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NS)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占了颅内原发肿瘤的35%-60%。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0)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胶质瘤分为Ⅰ-Ⅳ级,其中Ⅲ、Ⅳ级为恶性胶质瘤,大约占所有胶质瘤的77.5%。目前对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治疗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疗法的综合治疗.虽然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存在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问题,总体预后仍然较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维生素C(VC)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日益进展,国外的医疗工作者已将其作为肿瘤治疗的补充和替代疗法之一.并报道了静脉注射维生素C治疗神经胶质瘤、卵巢癌、肾细胞癌、乳腺癌、大肠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前列腺癌、膀胱癌等肿瘤的临床病例,认为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就维生素C对神经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做一综述。
简介:目的使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tingcellculturesystem,RCCS)模拟微重力环境,建立胰腺癌神经转移的体外模型。方法将裸鼠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on,DRG)和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置于RCCS系统中混合培养,在额定时间点取神经组织送病理,Gomori染色观察神经组织结构和胰腺癌细胞在神经组织块中生长情况。结果DRG培养12h后,镜下可见有一神经突起自DRG周缘长出;72h后,可见神经突起显著延长、增多,多数突起结构有一分支,大体呈放射状排列。MIAPaCa-2细胞能够溶解基质。癌细胞与DRG共培养48h,可见有癌细胞靠近神经纤维并贴附其生长。72h可见癌细胞形成包绕神经纤维的细胞团,典型的表现为形成以神经纤维为中轴的纺锤样结构。结论使用RCCS系统模拟微重力环境,构建胰腺癌神经转移体外模型,可以用于胰腺癌神经转移过程和机制的研究,为研究胰腺癌细胞和神经组织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新的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carcinoma,NEC)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5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治疗方式、病理特点和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8.3±6.8)岁,中位病程6个月。主要临床症状为血便者9例(60%),排便习惯改变者10例(66.7%),腹部肿块1例(6.7%)。术前肠镜误诊率为26.7%(4/15)。总的手术根治率为46.7%(7/15)。术后大体病理溃疡型9例(60%),隆起型6例(40%);小细胞NEC10例(66.7%),大细胞NEC5例(33.3%);淋巴结转移11例(73.3%),肝转移者8例(53.3%),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例(6.6%),腹腔盆腔广泛种植转移l例(6.6%)。免疫组化中嗜铬素(CgA)染色阳性9例(60%),突触素(Syn)染色阳性12例(8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阳性10例(66.7%)。Ki-67增殖指数≥50%者占53.3%(8/15)。随访3~70个月,10例患者死亡,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2.5%、45.4%、26.6%、13%。结论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出现淋巴转移、肝转移和腹膜种植转移。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辅助化疗可能使患者获益,但患者总体预后较差。
简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肿瘤,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探讨DNT的MRI和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6男,4女)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具有癫痫病史的DNT的MRI和CT表现,其中6例MRI增强后扫描。结果:所有肿瘤灶均局限于皮质内及皮质下、分别为:额叶3例,枕叶3例,颞叶和顶叶各两例,大多数病灶境界清楚。MRI示病灶多为分叶状,在T1W1为低信号,T2W1为高信号,周围未见水肿;6例增强后扫描病例中,2例病灶呈实质部分强化,其余4例无强化;4例呈多囊样,2例呈单囊样改变。6例CT扫描病灶均呈境界清楚的低密度区。结论:DNT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准确的组织学诊断需结合临床和病理学表现。
简介:目的观察肱骨内上髁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手术技巧。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我科对24例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肱骨内上髁炎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切除旋前屈肌群肌腱起始处的退变组织。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肘关节患者自我报告式HHS2评分和Mayo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24例术后均获8~23个月随访,平均13.7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2、6个月进行肘关节患者自我报告式HHS2评分和Mayo评分,术前HHS2评分为73.2±6.4,术后1个月为93.0±4.7,2个月为92.5±5.0,6个月为94.5±5.1;术前Mayo评分为72.8±5.8,术后1个月为83.2±6.3,2个月为87.9±4.9,6个月为91.7±6.0。结果显示患者的主观感觉和肘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24例中19例(79.2%)长期随访效果良好,2例(8.3%)残留肘内侧轻度慢性疼痛,3例(12.5%)因发生尺神经炎行二次手术治疗,术后神经症状获得缓解。结论开放手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疗效可靠,对于合并尺神经病变的患者,建议预防性松解和前置尺神经。
简介:目的研究远端胃癌根治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入选无迷走神经直接侵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保留迷走神经组(保迷组,n=30)和传统术式组(传统组,不保留迷走神经,n=30),分别宴施保留逃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及传统的胃癌根治术、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程度、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期间患者恢复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1)保迷组平均手术时间较传统组长(P<0.05);但后1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保谜组与传统组术中平均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3)保迷组清扫淋巴结的总个数及不同站别的个数与传统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保谜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较传统组无明显增加(P>0.05).(5)保迷组术后进食后不适感发生率较传统组低(P<0.05).(6)随访过程中保迷组胆囊病变、胆石症和腹泻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无迷走神经直接侵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行保留谜走神经胃癌根治术能达到与传统术式相同的根治要求.与传统术式相比,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胆汁返流、胆囊病变、腹褥及进食后不适症状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