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剥膜术后对比敏感度及解剖结构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22例(22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CS)和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的变化。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BCVA(logMAR)0.74±0.28较术前明显提高(t=8.475,P=0.000);术前3 cpd、6 cpd和12 cpd空间频率平均为(1.529±0.645)c/d、(1.403±0.621)c/d和(1.118±0.4467)c/d,术后6个月提高至(1.565±0.314)c/d、(1.435±0.418)c/d和(1.125±0.236)c/d,手术前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5.357, 5.479,5.216;P=0.000,0.000,0.000)。CMT由术前的(542.29±213.26)μm降低到术后6个月的(315.37±126.39)μm(t=6.023,P=0.000)。结论特发性黄斑前膜剥膜术后视力改善,对比敏感度提高,CMT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结构化引导性反馈在高仿真情景模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8月—2019年6月,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2016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试验组,共70人;选择2015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对照组,共62人。对照组仅采用引导性反馈方法,试验组实施结构化引导性反馈方法。采用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学生行为表现自评量表、考核成绩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课程结束后,试验组学生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学生行为表现自评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情景模拟成绩及总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化引导性反馈能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改善教学效果,但仍有改善的空间。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探索建立CHF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为构建我国特色的老年CHF患者自我管理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月—2017年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我国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华中5个区域的16个省、市、自治区的102所医院的6 124例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心力衰竭知识问卷、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自我概念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运用AMOS22.0软件进行老年CHF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结果6 124例老年CHF患者自我管理总分为[49.00(43.00,54.00)]分,得分率为61.25%。老年CHF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人均收入、工作情况、自理程度、民族、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心力衰竭知识、自我概念、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均可直接和(或)间接影响自我管理。结论老年CHF患者自我管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并受不同人口学、不同文化背景、心力衰竭知识等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人口学情况、不同文化背景特点,结合其心力衰竭知识、自我概念、自我效能等情况,制订系统化、个性化的老年CHF患者自我管理教育方案,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在急重症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温州市某三甲医院急重症科培训的3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考核方式,观察组采用基于OSCE理念的护理实践培训考核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综合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得分、培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层级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各层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护理培训各维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CE模式可以提高急重症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有利于提升急重症护士的培训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产后早期盆底结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中110例初产妇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19.7月~2020.7月之间,其中有75例为阴道自然分娩,设为观察1组,有35例为剖宫产,设为观察2组,另外选取同时间段内于我院进行体检的35例健康女性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所有实验对象均需要进行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检查,对比三组耻骨直肠肌厚度和膀胱径移动度。结果:对比三组耻骨直肠肌厚度,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和Valsalva状态下的耻骨直肠肌厚度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比三组膀胱径移动度,观察1组>观察组2组>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对产妇进行产后早期盆底结构评估,且能够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式家庭疗法对初产妇自我护理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住院分娩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结构式家庭疗法进行护理。