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疼病在临床上面的治疗方法。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6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10mg多潘立酮进行口服治疗,1天3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家用12.5mg阿米替林进行治疗,早上以及中午口服,在晚上睡觉之前口服25mg。2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的时候对2组患者在症状改善情况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对所有患者进行追踪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随时应付患者的突发情况。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使用多潘立酮的基础上联合阿米替林,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疗效不单比单用多潘立酮更加显著,而且复发率也得到明显下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杂合式肾脏替代疗法(HRRT)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观察和护理。方法观察20例MODS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治疗前后患者血氧饱和度,炎症介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0例患者19例效果好、1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5%。治疗后患者平均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肌酐、尿素氮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HRRT是治疗、抢救工作中的一种有效而重要的治疗手段,MODS的疾病采用HRRT治疗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采用磁共振(MRI)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前来两院就诊的30例出现多关节疼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30例患者行MRI和X光检查,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MRI初诊共诊断出12例RA患者出现滑膜增厚,10例患者出现骨髓水肿,6例患者出现骨质侵蚀,2例患者出现血管痉挛,而X光患者平片检查时未显示骨质破坏。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MRI诊断的患者中有29例发展成为RA,临床诊断正确率为96.67%,X光组患者初诊是共发现22例出现早期RA症状,临床诊断正确率为68.75%,两组患者诊断正确率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MRI能有效对早期RA患者做出诊断,能有效提示RA患者病变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针对我医院从2011年8月到2012年8月收治60例接受肝纤维化治疗的患者,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采取常规血清学方法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方式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肝纤维化治疗的患者中,采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去评价患者的纤维化程度,不仅可以发现患者的MSI、MSD以及TIC都和自身的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TTP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还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肝纤维化血液流变学变化,是新型的影像学无创肝纤维化程度评价方法,安全性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观察新型MCuII功能性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contraceptivedevice,IUD)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在梅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门诊自愿放置IUD的已婚育龄妇女,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0例,分别放置McuⅡIUD和TCu220CIUD,并进行24个月随访观察。结果McuⅡIUD组与TCu220CIUD组比较,24个月累计续用率分别为96.00%、82.67%;脱落率分别为1.00%、7.33%;带器妊娠率分别为O.67%、3.67%;因症取出率分别为2.33%、6.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uⅡIUD是一种避孕效果好,续用率高的新型IUD,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内科收治的8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即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种药物行幽门螺杆菌根除及其他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等促动力药物及其他辅助治疗,疗程均为2周,于患者停药后的1个月、6个月分别行尿素呼气试验,并对患者进行症状缓解程度的评估。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7%。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4%。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评价乳腺癌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下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范围。方法应用1.5TMRI自带体部线圈对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18例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行多b值DWI扫描,进行后处理,记录ADC值,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并测量其大小。所有淋巴结均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8例乳腺癌患者共31枚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除2枚b值=2000s/mm2时未获得ADC图(短径分别为9.3mm和9.9mm)外,其余均成功获得ADC图。当b值分别为500、800、1000、1500和2000s/mm2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DC均值依次为(1.18±0.30)×10-3mm2/s、(0.95±0.27)×10-3mm2/s、(0.79±0.27)×10-3mm2/s、(0.61±0.25)×10-3mm2/s和(0.52±0.17)×10-3mm2/s;95%可信区间依次为(1.02~1.33)×10-3mm2/s、(0.81~1.09)×10-3mm2/s、(0.65~0.92)×10-3mm2/s、(0.49~0.74)×10-3mm2/s和(0.43~0.61)×10-3mm2/s。在31枚腋窝转移性淋巴结中,形状为球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者分别为18枚(58.1%,18/31),7枚(22.6%,7/31)和6枚(19.4%,6/31);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均值为15.2mm(9.3~28.1mm)。结论DWI可有效显示腋窝转移性淋巴结,有助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