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5 个结果
  • 简介:面对我国实践中业已出现的过程信息是否公开的争议,学界并未达成共识意见,当前的法规范也未提供问题的解决空间。考察相关司法判决可发现,法院在该问题上曾经长期采取绝对不公开的态度,而最新判决赵正军案则提出了部分不公开的司法判断。着眼于挖掘具有普适意义的司法判断和对未来司法判断的建构,应当着重探讨过程信息公开司法审查的关键点与疑难点。其中,关键点是将"依法行政"定位为司法审查的依据,明确厘清不公开的例外情形;疑难点是发现适用"依法行政"时所产生的无法消解的利益冲突并借助利益衡量方法从适用场合、适用原则、利益甄别和利益判断等环节展开分析。过程信息的公开会随着国情社情的沿革,朝着制度化、常规化的方向发展。

  • 标签: 政府信息公开 过程性信息 司法判断 依法行政 利益衡量
  • 简介:证据调查必要性问题所关注的是哪些证据应当进行调查、哪些证据不需要调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95条对不需要调查的证据首次进行了规定,但规定得较为模糊,难以指导审判实践,当事人在证据申请被驳回后也难以得到有效救济。明确证据调查之必要,应先确立预断禁止原则及唯一证据原则这两大前提,在此基础上用程序思维予以判断,同时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和处分权,进而分别采用不同的裁判方式。

  • 标签: 证据调查 必要性 预断禁止 关联性救济
  • 简介:根据自由主义的思维逻辑,政治共同体在向公民施加一种政治义务时也意味着向公民施加了一种善,而这明显地违背了国家中立原则:即政治共同体不将任何一种善加诸于公民身上。所以,自由主义基于国家中立原则否定了政治义务的正当。当然,自由主义对政治义务的这种证伪逻辑还需要依靠一个前提预设,那就是政治义务是一种善。

  • 标签: 国家中立性 政治义务
  • 简介:因试点改革与试错试验的制度变迁方式是促成现代化制度形成的理想路径之一,又因制度的全新与陌生性加大了直接立法的难度,这迫使相关主体选择借由试点改革寻求羁押必要审查的建章立制的道路。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导的试点改革实践推动了羁押必要审查的入法,立法后新一轮的试点改革又逐渐促进制度基于实践检验途径的优化。羁押必要审查试点改革从主体、范围、程序、期限、方式、救济等维度全方位铺开。试点过程围绕可行、最佳及制度设计方案形成了激烈论争。整体上,试点实践效果明显、试点创新值得肯定、全局优化景象值得鼓励,且"入法"也显示了试点改革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试点时空跨度有限、改革力度欠缺、制度化程度不足等局限。"新法研究热"强化着对羁押必要审查的制度反思,"新法实施欲"又推动着新一轮试点改革;不过,"一羁到底"的状况并未因此得以根本扭转,羁押必要审查制度发展的理想模式应当是最终脱离检察机关控制的轨道而走向中立的司法审查道路,以真正展示制度的魅力。

  • 标签: 羁押必要性 检察审查 司法审查 试点改革 制度变迁
  • 简介:全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质,是由发展目标、造福对象、衡量指标、战略举措等方面构成的系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建等领域。就此而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当代中国发展的系统工程。只有按照社会系统工程的方式,立足"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标签: 小康社会 全面性 系统工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简介:党中央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决定,厘清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市场优先于政府在市场经济领域配置资源。作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应当以一种克制和谦逊的品格嵌入市场失灵的边界当中,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经营者集中控制和垄断协议的规制等方面保持其应有的谦抑,为解决以往存在的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问题,进一步放权市场,积极提升市场的效率,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提供有益保障。

  • 标签: 反垄断法 谦抑性 竞争推进
  • 简介:保障住房建设既是国家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保障住房监管体制存在着如资金、用地落实不到位、房屋质量不达标、分配过程不公正、退出环节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为完善我国保障住房的监管体制,必须完善保障房法律法规、设立保障房管理机构、建立保障房配套监管制度、提高保障房监管意识等。

  • 标签: 保障性住房 监管体制 住房政策 房地产市场
  • 简介:犯罪显著概念存在文化解释维度,也只有在文化解释中重新审视犯罪显著的定义和关键变量,才能发现文献中存在矛盾和巨大争议的原因。对西方刑事司法中的这一概念进行文化解释必须涉及对西方现代化视野下的刑罚观的产生与流变的解读。为什么会产生矫正主义与新保守主义刑罚观,以及两种相互对立的刑罚观在西方现代具体犯罪惩罚与社会控制措施中所起到的社会意识形态指引作用,是理解犯罪显著概念乃至重新构建这一概念的关键路径。也正是基于这种文化论的解释机理,西方意识形态下的犯罪观念与犯罪治理变化才能得到更为充分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下中国的犯罪治理理论的方法论研究和实践。

  • 标签: 犯罪显著性 文化解释 矫正主义 新保守主义 刑罚观
  • 简介:政党协商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与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具有重要地位。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相比,政党协商还存在制度化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政党协商的实效,要准确把握政党协商的性质,不断提高政党协商的自觉;要严格遵循政党协商的程序,不断提高政党协商的约束;要切实落实政党协商的保障机制,为政党协商提供外在动力;要持续加强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为政党协商提供内在动力。

