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阿马蒂亚·森以社会选择理论为起点开辟了研究正义问题的信息视角。通过放宽阿罗不可能定理的限制条件,森扩大了社会选择的信息基础,形成局部共识以达成理性的社会选择。面对多元的正义信息,森提出综合利用信息的过程价值与效用价值,通过对各种目标和达成目标的约束条件进行综合性比较之后的"全面结果",凝聚个人偏好的共识,以促成有关正义的社会共识。但是,利用信息不只是技术问题,而且依赖于人的信息理解能力,因此,技术与能力的差异要求提升人的"可行能力",也就是森所看重的"实质自由"。森澄清了在一个多元价值的社会中实现社会正义的社会条件或公共治理的重心,即政府与社会共同努力,促进效用信息的利用,保障非效用信息的提供。
简介:对人类存在境遇的关照,是克尔凯郭尔生存哲学的核心。其中,以个体性的审美、人际间的伦理,及其对上帝的信仰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克尔凯郭尔审视个体生存历程的具体环节。与体系化的理性主义相反,它们不以思辨的方式被纳入抽象的统一性当中,而是凭借非此即彼的选择,呈现为碎片化的平行样态。通过揭示个体在审美与伦理层面,由于有限的选择而遭遇的悖论,克尔凯郭尔就为无限的宗教体验留下了充分的实践空间。而这恰好就从非理性的视角,展现出关于人——神对话的神学辩证法。换言之,克尔凯郭尔生存哲学的最终指向,实质是个体在审美与伦理维度陷入理性辩证法的困境之后,向信仰的飞跃。至于该过程本身,又直接体现为从理性向荒谬的辩证运动。
简介:在死刑裁量过程中,对犯罪人选择何种死刑适用方式,〔1〕是由犯罪人实施的犯罪事实及相应证据决定的。根据对死刑判决书的解读,可以直观地绘制出基本的案件事实,而且这些案件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认知的。死刑裁判书是整个司法活动的"精华",详细、准确地记录了被告人实施犯罪、被害人被害的全过程,并对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予依法、恰当的惩罚,对被害人的被害给予最大限度的"抚慰",是判断司法公正与否的主要依据。死刑适用方式选择中的显性因素〔2〕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犯罪构成要件的显性因素,犯罪原因、犯罪手段、犯罪结果;其二是犯罪情节。根据对样本分析,在审判实践中,死刑适用方式选择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犯罪原因的区分功能失效、犯罪手段的残忍程度失范、、犯罪结果的严重程度失衡,量刑情节调节功能发挥失常,情节的边界模糊、功能混乱、裁量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