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进出口:199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367亿美元(其中出口1210亿美元,进口1157亿美元),是1978年进出口总额的11.5倍,比1993年增长了21.6%。以外贸总额计,中国仍居世界第11位。1994年出口商品中,工业产品占85.8%(1978年只占46.5%),初加工产品占14.2%(1978年占53.5%)。进口商品中80%是生产资料。至1994年底中国已与世界各大洲22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经济联系。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日本,中日两国贸易总额达478.9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了22.6%。继日本之后依顺序为中国香港、美国、欧盟、中国台湾省、韩国。十分遗憾的是,1994年关于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席位的谈判未能在世贸组织成立之前取得成功。在就有关问题谈判的八年中,中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现阶段所能作出的最大让步。中国还签署了《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的最终文件,签署了关于世贸组织的协议,这一切都充分表明了中国对解决这个问题的诚意。然而,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原因就在于一些参与谈判的国家坚持他们所提出的大大超越现阶段中国发展水平的过高条件。近些年来,中国不断深化贸易...
简介:模糊限制语广见于话语活动,然而,模糊限制语是否服务于话语者意识形态的需要且表现其意识形态呢?它是否有助于话语活动双方构建各自的话语权势关系?为搞清上述问题,本文以投射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为指导,采集了10篇英美政界人物的英文访谈文本作为语料,从上述两个角度进行分类,对比分析采访中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使用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情况。研究结果发现,采访双方在间接缓和语的使用量和类型上都有一定的区别,这说明对话双方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间接缓和模糊限制语来表述各自的立场、意识形态,并直接或间接地构建各自在对话中的权势地位。
简介: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常有被召回、扣押甚至销毁现象,普遍认为原因是贸易保护主义、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语言”这一因素在贸易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迄今并未引起国内业界和学界的足够重视。文章以化妆品出口为例,从语言服务视角切入,探析贸易受阻中的语言服务问题及其根源,并提出应对策略。文章提出,要有效提高贸易竞争力,企业还必须重视语言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加强语言服务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语言战略”,不断调整人才结构,提升语言服务质量,以提高效益;国家应主导构建高效的语言服务网络,提升知识管理服务能力,培养高级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建立专业化语言服务人才库,为贸易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