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降临了,圣教会从此开始了!今年的神降临节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因为在它的前夕,我已把自己奉献于主并与主亲密地结合在一起了。这一天,神向袍的婢女播下了爱的种子,抛来了爱的绳索,我毫不犹豫地拾起丁这条绳索的一端,跟祂而去。但是我惊异地发现这爱的绳索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它是纤小的、细长的,前面的道路还长着呢,而且铺满了荆棘。想到这里,不免使我惶恐不安,战战兢兢……神啊!求祢用祢的爱把我紧紧地拴住吧!叫我永不离开祢,永远做祢的伴

  • 标签: 降临节 圣爱 终生难忘 这一天 圣教 圣化
  • 简介:明神宗生母慈李太后佞佛,世所习知,其于朱翊钧即位后即大兴佛教寺院、礼遇高僧、自封宗教偶像“九莲菩萨”等作为,非独兴趣使然,兼有其政治意义.慈逝世后,神宗为之造伪经《佛说大慈至圣九莲菩萨化身度世尊经》、《太上老君说自在天仙九莲至圣应化度世真经》,也成为其生前菩萨化生的凭证;两经曾在世间有过一定流传.李太后热衷佛教,并礼遇高僧,对日后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神宗朝前期,内宫外廷忙于求储、争国本时,佛教僧侣也作为一政治势力参与其中.此时诸高僧为图佛教之中兴,挺身而出,为亲佛之政治势力奔走呐喊;即如开雕大藏之类图书工程,亦与“国本”之争密切相关.本研究欲举慈内容现瑞莲、自封九莲菩萨、宫廷所造伪经及僧人参万历朝政治活动诸条,考察晚明政教关系及僧侣的生存状态.

  • 标签: 慈圣李太后 九莲菩萨 伪经 党争 紫柏 嘉兴藏
  • 简介:圣体事是吾主耶稣亲自建立的事,基督在面饼与葡萄酒的外形下,带着他的体与血,真正地临在,以非流血的方式,自献于天父,并且把自己赐给信友,作为他们的食粮。从定义上看,圣体是一种祭献,在这祭献中,耶稣基督是首要的司祭,也是祭品。这种祭献不仅是赞颂与感恩的祭献,而且也是赎罪与求恩的祭献。他能赦人之罪与罚,也能赋

  • 标签: 圣体 耶稣会 启示 天主教 耶稣基督 葡萄酒
  • 简介:11月17日,英国公会与“英格兰和威尔士天主教主教会议”在伦敦举行联席会议,就主教的工作、教会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讨论。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姆斯博士、英格兰与威尔士天主教的领袖红衣大主教考尔马克·墨菲·奥康纳共同主持此次会议。

  • 标签: 联席会议 天主教 英国 威廉姆斯 威尔士 英格兰
  • 简介:中国外交部今天发表声明,对梵蒂冈于10月1日举行“封”仪式,把曾经在中国犯下丑恶罪行的一些外国传教士及其追随者册封为“圣人”,表达了极大愤慨和强烈抗议。

  • 标签: 外交部 中国 梵蒂冈 传教士 殖民主义
  • 简介:弥撒祭,是《天主教法典》所规定的七件事之一。但宗教改革后,新教对圣礼作出了重大调整和转变。加尔文说:“圣礼是由上帝设立来将他的应许教训我们,且将他的对我们的善意向我们表明,没有人能够设定一个表明上帝的决定或应许的表记,只有上帝自己能够设立表记,向我们表明自己。”

  • 标签: 新教神学传统 天主教 弥撒圣祭 宗教改革 圣礼 宗教思想
  • 简介:神学要中国化在当今中国教会几成共识,但如何中国化却令我们一筹莫展,无所适从。神学中国化就如同翻译一样,一个优秀的翻译家不仅要有两种语言的修养,而且要有两种文化的修养。同样,有志于中国神学建设者除了熟悉西方传统基督教神学以外,还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的研究无外乎对典籍的研

  • 标签: 中国古代典籍 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基督教神学 修养
  • 简介:容寺始建于561年,至今已有1455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丝路名胜。寺中供奉的番禾瑞像是一尊诞生于本土的中国化的佛像,这对研究佛教中国化和大乘佛教在华的传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圣容寺 长城遗址 大乘佛教 佛教中国化 瑞像 蜿蜒曲折
  • 简介:儒家学说强调修身养心成为圣贤之路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达致目标,一切以人为本、从人心出发、以人的语录为课本、以人为学习楷模,没有拯救、赦罪、审判、终极盼望等教导。21世纪的中国文化面临挑战,致使中国历史与文化背上沉重的包袱,这种特别沉重而且紧急的文化危机感[1]是包括一切受华夏"文化之根"——儒释道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共同担心、忧虑与承担之情结所在。为了能够使给社会与文化带来负能量的儒家文化得到转化与更新,从而给社会与文化带来正能量的释放与推动;给失德的社会与文化带来正面的积极的道德价值的教育与引导,[2]中国基督徒应该勇敢地站起来,虽然深知与其"道不同",但存着敬畏上帝与"知本"[3]的心与其相谋,为儒家学说修为致思想把脉,分析其利弊得失,正如神学家余达心牧师呐喊的那样使之归于真自由、真理。[4]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论语》 修为致圣 基督教 更新转化
  • 简介:7月14日至18日,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召培育委员会八届次会议暨神哲学院负责人(扩大)会议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国家宗教局副局长张乐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马英林主教、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元龙、

