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合并颅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合并颅脑疾病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中CT或MRI检查发现19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在30ml以下者11例,给予保守治疗。血肿量大于30ml的患者8例,其中出血量超过60ml,并伴脑疝形成的4例,3例行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1例放弃治疗;其余4例1例行脑室外引流,3例行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剖宫产25例,阴道产8例,其中利凡诺引产8例,新生儿死亡5例,死胎6例,其余均存活,存活的最小新生儿胎龄28周,重约685g。8例肾功能不全者经血液透析后6例临床治愈,2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14例脑梗死患者均给予扩管、小剂量脱水、低分子右旋糖苷等保守治疗,均未手术干预。33例孕妇中恢复良好26例,3例轻、中度偏瘫,2例癫痫,1例不全失语,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子痫前期及子痫具有易发生肝肾损害、脑卒中等危险因素,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后配以脑卒中相应治疗措施,及时终止妊娠,积极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
简介:目的观察住院急性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研究卒中后合并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连续住院的203例急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以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作为营养学指标,观察其变化趋势。以血清前白蛋白〈200mg/L作为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研究基线资料、主要合并症、神经功能等因素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结果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不同时间点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有下降趋势(P〈0.05)。有110例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住院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4.2%。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男性、年龄、合并消化道出血、腹泻、发热、感染、认知功能障碍、卒中后抑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吞咽障碍以及禁食和(或)胃肠减压、胃肠营养等治疗措施与营养不良发生均有相关性(P〈0.05)。年龄(OR=1.725,95%C/2.204~15.4g8)、卒中后抑郁(DR=4.604,g5%CI1.g52~10.860)、NIHSS(OR=1.15g,95%CI1.020~1.316)是卒中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卒中住院患者合并营养不良有较高的发生半。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半逐渐增加。年龄,卒中后抑郁、NIHSS评分是卒中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强迫与焦虑的关系,为探索心理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oa的八型分类,将100例强迫症患者按焦虑程度(SCL-90焦虑因子分)分三组追行比较研究。结果100例患者中伴焦虑者占79%,伴抑郁者占74%;高焦虑组病程长于低焦虑组(P〈0.05);Foa分型中,高焦虑组以Ⅰ、Ⅱ和Ⅵ型多见;临床症状中以强迫恐惧的焦虑分高于污染/检查、强迫意象/表象、强迫思考、强迫性犹豫不决和强迫观念(P〈0.01)。结论强迫症与焦虑的关系确有Foa等人提出的八种临床类型;强迫症患者伴焦虑的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病程,而是致焦虑性强迫想法与减焦虑性强迫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简介:目的对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的临床特点、电生理表现及发病机制等进行分析.方法对2001-2003年收治的4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近年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青年,无家族遗传史,临床表现均为在运动开始时突然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及面部的不自主运动,持续数秒钟后可自行缓解,发作期间无意识障碍,发作后无任何不适.4例患者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以及头部CT和(或)MRI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诊断为特发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经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后发作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可散发;可为特发性,也可继发于多发性硬化、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其他疾病.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临床特征为运动诱发的一侧或双侧上下肢及面部的不自主运动,对抗癫痫药物敏感,预后良好.
简介:现在很多人将孤独症与孤独划等号,认为孩子总是待在家里,不爱与其他小朋友玩耍就是孤独症,或者觉得将孩子放在小朋友多的地方,就不孤独了,孤独症便会慢慢改善,但事实并非如此。孤独症并不等于孤独,早期识别和干预非常重要。
简介:目的探讨MRI显示为颞叶外局灶病变的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分布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磁共振显示颞叶外局灶病变的癫痫患者的电生理、影像、手术及术后随访资料。根据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分布将病例分为三组,A组为间期正常范围脑电图,B组为间期痫样放电仅分布于病变所在脑叶,c组为间期痫放电超出病变所在脑叶。结果病变分布包括额叶57例,顶叶29例,枕叶17例,岛叶2例,下丘脑1例。间期痫样放电分布为A组占28.3%(30/106),B组占29.2%(31/106),C组占42.5%(45/106)。手术均行病变切除或立体定向毁损术,术后随访12-52个月,平均28个月,各组按Engel分级,A组:I级23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2例;B组:I级21例,Ⅱ级3例,Ⅲ级4例,Ⅳ级2例;C组:I级27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3例,各组间疗效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显示为局灶颞叶外病变的癫痫患者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毁损病变能取得很好的控制疗效,且疗效与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分布无关。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382例,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其中代谢综合征组170例,非代谢综合征组212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治疗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析急性脑卒中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在体重、腰围、收缩压、甘油三脂等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两组患者的NIHSS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129),治疗后差别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3)。结论急性脑卒中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较差。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以此鉴别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4例患者入院后急诊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l例;1例患者为动脉瘤再次破裂后行CTA检查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动脉瘤夹闭术2例,动脉瘤夹闭术1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1例,药物保守治疗1例。恢复良好3例,重残1例,死亡l例。结论对伴有颅脑外伤史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应注意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以便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