  • 标签: 政党协商 实效性 思考
  • 简介:语音同一鉴定意见是鉴定人员对录音证据进行检验,就涉案语音(检材语音)与特定对象语音(样本语音)是否同一所作出的评判书面意见。将语音同一鉴定意见划分为确定性鉴定意见和不确定性鉴定意见两种类型,分别对确定性意见、基于言语表述的可能等级、基于似然率的可能等级还有英国立场声明等形式进行评析,旨在明晰不同鉴定意见所表征的具体内涵。以“鉴定事实”和“案件事实”的对立统一关系为视角,指出面对不同类型的语音同一鉴定意见.案件事实裁定者的首要任务是对其可靠、有效进行审查和判断;至于不同类型鉴定意见的证明力大小,证据价值高低是证据质证和采信的后续问题。

  • 标签: 语音同一性鉴定 确定性鉴定意见 不确定性鉴定意见
  • 简介:"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中,首度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写入五年规划。环境控制目标成为在"十三五"规划里的重点内容。文章主要通过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阐释了垃圾分类工作在高校开展的重要,分析了多个城市垃圾分类的经验,提出高校实行垃圾分类的几点建议。

  • 标签: 高校 垃圾分类 环境污染 资源化
  • 简介:党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执政以来,紧紧抓住腐败这一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动了我国新一轮的反腐工作。在这一大快人心的举措背后,反腐的长期制度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高薪养廉"作为防止腐败的手段之一,提出伊始就引起了社会褒贬不一的反应。在国家严惩贪腐的背景下,国内对于"高薪养廉"这一制度的内涵、实行条件以及配套政策的研究尚不深刻,对这一制度建立全面、客观的认识迫在眉睫。

  • 标签: 高薪养廉 腐败 反腐制度
  • 简介:实现行政法规范内容的公平和实质的正当,是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目标追求和参与实践的价值体现。立法过程是一种集体民主的议事活动,公众的民主参与构成了现代立法正当的真正基础。立法的民主正当和公民立法参与权利的法定性是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法理依据,公众有效参与能够制约行政立法权力并影响行政立法过程。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正当体现为行政法律规范形式的正当和参与实质意义的正当,具体立法参与行为的正当由参与动机的正当、参与行为的正当、参与形式的正当、参与程序的正当和参与结果的正当等要素构成。

  • 标签: 行政立法 公众参与 正当性
  • 简介:一"霾是否致癌是严肃的科学问题,我们既不能夸大雾霾的危害,造成恐慌,也不能估计不足,导致危害扩大。建议加快对雾霾的研究,客观、科学地认识其危害。"全国人大代表、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研究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包景岭表示,"科学的事须科学对待!"包景岭分析,从表象上看,癌症特别是肺癌发病率的上升,与雾霾有一定关系,但是这个"关系"具体还不明确,缺乏科学支撑。

  • 标签: 肺癌发病率 项目领导小组 联防联控 空气污染 中度污染 空气质量
  • 简介:目前,《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已经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南水北调的地方法规。条例共8章58条,紧紧围绕南水北调工作主线,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政府责任主体,明确相关部门、管理机构和运行单位职责,规定了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确立了水量调度工作原则,

  • 标签: 地方性法规 南水北调 山东省 首部 人大常委会 顶层设计
  • 简介:网络聊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在其特征和性质上表现更多的是它的后现代。在其聊天的主体,形式及其内容,聊天的空间等具体构成要素的特征上也完全符合后现代的特征而不是现代的特征。在现代和后现代的分析视角之间可以找到一个新的契合点来分析网络聊天等具有后现代特征的现象,这种新的分析视角能够使像网络聊天这样的具有后现代特征的现象更加凸显它的性质,这是对多元分析方法的一种多视角探索。

  • 标签: 网络聊天 现代 后现代 分析视角
  • 简介:依循不同的路径和基于不同的理论,关于国家认同的研究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依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审视国家认同,国家认同的阶级可见一斑。国家认同对象的阶级实质、主体的阶级归属、内容的阶级性取向、建构的阶级对话、形成的阶级选择从多维度凸显了国家认同这一范畴深层次的阶级。国家认同的研究,尤其是国家认同的建构路径选择,应以国家认同的阶级为着眼点,从特定国家具体的阶级阶层状况的实际出发,而不应做脱离现实的抽象化解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国家认同 阶级性
  • 简介:一、引言我于1985年在日本刑法学大会的共同研讨中做了关于兴奋剂案件和故意论的关系的报告〔1〕,此后的1991年和1992年,我又组织了两次相同主题的专题讨论会。〔2〕我想在之前的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就近来的关于故意论的学说〔3〕,从成立故意所必要的实质内容(事实的错误和法律的错误的区别)的角度出发进行一些整理。至今为止的专题讨论会中,在研究了故意的实质化倾向的存在以及其具体内容的同时,可以说

  • 标签: 对象违法性 故意认识 认识对象
  • 简介:戒毒工作作为我国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实现平安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科学发展,已成为戒毒系统当前需要努力破解的重大课题。

  • 标签: 戒毒工作 场所 康复 人民战争 社会治理 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