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选取1989、1999和2003年8月的TM遥感影像3景,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提取了植被覆盖等级图。通过对3时段不同植被盖度类型比较分析得出:盐池县植被盖度变化趋势明显,尤其是低盖度植被和中高盖度植被,2003年较1989年变化幅度分别为64.62%和72.04%。出现植被好转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气候因素中的降雨和蒸发,二是荒漠化治理措施如退耕还林、全县禁牧封育等,而这些影响因素中尤其以降水和蒸发为主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盐池县植被覆盖度同降水、蒸发之间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中等盖度主要以半固定沙地、退化土地、退化草场为主,2003年占全县总面积的70.65%,是盐池县的主要植被覆盖类型,该类型面积大,生态脆弱,是未来荒漠化治理的重点区域。

  • 标签: 植被盖度 NDVI 降水 蒸发 盐池
  • 简介:解决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是火烧后人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有选择地种植适应性强、生态效益好、经济效益高且具有开发前景的树种,是火烧迹地人工更新,加速森林植被恢复的最佳选择。为了探索森林火灾后迹地的尾桉造林技术,使森林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本文对淘溪小流域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扩大生产,采取合理的营林技术措施和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火烧迹地 巨尾桉 技术 效益
  • 简介:为了解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植物生态位格局,运用Levins生态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2002年及2003年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计量。结果表明:茵陈蒿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决定了它在该区的优势地位,2002年、2003年其生态位宽度远远高于其他物种(0.758和0.868),并且继续保持上升趋势;2002年及2003的生态位重叠结果均表明,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不一定和其他物种有大的重叠值,较高的生态位宽度和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2002年、2003年较高的Pianka生态位重叠值都出现在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之间。这一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植被恢复过程中环境资源存在着高度的空间异质性。

  • 标签: 封育 草原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盐池
  • 简介:为了评估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水土资源破坏的程度,运用水蚀径流场法、水蚀侵蚀沟法、水蚀控制断面卡口站法和风蚀简易小区法4种不同的水土流失量监测方法,采用由水土流失危害程度指标、生态环境指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等构成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通过实时监测,最终得出:项目区8年间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8.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8%,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24,植被恢复率达到93.7%,植被覆盖率达到10.7%,扰动后土壤侵蚀强度高达9600t/(km2·a),工程护坡减沙率为50%,造林减沙率为65.22%,人工种草减沙率为71.52%。本工程采用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实测数据、应用指标等对同类开发建设项目工程在投资决策、建设实施及后期评价方面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水土保持监测 体系 评价 结果 指标
  • 简介: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盐池县1991年以来不同时期的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和对照区进行半干旱沙地草场的植被特征及其生物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沙化草地实施封育,群落组成发生了规律性变化,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群落的多样性逐渐增加;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和对照区在植物种盖度、高度和生物量上差异并不显著,老封育区植被则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从3种措施植被的饲用价值来看,新封育区植被的饲用价值高于老封育区,表明长期封育不利于提高草场的放牧利用价值。

  • 标签: 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 沙地草场 封育 半干旱区
  • 简介:为了解沙区人居环境状况,衡量区域人居环境荷载水平,依据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以盐池县北部风沙区的聚落为研究对象,以“人”为核心,从聚落的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3方面对其人居环境荷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聚落人居环境的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均以中等荷载为主,生活空间以低等荷载为主;2)聚落的人居环境荷载可划分为低、中、高3个等级,其分别占区域面积的32.1%,39.7%,28.2%。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探明了沙区人居环境荷载能力,研究区高等聚落人居环境荷载面积较少,整体人居环境荷载能力较低,需加强人居环境管理,整体提高聚落人居环境荷载水平,以保障沙区人居环境安全,同时也为当地资源合理配置、沙化治理、水土保持及聚落格局优化提供借鉴意义。

  • 标签: 盐池北部风沙区 聚落 人居环境荷载
  • 简介:基于热平衡法实测宁夏六盘山北坡天然沙棘茎干液流通量的变化,分析沙棘液流生长季内的日内和日际变化特征,并估算沙棘群落的蒸腾量.结果表明:1)沙棘液流日变化曲线在晴天表现出明显的单峰型,在夜间仍有液流运动,夜间液流量占总全天总液流量的12.87%~19.62%;液流通量主要受太阳总辐射、空气饱和水汽压差、气温和相对湿度等影响.2)6-9月,沙棘蒸腾速率呈明显的降低趋势;6-9月沙棘群落蒸散量为469.4mm,略高于同期降水量,蒸腾量约占同期蒸散量的35.11%.3)以环境因子为自变量,以液流量为因变量,经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多元线性模型,回归方程显著.

  • 标签: 沙棘 液流 蒸腾 耗水 六盘山 宁夏
  • 简介:2005年7—8月在宁夏六盘山南侧的香水河小流域(半湿润地区)和北侧的叠叠沟小流域(半干旱地区),应用PV技术测定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少脉椴(Tiliapaucicostata)、白桦(Betulaplatyphylla)、红桦(Betulaalbo-sinensis)、糙皮桦(Betulautilis)、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华山松(Pinusarmandii)、山杨(Populusdavidi-ana)、山桃(Prunusdavidiana)和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10种木本植物的多个水分参数,并对这10种木本植物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在测定期内,用不同的水分参数比较这10种木本植物的抗旱性大小排序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Fuzzy函数方法综合评定植物的抗旱性研究表明,香水河小流域内7种木本植物的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为:少脉椴、华山松、辽东栎、华北落叶松、白桦、红桦、糙皮桦;叠叠沟小流域内4种木本植物的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为:华北落叶松、山桃、沙棘、山杨,其与束缚水/自由水的单指标评价结果相近,说明树种的自身贮水调节能力对抗旱性评价具有重要作用。2种不同水分条件地域内华北落叶松的抗旱能力明显不同,叠叠沟小流域华北落叶松的抗旱能力比香水河小流域强,说明同一树种在干旱条件下通过长期适应会提高抗旱能力。

  • 标签: 木本植物 抗旱性 PV技术 六盘山
  • 简介:分析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下植物多样性变化,可以为制定防沙治沙对策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采用α-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Js)和β-多样性指数(相似性系数Cs),研究宁夏盐池县草原群落在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人工封育、退耕还林、撂荒地)固定样地植物多样性变化.对比2002和2003年不同类型固定样地植物多样性观测数据表明,到2003年,各实验样地的α-多样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β-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不同治理措施实验样地的种类组成,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引起植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样地 荒漠化治理 植物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防沙治沙对策 群落
  • 简介:分析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下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可以为制定防沙治沙对策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以植物α-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w、Simpson指数SD、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Js)和β-多样性指数(相似性系数Cs)、生物量变动系数为指标,从空间和时间2个尺度上分析宁夏盐池县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下的植物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从α-多样性一群落稳定性分析,退耕还林措施下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指数较高,人工封育各指数年际间波动较小;从β-多样性一群落稳定性分析,人工封育措施下的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较大,且各年间波动较小,群落最稳定,退耕还林地次之;从功能指标分析,人工封育措施下的各年生物量值最高,退耕还林措施下的生物量波动最小。

  • 标签: 荒漠化治理措施 植物 群落稳定性 α-多样性 β-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