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系统阐述了与正畸治疗相关的牙体牙髓病基础知识,提出(1)天然牙齿表层釉质与健康的牙髓是防止疾病入侵机体的重要防线,正畸治疗应该严格有创操作的应用范围,并制定相应的规范.(2)成年人牙根尖已经成熟,随年龄增加根尖孔变小.不适当的外力容易导致牙髓缺血缺氧,导致系列牙髓和根尖周的问题,临床需要密切关注正畸过程对牙髓的短期与长期影响.(3)正畸治疗装置增加牙表面清洁的难度,龋病与牙周病的防控应成为正畸治疗的要件.治疗前必须进行系统风险评估,治疗方案中应该包括对龋病、牙周病的防护措施,并在治疗中要持续评估龋病、牙周病的防范效果,在最终治疗效果评价中也要强调对龋病、牙周病的控制情况.

  • 标签: 表层釉质 龋病风险 牙发育成熟 正畸治疗与牙髓治疗
  • 简介:为了系统地了解先天缺牙的流行病和有关的病因因素,笔者进行了相关文献的回顾。已报道的研究在流行病的结论方面的差异很大。其中大部分是回顾性的影像研究,报告的患病率在2.6%至11.3%之间。已经确定先天缺牙存在着种族差异:在对高加索人种进行的研究中,下颌第二前磨牙和上颌侧切牙是最常缺失的牙齿:而在对亚洲人种的研究中,下颌切牙是最常缺失的牙齿。女性较男性的患病率高(分别为3:2)。广泛报道先天缺牙经常合并有系统性疾病和萌出牙齿的畸形。先天缺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最近在分子遗传方面的进展确定了肌肉特异的同源盒基因(Msx1和Msx2)在牙齿发育方面的重要性。与较严重的先天缺牙,包括外胚叶发育不全等特异相关的基因,已经通过连锁分析进行了鉴别。尽管如此,遗传特征的多样性表达提示了与先天缺牙高度相关基因的多基因模式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 标签: 先天缺牙 流行病学 文献回顾 病因学 系统性疾病 外胚叶发育不全
  • 简介:征文要求:论文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始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来稿需全文及500字以内中文摘要。论文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全文及摘要均需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要求同时交打印文稿1份(Word格式)及相应Word格式的电子文件文本。

  • 标签: 专题研讨会 征文通知 修复工艺 技术学 论文摘要 征文要求
  • 简介:目的:了解种植体挤压植入后界面骨的早期组织变化.方法:18颗Compress种植体挤压植入3头小型猪的下颌骨中,在植入4小时、3天、7天处死动物,切割含种植体的下颌骨,制作HE染色的脱钙骨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结果:3天时髓腔内大量纤维样间充质细胞增生,并部分替代凝血块,7天时在间充质细胞中及骨切剖面有新骨形成.结论:种植体挤压植入后的骨结合一周内已开始形成.

  • 标签: 种植体 骨挤压 小型猪 组织学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体外培养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凋亡的形态影响。方法以30、40、50μmol/L的姜黄素溶液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吖啶橙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皱缩成圆形,核染色质浓集呈球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吖啶橙染色)可见凋亡细胞的多种形态改变;透射电镜见核染色质浓缩并沿核膜排列,可见凋亡小体。结论姜黄素作用于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后可出现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

  • 标签: 姜黄素 鳞状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iticodontogenictumor,KCOT)开窗减压术后组织形态的改变。方法:对比观察22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开窗减压术前及二期刮治术后组织的改变,内容包括上皮形态、上皮及纤维层厚度、纤维层炎症浸润程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5%的病例开窗后上皮层不全角化消失同时出现钉突状增生;开窗后衬里上皮及纤维囊壁层明显增厚(P〈0.05);纤维层内炎症浸润程度显著加重(P〈0.05)。结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在开窗减压术后表现出衬里上皮及纤维囊壁显著增厚和纤维层内炎症细胞浸润加重的组织形态特征,其具体机制及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开窗减压术 组织形态学
  • 简介:目的:在成功分离培养正常同龄人牙囊细胞(dentalfolliclecells,DFCs)与颅骨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牙囊细胞(DFCs-CCD)的基础上,研究其一般体外生物特征,包括增殖、克隆、成骨及破骨能力。方法:采用BrdU细胞增殖实验与倍增法研究两种来源DFCs增殖能力;用结晶紫染液染色培养12d的两种DFCs,分析其克隆形成能力;并用成骨诱导液诱导两种DFCs成骨,用Westernblot和茜素红染色法分析成骨能力,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其破骨基因表达差异。结果:DFCs-CCD的BrdU阳性率高于DFCs,同时DFCs的群体倍增时间为(1.834±0.093)d,而DFCs-CCD的则为(1.394±0.028)d,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DFCs-CCD的克隆集落多于DFCs,但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骨钙素(osteocalcin,Ocn)等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低,而其茜素红染色所示钙化结节同样较少;同时,DFCs-CCD高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activatorfornuclearfactor-κB,RANK)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等破骨相关基因(P<0.05),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fornuclearfactor-κBligand,RANKL)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相比DFCs,DFCs-CCD具有更强的增殖、克隆能力和更弱的成骨能力,而破骨基因表达紊乱。

  • 标签: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牙囊细胞 增殖 成骨 破骨
  • 简介:本研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功能矫形所引起髁突的各种组织变化进行定量研究,提示功能矫形治疗的细胞机制。发现功能前伸大鼠下颌使髁突软骨组织厚度增加,这一变化是由生发层和过渡层的细胞增生及成熟层和移行层细胞分化的共同作用引起,对细胞增生的影响强于细胞分化,但对细胞形状无明显影响。提示辅助进行功能矫治时,应选用刺激细胞增生功能较强的方法。矫形力可能通过细胞外基质贮存,以进一步引起细胞和组织改变。

