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癫痫性脑病(EES)是一组与严重的癫痫源性的脑部疾患,伴随进行性加剧的认知和行为障碍。EES发生认知障碍的机制目前尚不甚明了。本文对癫痫性脑病脑功能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尽管癫痫活动可能单独起源于不同脑区,但癫痫活动似乎以综合征的特定的方式进行传播。在部分癫痫性脑病中发现,癫痫的异常放电与脑默认网络的中断密切相关。对于其他类型的癫痫,尚有其他机制认为癫痫异常活动与认知障碍相关,如异常的连接模式及丘脑皮层网络连接的活动受抑。对于功能影像学对于癫痫异常活动的传播机制及对认知功能影像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DWI预测及早期评估肝转移瘤全身系统性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肝转移瘤患者21例,于化疗前1周内、化疗开始后1~3周及结束后1周行DWI,测量80个肝内靶病灶的ADC值。根据化疗结束后靶病灶最大径的变化分为缓解组、进展组和稳定组,比较3组化疗前后ADC值及其变化率的差异,分析二者与病灶最大径变化率的相关性。结果缓解组化疗前ADC值显著低于稳定组及进展组(P〈O.05),化疗后1~3周缓解组ADC值显著升高,ADC值变化率(33.17%)显著高于稳定组(7.31%)及进展组(-12.76%)。ADCi#与化疗结束后病灶最大径变化率呈正相关(r=0.589,P〈0.001),1~3周ADC值变化率与化疗结束后病灶最大径变化率呈负相关(r=0.736,P〈0.001)。结论利用DWI及ADC值可预测并早期评估全身系统性化疗对于肝转移瘤的疗效。
简介:摘要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经胃镜活检确诊的4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行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观察组和给予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的对照组,均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MRI和MSCT对胃癌T分期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2.4%和7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N分期准确率比较同样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术前分期判断上MRI与MSCT差别不大,MRI在一些成像技术方面优于MSCT,但其由于对术前N分期局限性还无法取代MS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上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损伤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18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方法进行病情的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膝关节CT扫描进行病情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诊断结果,并对两组的病症有效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检出率达97.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方法是目前医学上较为成熟的病情诊断方法,其能有效对病理部位进行断层扫描和分析,从而有效提高诊断效率和诊断准确性,对膝关节损伤诊断有很好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曲美布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对症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曲美布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出现复发率为8.33%;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出现复发率为27.78%。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出现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布丁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简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重症患者最常见的死因,近年来MODS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及早诊断和规范、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治疗极大改善了MODS患者的预后。临床上MODS患者病情往往复杂多变,要求在极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科学理性的临床决策思维对MODS患者的合理诊治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临床医师应努力学习和充分灵活地运用辩证思维,为对MODS进行科学的临床诊疗决策提供合理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应用于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到我院就诊的46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及其MRI诊断资料进行收集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者经诊断,发现隐性骨折达84处,包括单处骨折者31例(67.4%),多处骨折者15例(32.6%);有32例(69.6%)伴关节腔积液,23例(50.0%)副韧带外侧伤合并软组织肿大,13例(28.3%)伴半月板受损,另伴前交叉韧带及副韧带内侧受损者各3例(6.5%)。按照隐性骨折分型,显示为Ⅰ、Ⅱ和Ⅲ型隐性骨折者分别有33例(71.7%)、12例(26.1%)和1例(2.2%)。结论对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具有高度可靠的诊断价值,并且操作相对安全、简便,建议临床进一步普及应用。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具有严重威胁[1]。在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无创、高效准确的检查方法及时作出诊断,针对病症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冠状动脉造影一直是冠心病临床诊断公认的“金标准”,但其费用高,属有创性检查,且有引起并发症的风险;多层螺旋CT(MS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方面虽然无创,但X线辐射量较大;随着磁共振设备及其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进展,磁共振冠状成像技术已成为显示冠脉形态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2]。本文回顾对比分析32例磁共振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CE-CMRA)与DSA冠脉造影的图像资料,探讨3.0TCE-CMRA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