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体位处方表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体位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中所纳入的研究对象为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患者90例,选取的时间段为2019年1月至1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54.51±9.81)岁;观察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54.36±10.55)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体位处方表进行体位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被动体位正确率[93.33%(42/45)比77.78%(35/45)]、体位依从率[91.11%(41/45)比64.44%(29/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眼压发生率[13.33%(6/45)比55.56%(25/45)]、角膜水肿发生率[4.44%(2/45)比31.11%(14/4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5.02±2.19)分比(88.80±5.0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80,P<0.001)。结论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填充术患者,采用体位处方表进行体位管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被动体位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侧卧位、俯卧位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组上尿路结石患者共110例,其中侧卧位58例,俯卧位52例,术前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共11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穿刺失败和中转开放手术者。侧卧位组手术时间(89.1±28.6)min;术中出血量为(89.5±43.7)mL。俯卧位组手术时间为(93.2±28.7)min;术中出血量为(128.3±48.1)mL。2组病人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疗效与俯卧位相似,但侧卧位手术患者较易耐受,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在临床上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维度体位宣教法对特殊手术体位患者配合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本院手术室取特殊体位接受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维度体位宣教法。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手术体位摆放所耗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及副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多维度体位宣教法后,观察组患者术前手术体位摆放所耗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及副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多维度体位宣教法应用于特殊手术体位患者中,有效缩短了术前手术体位摆放耗时,预防并减少了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系统疾病,也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部分OSA的严重程度与睡眠体位有关,表现为仰卧睡眠时症状加重,侧卧位减轻,常见于体位相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POSA)。体位治疗是通过避免夜间仰卧睡眠方法治疗POSA,能够降低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改善日间嗜睡症状和血压水平,提高了OSA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从体位治疗原理、POSA分类方法、相关机制和体位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良肢体位摆放的价值及满意度。方法:时间选择在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之间,在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常规组与分析组,每组50例患者,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良肢体位摆放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功能、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分析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分析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分析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良肢体位摆放的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分娩的130例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75)。常规组传统体位分娩,实验组实施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及产程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6.67%,数值比较显著高于常规组产妇自然分娩率60%,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产妇相比,实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相对较短,数值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提升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缩短产妇的产程时间,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隆乳术后假体移位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诊治并会诊治疗的隆乳术后假体移位女性患者74例(95个乳房),年龄19~50岁,平均31.2岁。根据假体移位发生时间采用不同方法处理。结果发生于7 d内假体移位21个乳房,其中17个乳房经过处理随访6个月后形态良好,双侧对称,无异常不适发生,患者满意;4个乳房假体手法复位无效改用手术复位。发生于7 d至1个月假体移位25个乳房,经处理后半年随访无再发生移位,双侧对称,患者满意。>3个月假体移位49个乳房,经过处理半年随访无再发移位等不适,双侧对称,患者满意;其中7例更换新假体,2个乳房出现过矫正,再次手术复位修复。结论隆乳术后时间不同发生假体移位的原因与处理方法不同,个性化治疗可解决移位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于我院行脊柱后路手术的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随机的方法,将52例患者划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6例,两组患者分别定义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方面,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施行体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神经麻痹0例(3.4%),呼吸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2例(6.9%),面部躯干皮肤压伤2例(3.4%),泌尿系统感染1例(10.3%),排便困难4例(13.8%)。对照组患者患者神经麻痹1例(10.3%),呼吸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17.2%),面部躯干皮肤压伤4例(10.3%),泌尿系统感染2例(20.7%),排便困难5例(24.1%)。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方面少于对照组。结论脊柱后路手术是临床上的大型手术,对患者造成的身体创伤是非常严重的,倘若不能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势必会导致患者的行动能力和康复水平遭到极大的影响。在脊柱后路手术完成后,应积极的对患者开展体位护理,以此来降低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成果。日后,可将体位护理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待产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83例足月无阴道分娩禁忌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仰卧位待产。观察组43例,采用自由体位待产;观察两组第一产程的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一产程使用药物干预例数、发生软产道裂伤的例数。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平均8.0±1.25小时,对照组为10.0±1.33小时。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平均1.25±0.25小时,对照组为1.5±0.50小时。观察组第一产程中药物干扰率为20.9%,对照组为27.5%。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产伤发生率分别为2.3%、5.0%。结论自由体位待产可以缩短产程、减少第一产程的干预、及减少新生儿产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