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是九十年代在我国兴起的角膜屈光手术。近年来有诸多成功报道。但是,对于PBK术后的远期疗效乃是医生和患者极为关注的问题。我院自1996年4月开始用PRK治疗近视,效果较好,现对PRK术后5年以上患者进行随诊观察345例671眼,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护理经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对2000例(4000眼)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包括术前耐心的手术相关知识宣教和细致的检查,术中资料的认真核对、术眼的正确准备和术中配合,术后恰当的护理指导。结果患者配合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达到理想的手术预期。结论术前的充分沟通、提供正确的术眼资料与术中的紧密配合,细心的术前术后护理是LASIK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介:激光近视矫治手术自诞生以来,在我国每年就有近90万的近视患者通过准分子激光手术成功地摘掉了眼镜。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是矫治近视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发展至今,已非常成熟,它具有预测性好、恢复快、稳定、安全等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1]。它是用一种特殊的极其精密的微型角膜板层切割系统,将角膜表层组织制作成一个带蒂的角膜瓣,翻转角膜瓣后,在计算机控制下,用准分子激光对瓣下的角膜基质层拟去除的部分组织予以精确气化,以此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LASIK术的检查、手术和护理均在门诊完成。患者与医护人员接触沟通时间相对较少。因此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患者了解手术相关知识和掌握自我护理技能,配合手术和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基底膜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外基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组织中。自19世纪基底膜被发现以来,人们逐渐认识了其结构和功能。角膜上皮基底膜(EBM)通过限制活化的纤维化因子,参与调控角膜瘢痕形成。角膜损伤后,角膜瘢痕的形成和持续时间由角膜EBM的损伤程度及再生速度决定。角膜上皮及基质共同参与了角膜EBM的再生。角膜上皮的迅速再生有利于初始基底膜的组装。正常的角膜基质细胞为初始基底膜提供其余组装成分。规则的角膜基质表面有利于基底膜连续再生和基质细胞定位提供EBM成分。本文从对基底膜的认识发展、角膜EBM的成分与功能、角膜EBM再生与角膜基质重塑的关系、EBM再生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治疗方法几个方面就角膜上皮和基质对角膜EBM再生的影响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人角膜基质细胞(HCSCs)是一类呈静息状态的神经嵴间充质细胞,是负责分泌基质的高度特化的透明组织,在维持角膜透明度和人眼正常视觉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角膜基质细胞呈静息状态并表现为扁平、树突状,在角膜受到创伤刺激后被激活,激活状态的人角膜基质细胞(HCK)向修复表型转变,发生凋亡或向角膜成纤维细胞表型和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HCSCs的表型转化与人角膜损伤修复过程所引起的瘢痕组织形成以及角膜透明度降低等方面具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对HCSCs的3种表型、表型标志物、表型间转化以及体外转化的机制进行综述,发现通过干预HCK向纤维化表型转化过程及TGF-β/Smad等相关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角膜纤维化。因此,深入研究HCSCs表型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干预角膜瘢痕形成的调控机制,有助于临床防治患者角膜纤维化和角膜术后混浊。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与角膜塑形术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近视患者60例均分为A(n=30)、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患者107例(210只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3月、6月及1年不同时间点观察术后视力、手术安全性指数、手术有效性指数、术后屈光回退变化。结果:术后视力手术安全性指数、手术有效性指数、术后屈光回退变化均显著优于术前。结论: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膊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瓣成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Lasek治疗的24例(46眼)手术后1,4,7天,1,2,4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角膜上皮瓣观察。结果22例(44眼)角膜上皮瓣成活,视力恢复达术前最佳矫正水平,成活率占95.65%。未成活两例(2例)其中1例(1眼)为上皮瓣破裂,1例(1跟)为上皮瓣丢失,占未成活率4.4%。结论Lasek术后角膜上皮瓣成活与否,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也决定了Lasek的临床疗效,其中术前麻醉剂使用不当,角膜瓣制作时阔过长,粗暴,使上皮瓣边缘不整.瓣破碎,对位不良。角膜瓣制作过大,术中术后患者不合作等是其主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LASEK或FS-LASIK且1年随访期资料完整的高度近视患者75例141眼病历资料,其中接受LASEK者28例56眼作为LASE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为(-8.29±1.64)D;接受FS-LASIK者47例85眼作为FS-LASI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为(-7.97±1.38)D。采用小数视力法记录术眼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术后裸眼视力(UCVA);采用主觉验光法测定术眼等效球镜度。评估2个组术眼术后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以及术后并发症,其中有效性指数为术眼术后UCVA与术前BCVA比值,安全性指数为术眼术后BCVA与术前BCVA比值,稳定性为术后6个月与12个月间等效球镜度差异,可预测性为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屈光度在±0.50 D以内的眼数比例。结果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LASEK组和FS-LASIK组术眼有效性指数和安全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LASEK组术眼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08±0.30)D和(0.10±0.3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6,P>0.05);FS-LASIK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术眼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00±0.32)D和(0.01±0.3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7,P>0.05),2个组术后屈光稳定性较好。术后12个月,LASEK组和FS-LASIK组等效球镜度在±0.50 D以内者分别占91.1%(51/56)和96.4%(82/85),2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8,P>0.05)。术后12个月LASEK组4眼出现角膜上皮下混浊,术后BCVA小于术前。结论LASEK和FS-LASIK矫治高度近视均安全、有效。角膜上皮下混浊是引起LASEK术后BCVA下降的主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对飞秒激光结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其护理要点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4例近视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取飞秒激光结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进行临床治疗,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全面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患者在进行飞秒激光结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对其进行精心全面的临床护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和口碑,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repitheliakeratomileusis,EK)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在控制术后感染中占有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