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悲剧人文主义是近年来特里·伊格尔顿着重阐发的一个理论概念,本文认为,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研究而言,审美现代主义的核心要素是悲剧人文主义的建构。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始终是一个矛盾而充满张力的概念。本文从中国美学有没有悲剧观念这个理论难题入手,以马克思的'现代悲剧'观念和思想为立论的基础,从悲剧人文主义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和历史逻辑,悲剧人文主义与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中国悲剧观念的基本内涵、呈现方式,以及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本文认为,以中国审美经验为基础的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研究,是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关键。
简介:"机械的"和"有机的",它们是目的论批判所借助的一种重要的思考媒介,是参照目的原因性的"远距离类比"。目的原因性是倚赖目的论判断力这一认识机能的,归根到底是不考虑任何经验性的自然规律而只通过理性才可能。由于整个现象界都可通过机械作用而生成出来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康德只有假定或引入物自体并配以智性直观的可能世界,才能给有机体和目的因果性提供彻底的可能性。合目的性原则作为一种理性批判原则,对于辨别合目的性或者目的论的滥用和弃用的形态仍然有借鉴意义;但康德把自然的最终目的定位于人的主观性状的形式方面,可能也错过了以感性为出发点的一种目的论的方向。
简介:强调文化自信就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安全。高校是抵御西方不良思潮、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传承优秀文化的主要阵地,强化高校文化安全对进一步继承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高校在维护文化安全中面临挑战:经济社会转型期必然伴随激烈的社会思潮变化;开放环境下,某些别有用心的外部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某些别有用心的外部势力积极利用互联网散布有害信息。高校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以文学作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采取各种措施严防其在高校的影响与渗透:正本清源,逐步消除这些文学作品在高校学生中的心理土壤;敢于亮剑,坚决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文学作品的渗透传播;形成舆论,开展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学作品的批驳反击。
简介: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创性。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前30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系统性。邓小平从“体系”的逻辑问题域、逻辑起点、逻辑立场、逻辑核心、逻辑主题和逻辑内容等方面,比较系统地阐释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实践性。邓小平的实践性思维方式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本体论思维方式,主张从“现实的个人”的“现实的活动”出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问题进行探讨,体现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以及真理性和价值性的辩证统一。首创性表现其概念,系统性表现其内容,实践性表现其思维方式,“三性”辩证统一、不可分割,共同彰显了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独特贡献。
简介:为探讨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积极反馈、人际不确定性与青少年友谊质量的关系。采用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交网站积极反馈问卷、人际不确定性问卷以及青少年友谊质量问卷对93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网站积极反馈和友谊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人际不确定性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反馈与人际不确定性呈显著负相关.与友谊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不确定性与友谊质量呈显著负相关:(2)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友谊质量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且能够通过社交网站积极反馈以及人际不确定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交网站积极反馈人际不确定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对青少年友谊质量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主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友谊质量的作用机制,对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社交网站发展良好的友谊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简介:对1708名八年级青少年(平均年龄14.30±0.48岁,男生852名)及其母亲(平均年龄39.17±2.47岁)的抑郁症状、母子关系和青少年消极情绪性进行测量,考察了母亲抑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2)母子关系在母亲抑郁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母亲抑郁既能增加母子冲突的强度,也能降低母子亲合水平,进而导致青少年的抑郁;(3)青少年消极情绪性在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中介机制中起调节作用,仅在高消极情绪性的青少年中,母子冲突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的抑郁;但消极情绪性不能调节母子亲合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4)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不存在性别差异。
简介:提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及其培养目标决定的;特殊地说,是提升中国未来承担更大国际责任所需要大规模人才的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弥补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各自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两者的教育教学理念上存在反差的需要。两者'同向同行'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说,是不存在'价值中立'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而言,主动建构两者'同向同行'的可行路径,一是把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切入点,以找到两者'同向同行'的契合点;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互动,以共同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发挥'协同效应'。
简介: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特质与近代以来中国遭遇现代性的现实图景,使得德里克研究毛泽东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具备了基本的理论合法性与可操作性。矛盾概念成为德里克分析毛泽东现代性思想的基本范式,并且这种分析是基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而进行的。中国在殖民主义现代性扩张下以被动姿态卷入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生存境况,从根基上决定了毛泽东现代性思想发展的内在纹路,即现代主义与反现代主义矛盾的综合体。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改造及其理想主义社会试验就是对这一矛盾的反映,其理论思索与实践布展过程也深刻彰显了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矛盾性,并最终走向了豪情与悲壮的矛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