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手足口病(HFMD)患儿睡眠质量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HFMD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PSQI量表进行评估,然后比较其中不同性别、年龄、体温、严重程度、家长文化程度、病毒类型及居住情况者的PSQI量表评分结果,同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研究因素与HFMD患儿睡眠质量状态的关系。结果:120例HFMD患儿的PSQI量表评估结果较差,不同性别及及居住情况者的睡眠质量较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体温、严重程度、家长文化程度及病毒类型者的睡眠质量较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温、严重程度、家长文化程度及病毒类型均是本类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HFMD患儿睡眠质量状态较差,影响因素较多,应重视HFMD患儿睡眠质量的改善。
简介:目的研究郑州市40岁以上人群卒中患病率及其常见危险因素的城乡流行现状。方法以社区为基本单位进行整群抽样,纳入符合要求的郑州市40岁以上常住人口11366例,采集人口学、卒中危险因素、既往用药、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及其常见危险因素的城乡差异。结果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共纳入11366例社区居民,其中卒中患者344例,卒中标化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3.3%vs2.5%,Z=-2.649,P=0.004),逐步调整各项影响因素后,卒中的患病率与居住地为农村呈正相关(OR1.77,95%CI1.31-2.38)。心房颤动、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和既往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比例农村低于城市(P〈0.001),吸烟比例农村高于城市(P〈0.001)。结论郑州市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城乡差异显著,卒中防控工作应当针对当地卒中防控的薄弱环节,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卒中社区防治策略。
简介:目的观察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04例.监测入院后7d内血压,收集详细病史资料,对病程中伴发疾病进行评分,记录入院后血压的管理方式及干预时间等.运用简单和多因素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并且存在自发下降趋势,8h内下降最明显,36h趋于稳定.其中脑梗死患者血压在入院30h内趋于稳定,脑出血患者血压在入院96h内趋于稳定.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要高于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患者TOAST分型和OCSP分型间血压无显著差异.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入院时和入院后36h内血压.独立影响入院时收缩压的因素有卒中类型、入院时NIHSS评分、心脏病史、高血压史,其中心脏病史与入院时血压成负相关.独立影响入院时舒张压的因素有卒中类型、年龄、入院NIHSS评分、高血压史.年龄与入院时舒张压呈负相关.独立影响7d内平均收缩压的因素有卒中类型、入院NIHSS评分、伴发疾病评分、心脏病史、高血压史、既往史评分.心脏病史与7d平均血压呈负相关.影响入院7d内舒张压的因素有卒中类型、年龄、伴发疾病评分、入院NIHSS评分、心脏病史.心脏病史和年龄与7d平均舒张压呈负相关.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并有自发性下降趋势.卒中类型及高血压史与血压呈正相关,心脏病史及年龄与血压呈负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术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脑动静脉畸形病例138例.以性别、年龄、主要症状、阳性体征、术前癫痫史、病变部位、畸形团大小、引流静脉、手术入路、术后水肿、病灶残留、手术次数、癫痫灶切除等13项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设定术后发生癫痫为因变量,使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前癫痫史、病变部位、畸形团大小、引流静脉、术后水肿等5个因素是术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手术病人。应针对癫痫发生危险因素进行防治,以减少脑动静脉畸形术后癫痫的发生。
简介:目的观察住院急性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研究卒中后合并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连续住院的203例急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以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作为营养学指标,观察其变化趋势。以血清前白蛋白〈200mg/L作为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研究基线资料、主要合并症、神经功能等因素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结果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不同时间点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有下降趋势(P〈0.05)。有110例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住院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4.2%。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男性、年龄、合并消化道出血、腹泻、发热、感染、认知功能障碍、卒中后抑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吞咽障碍以及禁食和(或)胃肠减压、胃肠营养等治疗措施与营养不良发生均有相关性(P〈0.05)。年龄(OR=1.725,95%C/2.204~15.4g8)、卒中后抑郁(DR=4.604,g5%CI1.g52~10.860)、NIHSS(OR=1.15g,95%CI1.020~1.316)是卒中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卒中住院患者合并营养不良有较高的发生半。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半逐渐增加。年龄,卒中后抑郁、NIHSS评分是卒中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急性脑卒中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新疆地区急性脑卒中779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非急性脑卒中72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脑卒中登记方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病例组与对照组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P=0.028,OR=1.384),年龄(P=0.010,OR=1.014),族别(P=0.014,OR=1.346),饮酒(P〈0.001,OR=2.739),脑卒中家族史(P〈0.001,OR=0.374),糖尿病病史(P〈0.001,OR=2.093),高血压病病史(P〈0.001,OR=5.713),高脂血症(P=0.009,OR=0.656)均与急性脑卒中相关。(2)维吾尔族与汉族急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比较:779例急性脑卒中,其在男女性别比例上无显著性差异。维吾尔族相比汉族脑卒中患者,其在吸烟、饮酒及糖尿病病史的比例要低于汉族(P〈0.05),而患高血压病病史的比例高于汉族(P〈0.05)。结论性别、年龄、民族、饮酒、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是新疆地区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门诊失眠症患者影响睡眠与觉醒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表,对以失眠为主诉的初诊病人经确诊为失眠症,按姓名、年龄、职业、失眠病程、服用药物、上床时间、主要不适症状、对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功能影响等项目作临床调查问卷项目填写,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失眠症患者明显高于男性,占63.98%;中壮年失眠症患者比例最高;失眠症患者记忆力减退者占80.71%、影响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功能者占81.82%,服用镇静安眠等类药物对记忆力减退和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功能均有明显影响;晚睡对白昼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功能影响有明显相关性。