诊断心血管疾病、预后判定和药物靶目标的应用潜能.
简介:目的探讨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置入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66例,按术后6个月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心室起搏比例,将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A组36例和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B组30例,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血清氨基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心脏超声检查各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脏超声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NT-proBNP明显升高,B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A组NT—proBNP高于B组(P〈0.05);A组心室起搏比例高于B组[(83.6±3.7)%VS(21.8±6.5)%,P〈0.05];NT-proBNP与心室起搏比例呈正相关(r=0.736,P〈0.05),与LVEF无相关性(r=-0.112,P〉0.05)。结论病窦综合征起搏器置入患者中,血清NT—proBNP水平可随心室起搏比例增高而升高,心室起搏比例增高对患者的心功能可产生负面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肺心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疾病表现以及心电图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到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40名肺心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另选取在我院同期就诊的40名单纯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变化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高危因素中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血脂发生率具有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出现急性或者陈旧性心梗、频发室早或室速、左室肥厚伴劳损等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心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具有特征性的改变,临床诊断中应当综合分析,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简介:目的分析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产生的影响。方法统计本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进行血液检验的心血管患者共178例,同期平均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晨起空腹、午饭后,以及午饭两小时后,这几种时间段进行血液采集,对血液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对血液检测的影响。干预组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进行血液检查,分别为静脉血液采、集动脉血液采集和末梢循环血液采集。结果对照组中,不同的采血时间,其显示的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数量不同,且晨起空腹检验比午饭后,午饭两小时检验各指标有着明显的减少。干预组,动静脉血液采集相比末梢循环血液采集,其红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但血红蛋白数量无较大变化,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都将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故在血液采集中,统一采血时间和采血方式,以便于降低差异性。
简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大原因。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高血压诊疗与防治的相关研究成果众多。国际上,ESH修订版和JNC8即将公布。在国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2009年已经发布。这些研究成果及指南,影响着高血压防治的理念与实践,对高血压的防治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指导作用。尽管,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的理念与水平,在大中城市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国人口众多,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分布在农村和基层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整体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在过去10多年并未明显提高,还处于很低水平,高血压的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简介:目的:了解柯萨奇B组病毒(CVB)在心脏疾病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探讨CVB感染与心血管疾病的内在关系。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CVBIgG抗体和核酸检测。结果:心脏病组CVBIgG阳性率为44.8%(112/250),对照组抗体阳性率为16.7%(18/10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CVBRNA检测结果显示,心脏病组阳性率为20.4%(51/250),对照组为3.7%(4/10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心脏病患者中CVB感染较普遍,应引起重视。
简介:2011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4月世界卫生部长级会议发表莫斯科宣言;7月世界银行对中国非传染性疾病(NCD)的形势及应对策略发表研究报告;9月联合国大会NCD高级别会议发表政治宣言。NCD已经成为全球危机,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尤为突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第66届联合国大会预防和控制NCD高级别会议上指出:全球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癌症在内的NCD。NCD正袭击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准备好,有超过1/4死于NCD的人还处于壮年,这些人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目前,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死亡率最高的NCD。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入住广州军区总医院老年干部呼吸病房的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资料,比较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氧情况,并对其加强呼吸道护理、预防急性加重发生、进行夜间吸氧护理。结果急性加重期氧气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昼夜动脉血氧分压在2:00、8:00、14:00、20:00均明显低于稳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所有症状多在7~12d缓解,无1例死亡。结论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合理吸氧,对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进展是有益的。
简介: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对大鼠脚桥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2只,13只大鼠内侧前脑束位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作为模型组,另9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分别记录分析正常组9只和模型组7只脚桥核神经元信号电生理特性的变化,同时利用尼氏染色法观察6只帕金森病大鼠脚桥核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脚桥核神经元类型Ⅰ和神经元类型Ⅱ放电频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12.09±1.62)Hzvs(7.35±0.98)Hz,P〈0.05;(4.09±0.34)Hzvs(2.87±0.26)Hz,P〈0.01],放电变得不规则;脚桥核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损伤侧脚桥核大型神经元、中型神经元、小型神经元较正常侧分别减少了20.3%,19.4%和20.9%(P〈0.05)。结论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导致了脚桥核内神经元电生理特征和形态学特征的广泛变性及损伤。
简介:目的:通过对冕宁县沙坝镇环街村居民进行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从而为当地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现状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随机选取冕宁县沙坝镇环街村,对村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进行心血管疾病筛查。结果:现场共对1066名村民进行筛查,其中男性366例,女性700例,平均年龄为(45.2±20.3)岁,心血管疾病患者共403例(37.8%)。本研究对性别、年龄、BMI、糖尿病、高脂血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有着一定相关性(2=184.541,P<0.001);20~39岁时患病率最低,而大于40岁患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大于80岁的心血管患病风险相对小于20岁是39.58倍。结论:本次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冕宁县沙坝镇环街村的患病率较高,约1/3为心血管疾病患者;且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与年龄、遗传等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