  • 标签: 功能前伸 生长改建 定量组织学
  • 简介:目的探讨本课题组前期所构建的变异链球菌(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在浮游态及生物膜状态下的活性及代谢状态的有效性,为探讨抗菌剂对多菌种生物膜中S.mutans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生长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活菌菌落计数等方法研究浮游态及生物膜状态下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的生长活性及代谢状态,并测定荧光报告株的荧光活性。结果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和野生株生长趋势一致,生物膜内可培养活菌数无差别(4h:F=2.13,P〉0.05;12h:F=1.45,P〉0.05;24h:F=2.72,P〉0.05;48h:F=1.85,P〉0.05),SEM检测结果显示4、12和24h生物膜形成能力无差异;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从对数生长早期到平台早期荧光表达稳定,荧光量能实时反映活菌数量。结论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和野生株生长能力相似,具有稳定的荧光活性,荧光量能准确反映细菌活菌数量,提示可用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代替野生菌株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并可用于实时观测抗菌剂对其的作用。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ldh-luc荧光报告株 生长曲线 生物膜 荧光活性
  • 简介:目的观察颏棘上孔及其骨性管腔的发生率、大小、位置和它所包含的组织。材料及方法对380个人类尸体的干燥下颌骨进行形态测量分析,测量从颏棘上孔到下颌骨底缘的距离、孔开口及骨性管腔的大小。采用影像方法观察骨性管腔的走向和它与下颌切牙管的关系.方法为向颏棘上孔和切牙管内注射对比剂(omnipaque),或向管腔内插入细金属导线。结果所有干燥下颌骨中98%出现了明显的孔道.形态通常为圆形或扁平漏斗形,大体解剖分离发现有舌动脉分支和舌神经进入颏棘上孔。结论颏棘上孔出现于大多数人类下颌骨,它好像是舌神经血管束通过朝向颊侧的孔道进入下颌骨内的真正入口。这提示我们下颌中线区域的外科和种植体植入手术可能存在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

  • 标签: 大体解剖 影像学特征 管腔 骨性 形态测量 神经血管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高血循肌间血管瘤(IMH)的CT、MRI(包括磁共振动态增强)的表现特征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1-2013年间1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颌面部IMH患者的术前影像资料.其中男3例,女15例,年龄5-57岁,平均年龄33.4岁.结果:CT、MR图像显示,6例患者累及多块肌肉,12例累及单块肌肉.好发于咬肌(6例)及舌体(6例).3例患者影像表现为高血循病变,磁共振动态增强的SI-time曲线为Ⅱ型:早期快速强化后出现平台期,病理分型为毛细血管型2例、混合型1例.15例患者影像表现为低血循病变,SI-time曲线为Ⅰ型,病理分型为海绵血管型.4例发现静脉石.结论:IMH的CT、MR影像表现及其SI-time曲线分型,能进一步帮助诊断其病理分型。

  • 标签: 肌间血管瘤 磁共振 高血循病变 低血循病变
  • 简介:2012年5月19日.中华口腔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中华口腔医学会王兴会长、王渤秘书长和牛春华副部长以及中华口腔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全体委员和新当选的第二届委员。此次换届大会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王渤秘书长主持。经过第一届专委会全体委员以及常委会讨论推荐第二届专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以及委员提名.经中华口腔医学会审议后由全体委员进行不记名投票后产生。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专业委员会 麻醉学 主任委员 换届选举 秘书长
  • 简介:蛋白质组是对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大规模分析的一门新兴学科,对于寻找骨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志物、筛选药物作用靶点,以及对探讨成骨细胞分化的相关机制等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本文对蛋白质组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其在骨疾病和成骨细胞分化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骨疾病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细胞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应力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施加不同大小的周期性牵张力(6%、12%、20%细胞表面拉伸率),24h后检测其对细胞的总蛋白合成、ALP活性、Col-Ⅰ和OCN分泌的影响。实验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较小的牵张力对人牙周膜细胞生物活性无显著影响,随力值的增大,牵张力能够呈强度依赖性抑制人牙周膜细胞的活性,减少总蛋白合成及ALP活性,抑制C0l-Ⅰ及OCN的分泌。结论:周期性张应力可以抑制人牙周膜细胞的生物活性,并呈强度依赖性。

  • 标签: 周期性张应力 人牙周膜细胞 生物学活性
  • 简介:检测RNA编辑酶1(ADAR1)在口腔鳞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特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实时定量RT-PCR、WesternBlot检测ADAR1在口腔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化学合成siRNA(si-ADAR1)转染细胞,观察其迁移和侵袭能力;检测ADAR1敲减后口腔鳞癌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指标(Vimentin、E-cadherin)、干性指标(Sox2、Oct4)以及onco-microRNAs(miR-21-3p、miR-18a-3p、miR-210-3p、miR-155-5p、miR-181a-3p、miR-19a-3p)表达水平。结果:ADAR1在口腔鳞癌细胞中高表达;ADAR1敲减后的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P〈0.05),上皮间质转化指标E-cadherin低表达、Vimentin高表达,干性指标(Sox2、Oct4)及口腔鳞癌相关onco-MicroRNAs低表达。结论:ADAR1与口腔鳞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推测ADAR1可能通过促进口腔鳞癌相关onco-microRNAs成熟影响口腔鳞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 标签: 口腔鳞癌 双链RNA编辑酶1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