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香港的工业北移始于80年代初,其时港片正步入黄金的十年。然而,近年香港电影外地市场萎缩,反之内地大门渐开,香港电影工业也随大势北移。当一众名导及影圈大腕纷纷在内地落户、搞合拍片,甚至长驻发展,本港影圈的新丁亦难免跟随大队一同"北漂"。本刊专访

  • 标签:
  • 简介:民國以降,香港成爲與廣州並列的木魚書刊刻發行中心,並在抗戰後延續了很長時間。香港學術界很早就注意到木魚書,從20世纪70年代開始就有學者着手搜集整理、編訂目録。這些藏品後又轉歸圖書館和研究機構,其下落今或不甚詳,且所編目録年代已久,已不能全面反映收藏狀况。今以實地考察爲據,對香港地區各高校的收藏狀况,作系統介紹。

  • 标签: 木魚書 香港 香港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嶺南大學
  • 简介: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上映后,票房未尽人意,口碑也两极分化。说好的,认为“本片再次肯定了许鞍华导演是中国影坛的瑰宝之一”(7月5日((纽约时报》评语);又说它“不仅突破了抗战影片的叙事模式,还挑战了同类经典电影的剧作法”(7月8日迷影网评语);说不好的,觉得它“剧情平淡、结构松散、节奏拖沓、人物性格蜻蜓点水”。

  • 标签: 清明上河图 明月 香港 战时 纽约时报 叙事模式
  • 简介:香港电影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生了剧烈的变革,短暂的新浪潮运动如白马过隙,大多数新浪潮的新锐导演偶露峥嵘,很快就转入了主流电影的创作,从此为票房所累,先锋意识大为收敛,但相对于讲求实效的香港经验来说,这倒似乎是新浪潮应走的道路.

  • 标签: 《无间道》 香港 电影产业 警匪片 警察电影 本土意识
  • 简介:本文以邵氏公司宣传刊物《南国电影》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将《南国电影》置于电影公司宣传刊物的历史中,与《联华画报》、《新华画报》进行对比分析;另一方面,则是肯定《南国电影》保存完好的丰富资料对于研究邵氏机构和香港电影"史前史"60、70年代的意义。

  • 标签: 香港电影 电影公司 对比分析 70年代 史前史 刊物
  • 简介:20世纪70至80年代,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投资拍摄了以《猩猩王》、《中国超人》、《星际钝胎》为代表的科幻电影。作为香港科幻电影的先声之作,邵氏科幻片在体现出这一电影类型的固有审美特征的同时,不仅通过文本复制、经典戏仿及类型杂糅折射出后现代文化思潮对于科幻电影创作的潜在影响,更体现出劝善惩恶与劝时警世的传统道德旨归。

  • 标签: 科幻片 邵氏电影 后现代主义 道德劝诫
  • 简介:香港功夫电影自1949年发轫,迄今已经走过了61个春秋。作为植根于岭南文化的香港功夫电影曾一度重现了诸多的广东传统文化习俗,表现出别样的"家国乡愁"。但随着时代变迁和岭南原生态文化的遗失,这一带那种"乡愁式"的怀旧情结却逐渐嬗变为香港功夫电影的包装"外壳"和点缀元素。本文通过探究广东文化与香港功夫电影本土风格之间的情感纠结与历史渊源,籍以寻求当代电影在平衡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同时自觉形成本土表述的可行路径。

  • 标签: 香港功夫电影 广东意象 叙述特征 乡愁
  • 简介:在1984年至2010年涉及内地女性形象的香港电影中,内地女性形象在香港电影中大致经历了"他者化想象"、"迎合与反思"、"天使化的美丽符码"三个阶段,并向多元化发展演变。然而"天使化"塑造的策略从某种意义上看,更多的是香港电影在经济上的妥协,而并不能够看作是文化上的"回归"。

  • 标签: 香港电影 内地女性 美丽符码
  • 简介:2014年的香港电影继续寻找融合内地与香港元素的题材,大量翻新、续写以往叫座叫好的影片,并在表现力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此外许多以往隐晦、暗喻的情绪也都被大胆、直接地表达出来,展现出一片新的景观。

  • 标签: 香港电影 黄金时代 融合与翻新 间离效果 主体性
  • 简介:本文借助族群认同理论,对20世纪60至90年代港产片中的“北佬”形象进行文化读解,就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形成、变化,对香港的身份认同,以及香港对内地的文化想象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本文将香港电影对“内地他者”的建构,理解为服从于香港自我认同需要的一种排他性文化策略,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这种他者化策略具体展开于香港身份与文化认同的多元性和变异性的“北佬”认知。

