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TM遥感影像,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景观类型水平和景观格局水平角度,选取景观斑块密度指数等10个指数对乌审旗2000-2010年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景观类型水平上,2000-2005年的变化以灌木景观的增加和沙地景观的减少为主,2005-2010年的变化以沙地景观的减少和城镇工矿用地景观及高覆盖草地、灌木景观的增加为主,其他类型变化不明显;在景观格局水平上,景观破碎度提高,斑块形状趋于复杂不规则,边缘被分割程度增加,斑块分布均衡,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加,植被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和防御自然风险功能提高;在景观类型转移上,2000-2005年,向灌木景观的面积最多,其次是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2005-2010年,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面积最多,向低覆盖草地景观转移、向中覆盖草地景观转移、向高覆盖草地景观转移面积分别占景观类型转移总面积的32.89%、23.38%、14.27%。
简介:本文运用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影像数据、能源消耗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依据土地利用碳源/碳jr-理论,结合区域实际特点,利用碳排放系数法和能源消耗法对准格尔旗的土地利用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并进行时序变化特征分析。并引入碳排放风险指数指标,采用普通克里格方法,结合运用GIs对准格尔旗碳排放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碳排放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13年间共增长了872.62万吨,其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2)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的碳源,林地和草地是主要的碳汇,二者的碳排放(吸收)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对碳排放总量的贡献最大,并且与研究区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3)从空间上看:碳排放风险指数在不断增大,碳排放风险为负的区域在慢慢减少,碳排放风险为正的区域越来越大,碳排放风险指数值处于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准格尔旗薛家湾镇、沙圪堵镇和大路镇,大多都为城镇用地,碳排放风险指数值处于较小区间的区域,主要为远离城镇的地方及周边的一些林地和水域。
简介:本文通过整理西乌珠穆沁旗近40年年均气温及年均降水量变化,利用ThorntnwaiteMenorial模型计算出该旗近40年的牧草气候生产力(FPCP)数据,并通过sas软件处理得出温度、降水与牧草气候生产力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回归模型分析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特征、趋势,并分析气候因子对它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该旗年均气温增温趋势明显,增温率为0.41℃/10a。对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为2.3%。降水变化幅度比较大从2.31mm到240.79mm,对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为从0.37%到38.1%。降水是影响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子;降水变化对FPCP的影响大于温度变化对FPCP的影响。(2)近40年西乌珠穆沁旗牧草气候生产力平均值为5660.13kg/hm2,前25年呈波浪形变化,出现增长趋势,后15年出现下降趋势,总体上与降水变化吻合。
简介:本文是在正镶白旗草原采用样线,样方进行了围封年限对克氏针茅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试验选取未围封、围封五年、围封十年的样地,通过分析不同围封年限克氏针茅群落主要物种组成,密度、高度、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探讨围封对克氏针茅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围封年限克氏针茅群落物种重要值表现为:克氏针茅和冷蒿在十年围封区达最大值;糙隐子草在五年围封区达最大值;阿氏旋花在未围封地区达最大值。(2)群落多样性指数中: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表现为围封五年区最高,同时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十年围封区最高。(3)围封年限对克氏针茅数量特征的影响:随着围封年限的延长,克氏针茅种群中个体的数量特征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简介:利用1961~2015年民和县气象局的气温与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和Mann~Kendall法,对民和县近55a来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a来民和地区年和四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的增加趋势,而年和冬季气温日较差呈极显著的减小趋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特征;年和四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降水日数的多少影响着降水量的大小: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突变发生的年份分别2000~2001年、1996~1997年、2000~2001年和2004~2005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没有发生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