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古史辨》是顾颉刚先生自名他所编辑的有关古书年代真伪及其他有关古史讨论的文集,它不但包括先生与胡适、钱玄同的通信与文章。而且包括与他们观点相反的文章(如刘棪黎、胡堇人等)。这表明先生虽然对于他的观点论据有相当的把握,但是他更愿意通过广泛的切磋批评,集思广益,以建立一个新的可信的古史系统。先生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从五、六岁起到二十岁前,凡《诗》、《书》、《左传》、《国语》及诸子百家等书都已熟读成诵,有很好的国学基础,但是他自称生性倔强,不迷信,不盲从,好独立思考,爱提问题,寻根究底,以期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回答。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正逢五四运动,他受到新文化思潮的冲击,对二千年来儒家所传授下来的

  • 标签: 古史辨派 先秦文献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史学 家庭教育 王国维
  • 简介:秦霸西戎的农史学观察樊志民秦自移居西陲,即与诸戎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既存在尖锐的民族、军事冲突,亦存在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数百年间,秦在与诸戎的斗争中发展,又在与诸戎的融合中壮大。以秦霸西戎为标志,秦、戎间的斗争和融合进人高潮阶段,对初秦疆域...

  • 标签: 农牧交错地带 农史学 关中地区 秦人 生产条件 秦文化
  • 简介:在中国方志史上,二十世纪前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其特征是在梁启超等倡导的“新史学”影响下,广泛吸收西方史学理论,与中国古代历史学一道向近代转型。进化史观的引入与运用,修志目的从资治垂训向反映一地之历史发展转向,方志内容向社会经济部类扩展,重视运用各门科学方法编写方志,提出了一些改造旧志的主张,是中国方志学发生变化的主要内容。这是中国方志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对于在本土文化中形成的古代方志学批判与继承中实现的

  • 标签: 新史学 方志学
  • 简介:联共(布)中央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及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关于历史教科书的5份材料于延安时期传入中国,旋即在中共党内和马克思主义学界产生热烈回响。在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倡导下,全党掀起了学习和研究《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高潮。苏联关于历史教科书的5份材料也引起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人高度重视。苏联史学中真理和谬误交织错杂,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都很明显。但仅就延安时期而言,苏联史学传播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 标签: 延安时期 苏联史学 中国共产党
  • 简介:中国古人敬天而不曾尊崇一位绝对全能之神。在这样的世界襄,历史和史学具有特出的文化地位。通过历史记载和叙述,史学说明并论证着关於天道、人世,以及文化和政治认同等各项基本理念,也验证着君主统治的正当性。汉代独尊儒术后,史学的功能有所变化,但仍注重记录和传承,并越来越带有守先待后的含义。历史撰述的体制化带来相应的约束,为野史和传说留下了发展的空间。不间断的正史、相对随意的野史,以及伸缩灵动的民间传说,共同构成了今天的“历史知识”。这一切都因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入侵而改变,不仅史学的社会地位摇摆不定,学校和公来所关注的历史内容也有很大的改变,出现了一些带有西方特色的中国历史言说。

  • 标签: 中国史学 中国历史 历史记载 历史意义 历史表述 经史关系
  • 简介:<正>(一)关于曼弗列德,苏联著名史学家达林曾说过:“在沃尔金逝世之后,他领导了(苏联)法国史学界”。法国著名史学家勃罗代尔也把曼弗列德的名字同卡列耶夫、卢奇茨基、柯瓦列夫斯基、塔尔列、沃尔金这些俄苏一代法国史大师们并列。曼弗列德曾在莫斯科大学等多所院校执教。从1933年起任教授。1945年起兼任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 标签: 史学家 法国大革命 苏联法 法国革命 沃尔金 法国史
  • 简介:根据刘家和先生的观点,自殷、周之际至司马迁作《史记》的这段时间是中国古典史学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以史为鉴"、"以史为法"和"以史立言"这样三个阶段,分别以《尚书》、《春秋》和《史记》为代表。本文目的在于,根据刘先生的这一分期框架,分析和探究中国古典史学中的"求真"问题,然后在与西方有关历史客观性理论的比较视野下,挖掘其对当前有关历史客观性或真实性观念的重建所可能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中国古典史学 求真 《尚书》 《春秋》 《史记》
  • 简介: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共同构成了“新史学”思潮的开端。《中国史叙论》表现为“建设”大于“批判”;《新史学》表现为“批判”大于“建设”。两者都以建设中国的新史学为共同目标。“新史学”思潮涵盖了许多不同政治取向、却都看重史学的社会功能并且要求改变旧史学面貌的多数进步学人。“新史学”思潮以批判旧史学为特征,但是其构建“新史学”理论体系的努力和撰述新型中国通史的尝试等学术建树,亦不应被忽视。

