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于抗弯矩构架之钢骨大楼内设置流体黏滞性阻尼组件(FluidViscousDampers,简称FVD),不仅可以降低结构体基底剪力,同时亦可减少结构体楼层位移、加速度以及层间侧向位移角(St0ryDrift)等各项反应.这些反应系衡量建筑物摇晃程度、地震力输入能量以及结构体或非结构体损害之重要指针.本文针对钢骨大楼内加装FVD,以两栋地上九层,地下三层钢骨大楼为例,说明抗弯矩构架内,以线性FVD提供了大约10%的总阻尼比后,大楼在加速度历时作用下之各项反应;文中亦说明阻尼组件之配置、阻尼力、阻尼常数以及冲程之选择,同时亦讨论到采用FVD之效益.
简介:项目简介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B4钢结构工程是北京的重点工程,由1#楼(A、B、C、D、E共计五段)和2#楼组成,为多层建筑,本工程±0.00以下结构连为整体,±0.00以上通过设抗震缝等划分为6个结构单元.各个楼之间由钢连桥连接.本工程由地下二层、地上七层组成,钢结构柱底标高-10.75米,柱顶标高35.05米;钢材材质Q345B,最厚板厚50mm,钢柱分节为一柱两层.总用钢量约为8120吨.工程至今已经有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1项QC成果已经在北京市质量协会获评省部级优秀成果。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台湾第一部钠骨钢筋混凝土构造(SteelReinforcedConcrete.SRC)设计规范之发展过程与重点内容,包括SRC构造之建筑与力学特色、SRC构造之设计理念、SRC构造之强度计算方法、耐震设计与SRC梁柱接头之设计细则等。台湾“SRC构造设计规范”可以适用于由钢梁或包覆型SRC梁、包覆型SRC柱或钢管混凝土柱(CFT)共同组成之SRC建筑构造。过去多年以来,由于台湾的建筑设计规范并未明订SRC构造设计之规定,使得工程师在进行SRC构造设计时缺乏一套依循的标准。所幸在“内政部”建筑研究所推动之下,台湾SRC构造设计规范草案终于在2003年底经过“内政部”建筑技术审议委员会审查通过。“内政部”于2004年1月16日公布修正建筑法规中之“建筑技术规划”,增列“第七章:钢骨钢筋混凝土构造”,由第496条至520条明订SRC构造设计之相关规定。随后并公布“钢骨钢筋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与解说”自2004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此以后,台湾从事SRC构造设计之业者与相关审查机构将可以有明确的设计规范可以依循。由于台湾的钢骨构造(S)与钢筋混凝土构造(RC)设计规范主要是参考美国AISC及ACI规范而订定,为了使S、RC及SRC三种构造的设计规范能够具有一贯性.因此台湾“SRC构造设计规范”的研拟过程亦朝着结合AISC与ACI规范的方向进行。为了彰显SRC构造之设计理念,本文提出一个称为“SRC优生学”的新观念.并比喻说:“一个经过适当设计的SRC构造,就像是S构造与RC构造结婚生下来的‘优生宝宝’。”这正是一个成功的SRC构造设计所欲达成的目标。换言之,一个细心设计的SRC构造.不但可以享受到S构造与RC构造的优点.更可以利用这两种构造“互相截长补短”,达到更安全与更经济的双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