出院后3个月比较两组初产妇自我护理效能、生活质量、育儿技能评分以及母乳喂养、产褥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后3个月,对照组初产妇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以及自我效能总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初产妇生理功能、心理职能、社会关系、环境、独立性及个人信仰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初产妇育儿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母乳喂养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式家庭疗法可有效提高初产妇产后自我护理效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育儿技能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心脏结构和左心室功能参数的改变,分析上述改变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94例PNS患者(PNS组)和184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收集PNS组和对照组心脏结构参数舒张末期升主动脉内径(AAOD)、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主肺动脉内径(MPA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和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二尖瓣环间隔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Am),并计算左心室质量(LVM)、E/A、Em/Am和E/Em;另收集PNS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获取疾病活动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肾功能指标血肌酐(Cre)、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一起纳入临床指标以备后续分析。比较PNS组与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差异,并与临床指标及分类变量高脂血症、贫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超声心动图分析:①构型参数:PNS组AAOD、IVST、RVDD、MPAD和LVM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功能参数:PNS组与对照组相比,E、E/A、Em和Em/Am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相关性分析:①AAOD、RVDD、IVST、MPAD和LVM与eGFR呈负相关(r=-0.16~-0.294,均P<0.05),AAOD、IVST、LVM与年龄、SBP、DBP、Cre呈正相关(r=0.219~0.576,均P<0.01),RVDD与SBP、Cre呈正相关(r=0.208、0.281,均P<0.01),MPAD与年龄、SBP呈正相关(r=0.147、0.237,均P=0.001),LVM、IVST与CRP呈正相关(r=0.205、0.264,均P<0.05);②E/Em与年龄、SBP、DBP呈正相关(r=0.241~0.291,均P<0.01),与eGFR呈负相关(r=-0.213,P=0.003),E、E/A、Em、Em/Am与年龄呈负相关(r=-0.464~-0.694,均P<0.001),E/A、Em、Em/Am与eGFR呈正相关(r=0.200~0.269,均P<0.01),Em、Em/Am与SBP呈负相关(r=-0.193、-0.229,均P<0.01);③RVDD与血脂水平升高呈正相关(r=0.186,P=0.017)。结论PNS可引起患者心脏重塑和功能障碍,与患者年龄、肾性高血压、Cre浓度、eGFR、CRP水平和高脂血症密切相关。超声心动图有助于PNS心脏受累的早期发现,可为临床及时干预PNS心血管病变提供量化评价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磁共振技术观察测量腭咽结构的可行性,并比较腭裂术后成年患者与正常成年人腭咽结构的差异,用于指导腭裂修复术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的6例成年男性腭裂修复术后患者(腭裂组),年龄18~26岁,平均21.8岁。招募6例皖北地区健康成年男性(正常组),年龄19~28岁,平均23.3岁。对2组测量对象进行语音检测,评估语音发音和腭咽闭合情况。行正中矢状面静态三维和动态磁共振扫描,在矢状面、冠状面和腭帆提肌平面(斜冠面)测量软腭长、有效软腭长度、腭咽比、腭高、腭帆提肌长度及厚度等32个数据,共测量2次。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对2次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判断测量结果误差大小。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无语音异常,腭咽闭合均完全。2次测量的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r值范围在0.789~0.925(P<0.05),即2次测量结果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正常组腭帆提肌形态较为流畅,而腭裂组腭帆提肌形态不规则,中线处可观察到不连续现象,且提肌插入软腭时角度明显不同。腭裂组具体测量数据中咽宽为(23.83±3.48) mm、咽深为(29.94±3.52) mm、骨性咽深为(39.68±3.63) mm、腭长比为1.18±0.16、腭咽比为0.87±0.91、发/i:/时软腭膝部和鼻后棘、悬雍垂连线的夹角[PVU角(动)]为(105.68±20.54)°、腭帆提肌内侧段长度为(13.13±1.00) mm、腭帆提肌插入间距为(24.63±2.54) mm、腭帆提肌起点角为(58.0±3.3) mm,均大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腭裂组腭宽为(37.5±1.43) mm、软腭厚度为(9.48±1.03) mm、软腭相对伸长度(/ts/)为(1.09±0.05) mm、安静时鼻后棘和鼻前棘、软腭膝部连线的夹角[APV角(静)]为(180.51±8.55)°、腭帆提肌厚度为(4.07±0.25) mm、腭帆提肌起点间距为(52.27±7.08) mm,均小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磁共振技术测量腭咽结构方法可行,且腭裂成人和正常成人的腭咽结构、软腭动度和腭帆提肌形态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腭裂早期修复时需要注意提肌的解剖复位,尤其是对作用较大的外侧段的保护和延长,以及软腭瓣分离时有效软腭体的延长。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左卡尼汀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选取的 70 例采用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对象,根据使用的治疗方式将患者纳入对照组( n=35 )和观察组( n=35 ),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降压、纠正贫血和补钙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左卡尼汀,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状况和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 治疗前组间心功能无明显差异(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 97.14% )高于对照组( 82.86%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 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中,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 左卡尼汀,利于提升对患者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探究早期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黄斑区局部血流密度及其结构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NDR)患者27例40眼、轻度非增生性DR(NPDR)患者24例40眼以及中度NPDR患者28例40眼,同期纳入正常体检者40名4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RTVue-XR OCTA扫描受检者黄斑区中心6 mm×6 mm范围量化浅层毛细血管丛(SVC)及深层毛细血管丛(DVC)血流密度,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非圆度指数(AI)及FAZ旁300 μm环形区域(FD300)的血流密度等参数。