  • 标签: 新史学 “新史学”思潮 梁启超
  • 简介:口述史(OralHistory),亦称口碑史学、口碑史料学、口头史学等。在中国,作为一种方法,古已有之,最早可上溯至先秦诸侯国的采风。作为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肇始于1950年代。回顾中国口述史学的研究历程,认清中国口述史学的研究现状,展望中国口述史学的未来,不仅对于口述史学本身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应对“史学危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标签: 口述史学 史学危机 诸侯 历史学 史料学 年代
  • 简介:丁国勇先生(1934—2015),我国著名回族史学研究专家,他毕生致力于回族史学研究,治学严谨,勤于著述,在学术界享有一定的声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回族历史文化研究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对我国回族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7月,丁国勇先生归真(逝世)一周年,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撰写此文,以示纪念。同时总结丁国勇先生的回族史学研究成果,学习他治学严谨的优良学风,对推动当前的回族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及现实意义。

  • 标签: 历史文化研究 优良学风 资料撰写 答失蛮 研究成果 出版发行
  • 简介:<正>“五四”运动后,随着国内“民主、科学”思潮的兴起,西学的输入出现了一个新的热潮。在史学领域,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外,各种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理论也纷至沓来,有的还一度在史学界和历史教学界产生过相当影响。正确评价和认识这一时期各种史学思潮和流派,是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研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本文拟对“五四”前后何炳松所宣传的美国鲁滨逊“新史学”作一粗略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当时某些史学现象进行一些分析,以期有助于开展这方面的讨论。(一)何炳松(1890——1946),字柏丞,浙江金华人。他出生在一个塾师家庭,幼承庭训,十四岁中秀才,同年入金华府中学堂,始受新式教育。四年后,因成绩优异,被学校中途保送入浙江高等学堂。1912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公费派赴美国留学,考入威斯康辛大学,

  • 标签: 何炳松 新史学 鲁滨逊 史学理论 唯物史观 欧洲史
  • 简介:“史德”是章学诚在刘知几史才“三长”说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刘知几在回答礼部尚书郑惟忠“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的疑问时提出才、学、识的史才“三长”说。按照通俗的理解,“才”是指研究和写作历史的能力,“学”是指掌握史料的广度和深度,“识”是指鉴别史料的见识和善恶直书的胆识。章学诚直接针对史识的局限性而提出史德的概念。在他看来,刘知几把史识理解为“欲于记诵之间,知所抉择,以成文理耳”的能力,仍然是一般的文士之识而不是真正的史识,

  • 标签: 传统史学 史德 自觉 明道 刘知几 章学诚
  • 简介:中国早期史学传统具有独特的风格,不仅务求真实记录,而且运用褒扬和贬抑等书法义例评判历史,其依据则是“中道”观念。“中道”观念是上古圣王为政理民的智慧结晶,其传承与发展与中国早期史学传统的品格关联密切,影响后世很大。

  • 标签: 史学传统 中道 政治文化
  • 简介:史学月刊》现行注释,除“读史札记”栏目为“文中夹注”外,其他均采用页下注格式。现分图书、期刊、报纸、未刊文献、网络资料分别加以说明。凡作者投稿时,请按此规范之各项要求注释。

  • 标签: 《史学月刊》 文献注释 规范说 中文 网络资料 作者投稿
  • 简介:<正>白寿彝先生倡议召开并亲自主持的这次史学史座谈会,是我国史学史工作者的一次空前盛会。我在六十年代初,曾在北师大学习中国古代史学史,也一度讲授过这门课程。此后,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已改教中国古代史、秦汉史。不过,对中国史学史仍然有很浓厚的兴趣,也利用业余时间断断续续地作过一些探讨。我以为,近年来整个史学界和中国史学史的

  • 标签: 现实作用 中国古代史 我国古代 白寿彝 中国史学史研究 史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