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运动功能协同康复锻炼方案防治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共收治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入院第2d均行下肢深静脉彩色血管多普勒检测与静脉凝血检查,排除已存在血栓或凝血异常患者。按照组间因素有可比性原则,均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协同功能锻炼方案,比较评估两组患者DVT症状及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DVT发病病例,与对照组的20.00%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运动功能协同康复锻炼方案可显著降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4.04±1.52 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32.17±1.60 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 48.46±2.27 分、心理功能 69.03±4.42 分、社会功能 69.63±3.45 分、物质生活 56.95±4.34 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中,开展积极的协同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重大任务。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教训,立足国情、放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的坚持与发展,也是对国家安全体系的巩固完善。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常规ICU护理干预了解使用FMEA风险管理及协同护理干预对于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收治入ICU病房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符合标准条件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接收常规ICU治疗护理干预,对于观察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接受常规ICU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应用FMEA风险管理理论与协同护理干预模式。结果: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可见,应用FMEA风险管理理论与协同护理干预模式的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接收常规ICU治疗护理干预的患者,在感染事件中,常规干预组发生率26.83%,风险协同管理组发生率12.20%;在体表出血或褥疮事件中,常规干预组发生率9.76%,风险协同管理组发生率2.44%;在颅脑血肿事件中,常规干预组发生率7.32%,风险协同管理组发生率4.88%;在癫痫事件中,常规干预组发生率2.44%,风险协同管理组发生率0.00%;在脑脊液漏事件中,常规干预组发生率7.32%,风险协同管理组发生率2.44%(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使用FMEA风险管理理论与协同护理干预模式进行ICU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皮肤溃疡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2月-2021年1月期间诊治的风湿免疫性疾病皮肤溃疡患者,共62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患者为观察组,31例,对比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明确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伤口愈合有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下肢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6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法分别为常规护理和协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数据计算,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以及运动独立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给予协同护理模式(collaborative care model,CCM)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选取40例AMI患者为B组,采取常规护理,自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选取40例AMI患者为A组,采取CCM,对比两组干预后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干预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EVDD)、焦虑自评量表(Sei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纽卡斯尔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Scale,NSN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与B组相比,A组LVEF指标与ADL、NSNS评分均较高,LEVDD指标与SAS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 对AMI患者给予CCM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缓解其负面情绪,进而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在乳腺癌诊断中探讨钼靶X线、超声及MRI的协同应用及价值。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为研究实施阶段,该过程也是明确研究对象和开展研究的主要阶段,经过本院初步诊断后疑似乳腺癌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样本量,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患者接受诊断的过程中分别采取钼靶X线诊断、超声诊断和MRI诊断,在不同方法诊断的过程中,对各个诊断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钼靶X线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49(81.67%)、44(73.33%)、47(78.33%);超声诊断分别为50(83.33%)、43(71.67%)、46(76.67%);MRI诊断分别为56(93.33%)、53(88.33%)、55(91.67%);联合诊断分别为57(95.0%)、57(95.0%)、58(96.67%);通过上述结果可知,三种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MRI明显高于钼靶X线和超声诊断(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不仅高于MRI,且高于其他两种诊断方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癌的诊断中无论是采用MRI,还是钼靶X线、超声进行诊断,均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但三种诊断方法存在不同的差异和不足之处,将其联合应用,对诊断准确性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性和适用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研究协同护理对下咽癌患者营养状况、负面情绪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程度。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下咽癌患者根据奇偶数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下咽癌护理,观察组则依据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营养状况、负面情绪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BMI、HGB、PA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BMI指标上升,对照组BMI指标有所下降;观察组HGB及PA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协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的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方式、护理态度、护理水平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咽癌患者开展协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水平,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更为适应于下咽癌患者全方面生存状态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及协同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协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其心功能、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协同组患者LVEF、NT-proBNP水平、自我护理能力评分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协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的参与程度,进而有助于提高其心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并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CCM)后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就诊的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进行CCM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和肺功能指标比较。结果:护理后的两组患者的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负性情绪数据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后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56例,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8例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展开评价,计算护理优良率,比较两组患者造口皮肤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自护能力评价对照组自护概念、自护意识、自护技能三个维度的评分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自护水平评价平均(127.28±4.76)分,优良率为75.00%,研究组平均(153.67±6.59)分,优良率为89.29%,研究组平均分、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口皮肤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对照组皮肤变色5例(17.86%),侵蚀2例(7.14%),组织增生3例(10.71%),研究组变色2例(7.14%),组织增生1例(3.57%),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后的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协同护理联合辨证施护在早期糖尿病足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协同护理联合辨证施护的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责任制整体护理,观察周期为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自我管理行为及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管理行为及生存质量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维持时间更长。结论:协同护理联合辨证施护能使患者保持长时间的自护技能,延缓了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提高了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优于常规责任制整体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苏州市立医院行结肠造口的直肠癌患者60例,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胃肠外科常规性护理方案,研究组则基于对照组运用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自护概念、自护责任感及自护技能评分、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行结肠造口后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预后,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