分析各组黄斑区SVC、DVC血流密度及结构的特征,及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结果随着DR的程度加重,黄斑区SVC及DVC血流密度呈下降趋势。正常对照组、NDR组、轻度NPDR组及中度NPDR组SVC血流密度分别为(51.25±3.27)%、(48.81±3.99)%、(47.00±3.49)%和(45.73±3.35)%,DVC血流密度分别为(53.89±6.30)%、(49.94±6.05)%、(46.69±4.87)%和(44.78±4.30)%,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33、21.53,均P<0.01)。NDR组、轻度NPDR组及中度NPDR组黄斑区SVC及DVC血流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轻度NPDR组及中度NPDR组FD300血流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正常对照组、NDR组、轻度及中度NPDR组的FAZ面积分别为(0.31±0.11)、(0.32±0.09)、(0.34±0.13)和(0.37±0.10)mm2;各组FAZ面积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8,P=0.09)。中度NPDR组FAZ周长及AI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出现临床可见眼底病变前,OCTA即可发现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明显下降。早期DR已出现黄斑区SVC及DVS血流密度下降,DVC血流密度可能是提示DR的敏感指标。轻度NPDR出现FD300血流密度下降,而中度NPDR出现FAZ面积及周长的明显增大,FAZ变得更不规则。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基于证据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单位性质改革的决策建议,完善现有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方法本研究系统梳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承担的职能,采用结构化决策分析框架,从保障职能实现的角度,提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单位性质改革的3种备选方案及15个评价指标,并梳理其利弊;编制意向收集表,于2020年4月10至20日面向47位专家代表收集信息,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从备选方案中识别最佳决策。结果47位专家代表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赋分。根据相应权重汇总得分,结果显示方案1(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性质的机构)得分最高(58.22分)。结论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革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性质的机构为最佳决策。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强迫症(OCD)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异常以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抽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首发、未用药的41例OCD患者为OCD组,同期纳入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均进行头部3.0 T磁共振弥散功能成像扫描,使用自动解剖标记图谱(AAL)对大脑进行分区,计算每例受试者脑区的平均分数各向异性(FA)值。使用MATRICS共识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进行认知功能评定。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平均FA值和认知功能的差异,将有差异的脑区FA值和认知功能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OCD组左侧海马旁回、右侧海马旁回、左侧梭状回、右侧颞中回、左侧颞中回、左侧嗅皮层FA值(0.320±0.011、0.339±0.011、0.210±0.009、0.144±0.009、0.190±0.008、0.225±0.011)低于正常对照组(0.330±0.007、0.343±0.008、0.221±0.008、0.152±0.008、0.196±0.005、0.236±0.013),P<0.05。OCD组注意/警觉性、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社会认知[(38.34±9.02)、(37.98±11.91)、(39.54±8.83)、(32.83±9.29)分]差于正常对照组[(47.74±10.48)、(44.63±13.87)、(46.17±11.18)、(41.80±17.56)分],P<0.05。OCD患者左侧海马旁回FA值与工作记忆评分呈正相关(r=0.456,P<0.05)。结论首发强迫症患者多个脑区脑白质微结构存在异常,认知功能多个领域功能受损明显;左侧海马旁回脑白质微结构异常越明显,工作记忆功能受损越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左心结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6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根据左心房内径扩张程度评估心脏受累的程度,并依据左心房内径是否扩张分为阴性组43例,阳性组22例。对比两组患者脂蛋白(a)在内的部分血脂指标以及左心房内径等心脏超声测量数据是否具有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阳性组患者高血压发病时间、左心房内径、脂蛋白(a)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2)左心房内径与受试者年龄、高血压发病时间、左室舒张末内径、脂蛋白(a)存在显著相关,脂蛋白(a)与受试者年龄、左心房内径存在显著相关(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发病时间(OR=1.060,95%CI:1.008~1.116)与脂蛋白(a)[OR=6.394,95%CI:1.038~39.396]是左心房扩张的独立危险因素。(4)脂蛋白(a)在诊断高血压心脏受累中ROC曲线下面积0.665(0.524,0.806)。结论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高血压心脏受累的程度,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重构的风险评估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摩腹法干预前后广泛性焦虑症(GAD)大鼠模型情感环路各核团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变化,探讨摩腹法干预GAD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摩腹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摩腹组均采用慢性情绪应激法建立GAD大鼠模型,并以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对其进行评价。摩腹组大鼠建立GAD模型后给予摩腹干预,每天治疗1次,每次10 min,连续治疗14 d;模型组大鼠建立GAD模型后每天被束缚于实验台10 min,不予治疗,连续14 d;空白组大鼠不予任何干预。