  • 标签: 族群理论 身份认同 香港电影 “北佬”
  • 简介:2006香港(亚太区)莫扎特钢琴大赛总决赛于2006年12月20-26日在香港大会堂落下帷幕。经过紧张激烈的争夺,分别从8个组别中评选出冠、亚、季军各8名,第四名25人,第五名26人。部分选手获优秀奖。主办单位还为辛勤培育音乐人才的指导教师设立了“指导教师优异奖”,11位国内赛区教师榜上有名。12月29日晚上,组委会在香港大会堂举行了“2006香港(亚太区)莫扎特250周年钢琴大赛优胜者颁奖音乐会”。

  • 标签: 莫扎特钢琴大赛 亚太区 香港 指导教师 颁奖音乐会 音乐人才
  • 简介:5月,最引人瞩目的艺术盛枣当属声名日降的ARTHK12的开幕,其影响力已从亚洲范围辐射到了全球艺坛,引来无数关注。头顶“巴塞尔艺博会”的光环。在提升了国际知名度的同时。引来了众多全球一线画廊以及近70000名的参观者,自然,此次艺博会的销量也是非常可观,而且观众人数创下历史新高,成为了有史以来参观者最多的亚洲艺博会。在一系列利好优势的作用下,ArtHK12显示出了令所有艺术市场人士称道的上升动能。

  • 标签: ART 香港 调查 国际知名度 参观者 ART
  • 简介:2013年7月18日晚,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此起彼伏的歌声和掌声的海洋中华丽谢幕。

  • 标签: 青少年 香港 合唱 国际 感悟 踏歌
  • 简介:近年来,香港和台湾的喜剧电影因其各自的特色对整个华语喜剧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但从创作团队的喜剧观念、喜剧风格的表现、喜剧元素的运用等方面研判,两地的喜剧电影具有颇多的不同之处。因此,笔者尝试对香港和台湾喜剧电影之异同进行分析,以期为华语喜剧电影未来的发展做理论铺垫。

  • 标签: 喜剧电影 台湾地区 香港 异同 喜剧观念 喜剧风格
  •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香港电车街道空间视觉吸引要素。笔者通过引入视觉注意机制和显著图分析,实现香港电车街道场景视图的显著对象(区域)提取,探讨街道空间观察视角,并从底界面、侧界面和广告界面等三个空间界面进行香港电车街道空间视觉吸引分析。分析得出香港电车街道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功能的空间,香港电车已成为香港城市生活体验的流动风景线,同时街道空间中表现出多样性、不定性等的复杂特征,运用好三个界面是塑造香港电车街道空间的核心问题的结论。

  • 标签: 显著图 香港电车 街道空间 视觉吸引
  • 简介:香港管弦乐团2015年1月14日宣布,委任余隆为首席客座指挥,正式任期从2015/2016乐季开始,暂为三年。香港管弦协会董事局主席苏泽光先生说:"董事局很高兴余隆愿意出任香港管弦乐团首座客席指挥一职,我们期望与余隆能够长期合作,以进发出更多火花。"

  • 标签: 香港管弦乐团 指挥 董事局主席 长期合作
  • 简介:艺术节被誉为城市的"眼睛",是代表城市主体形象和特色文化的重要节点,它不仅彰显城市的特色和魅力,也是城市居民以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一场集中的精神聚餐、感情集合、品味追求与愉悦共享,是城市文化品位的集中体现。香港艺术节迄今已步入第46个年头,虽已年逾"不惑",却历久弥新,呈现出开放、前瞻、多元、丰富的面貌。

  • 标签: 香港艺术节
  • 简介:本文针对香港后殖民时期混血儿在大众媒体中被想象的象征性身份,讨论此身份作为消费符号与身体景观的当代意义;进而,纵向比较研究混血儿在殖民时期的社会境遇,讨论“混血儿”这个概念由污名化的“种族”变为美化的“身份”的历史进程;最后,通过剖析混血儿这一象征性身份如何由体制性的绝对“种族”演变成当代视觉阅读的想象符号,本文试图解构殖民种族主义与后殖民视觉想象之间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渊源。

  • 标签: 视觉想象 后殖民 混血 景观 身体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