  • 标签: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 负责人 委员会 学院 培育 圣召
  • 简介:2007年5月1日至3日,由云南省德宏州佛协、政协主办、潞西市佛协、政协承办、云南省佛教协会协办的勐焕大金塔加冕开光暨安奉菩提树大型法会在芒市雷牙山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刀述仁居士、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 标签: 云南省 菩提树 法会 中国佛教协会 法源 圣树
  • 简介:放眼民国年间之易学发展,其革新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传统易学研究,进入20世纪之后,研究流派虽然更为丰富,但却始终没有离开最为基础的"象数"与"义理"两派,尤其是对于传统继承者,象数派学者一般都承袭汉代今文易学者的做法,或致力于搜寻遗象,或用功于整理象数体例,而其核心观念在于坚持以象解释《易》,即所谓"观象系辞"、"由象明辞"。义理派学者则主要运用文字训诂、文献考证、文本整理的方法来注释、研究《易经》,其目的是恢复原典本义。从其根源而言,义理学主要受汉代古文易学者影响,继承了清代中期以来乾嘉学派治《易》的传统。在此将20世纪早期的几位继承者,就象数学而言,以徐昂与尚秉和为代表,义理派则以杨树达与高亨为例,通过对他们易学思想的梳理,来明示继承与发展之间相辅相成、不可轻离的关系。

  • 标签: 20世纪 象数 义理
  • 简介:这次梵蒂冈册封中国教会120位“圣人”涉及到福建教会的有6位。这6位都是西班牙多明我会传教士,除刘方济各外都是在清代著名的礼仪之争中被清政府处死的。礼仪之争说穿了就是天主教会要不要尊重所在国的文化传统、要不要与所处的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一场大争论。这在今天已经不成为问题,可是在17至18世纪,这个问题却困扰了中国教会100多年。

  • 标签: 天主教 梵蒂冈 “封圣”活动 中国 宗教政策 政治图谋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51周年华诞,举国欢腾,全国各族人民共庆这一象征中华民族彻底推翻座大山,真正站立起来的伟大日子。然而,在梵蒂冈伯多禄广场却上演了一台闹剧,一些曾经在中国犯下丑恶罪行的外国传教士以及追随者被册封为“圣人”。梵蒂冈不顾中国人民包括广大天主教徒的强烈反对,坚持搞“封”的倒行逆施,极大地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感情,这是对12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 标签: 梵蒂冈 “封圣”仪式 中国 民族感情 殖民主义 天主教
  • 简介:数字"七"是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地区、不同族群青睐的数之一。在伊斯兰教语境下,数"七"皆自天启经典而来,带有浓郁的宗教特征。对于儒家而言,数"七"则被赋予更多人文特征。清人刘智所著的《天方性理》中,对数"七"的不同赋意成为伊斯兰教与儒家思想互通的载体,更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 标签: 圣数“七” 伊斯兰教 儒家 象征意义 《天方性理》
  • 简介:“齐鲁十二”文化现象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必然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有其相应的文化底蕴和社会环境;“齐鲁十二”文化现象具有天下为公、厚德仁民、讲信修睦、经世致用、躬身实践、自强不息、勤勉睿智等丰富的精神表象和鲜明精神特质。

  • 标签: 齐鲁十二圣 自然基础 社会环境 文化条件 精神特质
  • 简介:<正>由安徽省伦理学会、《江淮论坛》杂志社、安庆市委宣传部联合发起的“安徽省世界、人生、价值讨论会”,于今年5月10日至11日在安庆市召开。参加讨论会的有省市有关部门、群众团体、大专院校、科研新闻单位以及部分企业的代表共40名。

  • 标签: 人生观 世界观 讨论会 价值观 “三观”教育 安徽省
  • 简介:曹前发在《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9期撰文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无论是革命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都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强调绿化事业和注意水土保持。今天,我们追忆他的绿化祖国和注意水土保持的思想,研究他的生态,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美丽家园,有着巨大的历史启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生态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 《学习与探索》 建设生态文明 水土保持
  • 简介:六、七、八月是西藏旅游的黄金季节,全世界的游客纷拥而至,给拉萨这座寂静的高原古城带来了不少凡间的热闹,房价一路攀升还不好找,各条线路上全都是旅游车鼓足劲在奔跑,高原反应加上马不停蹄,往往还没韵过神,人们迷迷糊糊就告别了西藏,如果不是有一卷胶卷提醒你曾去过世界屋脊,也许都会怀疑,我去过吗?

  • 标签: 西藏 民族文化 天葬 藏传佛教
  • 简介:元阳为茅山名观之一,历史悠久。唐代诗人顾况(727—815)曾寓居此读书多年,后作有《题元阳旧读书房赠李范》诗云:“此十年游,此房千里宿,还来旧窗下,更取君书读。”该观后毁于战乱,南宋时复建。据《金坛县志》和元代刘大彬《茅山志》记载,南宋隆兴初(1163),吴兴道人沈善智穴居于此,自称洞主。时有黑虎随之出入,

  • 标签: 《茅山志》 元阳 唐代诗人 南宋 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