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标记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情感环路核团组织的结构变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情感环路核团组织神经元代谢产物N-乙酰天冬氨酸(NAA)、谷氨酸、胆碱复合物(Cho)和肌酸的相对浓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情感环路中HRP标记细胞分布较少,情感环路活动较弱;模型组大鼠左侧海马组织中的NAA/肌酸比值明显升高(0.94±0.08比0.79±0.10,P<0.05),右侧海马组织中的谷氨酸/肌酸比值明显降低(0.95±0.10比1.12±0.13,P<0.01),左侧皮质组织中的NAA/肌酸和谷氨酸/肌酸比值均明显降低(1.04±0.05比1.41±0.23,1.21±0.04比1.57±0.11,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摩腹组大鼠海马组织中有大量HRP聚集并向四周组织扩散;摩腹组左侧海马组织中的NAA/肌酸与谷氨酸/肌酸比值明显降低(0.74±0.21比0.94±0.08,0.92±0.20比1.21±0.12,均P<0.01),右侧海马组织中的谷氨酸/肌酸比值(1.01±0.23比0.95±0.10)与左侧皮质组织中的NAA/肌酸比值(1.12±0.09比1.04±0.05)和谷氨酸/肌酸比值(1.22±0.12比1.21±0.04)均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摩腹法能有效增强情感环路活动,改善情感环路中海马组织与皮质组织神经元代谢产物的相对浓度,提示摩腹法治疗GA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情感环路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眼底病变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浅层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等黄斑区结构改变与BCVA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51例患者8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1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3.4±7.8)岁。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国际临床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无DR (NDR)组17例31只眼,非增生型DR (NPDR)组34例52只眼。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8例13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并将结果转换为logMAR视力记录;采用OCT检查测量CFT、GCIPL厚度平均值与最小值;应用OCT血管成像(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行3 mm × 3 mm范围模式扫描,通过Photoshop软件测量浅层FAZ面积。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浅层FAZ面积、BCVA、CFT、GCIPL平均及最小厚度差异性。三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三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各因素间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NDR组、NPDR组患者平均浅层FAZ面积分别为(0.314±0.103)、(0.349±0.102)、(0.416±0.148)mm2;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015±0.038、0.029±0.059、0.129±0.133;平均CFT分别为(247.46±13.35 )、(244.13±25.09)、(263.12±24.96)μm;平均GCIPL平均厚度分别为(89.00±4.98)、(86.06±4.43 )、(82.61±14.32)μm;平均GCIPL最小厚度分别为(84.85±3.18)、(80.68±5.39)、(71.19±19.94)μm。三组间浅层FAZ面积、logMAR BCVA、CFT、GCIPL最小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60、11.708、6.891、6.333,P=0.012、0.000、0.002、0.00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CVA与浅层FAZ面积呈正相关(r=0.335,P=0.001),与GCIPL平均厚度、GCIPL最小厚度呈负相关(r=-0.348、-0.416,P=0.001、0.000 ),与CFT无明显相关性(r=0.171,P=0.095);浅层FAZ面积与CFT、GCIPL最小厚度呈负相关(r=-0.262、-0.213,P=0.010、0.037 ),与GCIPL平均厚度无明显相关性(r=-0.179,P=0.081)。结论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程度加重,浅层FAZ面积逐渐扩大,GCIPL最小厚度逐渐变薄,BCVA逐渐下降。BCVA与浅层FAZ面积及GCIPL厚度明显相关,浅层FAZ面积与CFT及GCIPL最小厚度明显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三角结构重建失效对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失败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的53例患者资料,男26例,女27例;年龄55.13岁(范围,18~94岁);转子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22例;钢板螺钉固定18例,空心钉固定13例,髓内钉固定22例。基于股骨近端的力学规律划分出内侧边、外侧边和上侧边,根据术后失败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对不同侧边的重建失败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内侧边重建失效19例,外侧边重建失效4例,上侧边重建失效21例,内侧边和外侧边均重建失效2例,内侧边和上侧边均重建失效7例。53例内固定治疗失败患者中,其中31.2%(16/53)因骨折端再移位而致失败,43.4%(23/53)因骨不连而致失败,22.6%(12/53)因股骨头内固定物位置改变而致失败,3.8%(2/53)因内固定断裂而致失败。统计结果提示,骨折患者不同侧边未重建所导致手术失败类别的分布相同(P=0.098)。翻修治疗策略:钢板螺钉再固定5例,钢缆捆绑1例,髋关节置换11例,内固定取出3例,更换髓内钉固定6例,三角重建固定策略21例,另有6例患者由于身体原因未在我院进行后续治疗。结论对于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近端三角形结构任何一个单边重建失败,均将引起股骨近端结构不稳,导致骨折固定治疗失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式家庭疗法对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术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实施结构式家庭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康复知识、自护能力、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康复知识、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6 min步行试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式家庭疗法能有效提高冠心病介入术患者康复知识及自护能力,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