结论以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临床失眠症患者的防治、康复有其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登记2014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患者293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主动脉弓及变异、成攀技术方式、手术操作时间及并发症。依据手术操作时间分为手术困难组和对照组,通过两组间差异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难度的相关因素。结果293例患者中,男212例,女81例,平均年龄(63.3±9.8)岁。手术困难组和对照组比较发现,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Ⅲ型主动脉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Ⅲ型主动脉弓(比值比9.93,95%可信区间6.63~14.86,P〈0.01)是影响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手术难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弓形态是影响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的重要因素,Ⅲ型主动脉弓使造影难度增加、并发症增多。
简介:目的:探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ICU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存在一定的睡眠障碍问题的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其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出现睡眠障碍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造成ICU患者出现的睡眠障碍问题的相关因素分别为患者身体不适、担心自身病情发展、无陪护和经济负担等问题,其中患者身体不适和担心病情发展的因素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受到ICU病房环境的特殊性影响,其患者通常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眠问题,导致睡眠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层种因素结合作用的结果,需要护理人员能够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安稳入睡,促进其身体康复。
简介:随着栓塞技术的提高与新材料应用,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宗病例研究证明了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致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手术夹闭,但是其远期复发率明显高于外科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的复发指完全栓塞术后瘤体或者瘤颈部分再通以及近全栓塞(部分栓塞)患者术后出现残颈或者残腔扩大。影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复发的因素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栓塞治疗技术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初次治疗时弹簧圈的致密填塞程度;二是动脉瘤的自身特点,这其中的多个因素也通过影响致密填塞程度而对复发产生影响。另外,一些血流动力学参数也对复发产生重要影响。
简介:目的研究环境因素对帕金森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研究变量包括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及饮用水等.结果病例组44例,对照组36例.在众多的环境暴露因素中,病例组中喝井水的比例(50%)和接触过化肥的比例(18.1%)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分别是χ2=5.15,P=0.02和χ2=5.15,P=0.03,其他的环境暴露如农药的接触,种农作物,合成树脂的接触以及居住在农村等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了居住在农村和用井水的相互作用发现,居住环境和饮井水之间无交互作用,即χ2=1.48,P=0.22和χ2=1.11,P=0.29,喝井水与PD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以未曾饮用井水作为参照,饮用时间<9年是其4.1倍(OR=4.1,P<0.01),饮用时间10~20年时OR=1.13,饮用时间>20年OR=1.17,随着饮用时间的延长,这种关系有所减弱,但危险性仍高于未曾饮用井水者.结论环境因素中井水的饮用与PD的发病可能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视空间障碍情况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07年4月至6月在广州6家医院门诊或住院部连续就诊并且同意参与本次调查的PD患者共107例,用复制立方体评估PD患者的视空间能力,并选用Hoehn.Yahr分级、PD统一评分量表第2部分(UPDRS.II)、UPDRS-Ⅱ、UPDRS-Ⅳ、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言语流畅性测验(RVR)、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积木测验(WAIS.BD)、韦氏成人量表数字广度测验(WAIS—D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神经精神科问卷(NPI)、睡眠量表、Epworth嗜睡量表(ESS)、非运动并发症等量表评估PD患者的运动症状、神经精神症状、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视空间能力与各相关因素的双变量相关性.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视空间障碍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在107例PD患者中有59例(55.14%)出现视空间损害。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视空间能力与发病年龄、性别、Hoehn.Yahr分级、病程、UPDRS—Ⅱ、UPDRS-Ⅲ、FOM、RVR、WISC-BD、WAIS—DS、焦虑状态、痴呆等相关(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oehn.Yahr分级及病程是视空间障碍的危险因素,而RVR及WISC-BD是视空间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PD患者视空间障碍的发生可能与病情分级、病程、语言流畅性、图像识别及构造能力等有关,临床上可以通过改善患者运动症状及训练患者的语言能力、图像识别及构造能力等综合治疗来改善患者的视空间能力。
简介:目的研究影响颅咽管瘤术后治疗效果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40例,次全切14例,大部分切除6例;症状改善(有效)44例,恶化10例,死亡6例。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釉质上皮型49例,鳞状乳头型11例。釉质上皮型肿瘤直径为2-4cm所占比例(32.7%,16/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81.8%,9/11,P〈0.05),而直径〉4cm所占比例(61.2%,30/49)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9.1%,1/11,P〈0.05),釉质上皮型肿瘤呈实性所占比例(6.8%,4/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36.4%,4/11,P〈0.05)。手术有效的患者中肿瘤大部分切除所占比例(2.3%,1/44)明显低于手术无效(恶化+死亡)的患者(31.3%,5/16,P〈0.05)。结论不同病理学类型的颅咽管瘤患者在肿瘤大小及肿瘤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颅咽管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