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2月至2022年7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1例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65.2±9.5)岁(49~87岁),病程0.5至6.0个月。分析包括头颈部CT、MRI、治疗方法在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患者中累及下颌下腺、上颌骨者各3例,咽旁者2例,面部、舌根、软腭各1例。临床上以迅速增长的无痛或压痛性肿块为初始症状,侵及咀嚼肌和神经后可伴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和局部麻木。肿瘤均呈侵袭性低密度影,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患者中9例行手术治疗,术后5例辅助治疗(2例化疗,3例放疗+化疗)。根据2022年WHO第5版头颈部肿瘤分类,低分化大细胞者1例(1/11),低分化小细胞者10例(10/11)。组织学上,大细胞型由大细胞构成,染色质粗糙,核空泡状明显,核仁突出,多见坏死;小细胞型以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的小蓝圆细胞为主,生长活跃并伴多灶性坏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突触素均呈弥漫性表达,10例表达CD56,8例表达p63,6例微弱点状表达嗜铬素,S-100均未表达;Ki-67指数为20%~90%。至随访结束(0.5~127.0个月),3例存活,术后放化疗患者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21.0个月)较单纯手术和(或)化疗有明显延长(3.3个月)。结论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以低分化小细胞为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根治性手术配合放化疗局部控制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以呃逆为第一主诉或主要症状,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鹰潭医疗区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以呃逆为第一主诉或主要症状,临床诊断为心肌梗死患者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初诊均未能明确诊断,而就诊于其他科室,甚至拟行有创操作,在心电图检查发现ST段显著抬高或压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显著升高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狭窄程度均 ≥ 80%,其中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7例、冠状动脉旋支3例、前降支远端1例,均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呃逆均在冠状动脉开通后24 h内停止,11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心肌梗死发生时,有时因各种原因,特征性表现不明显,而单纯表现为呃逆,医生必须高度重视,开拓诊断思路,形成发散性诊断思维,合理并完善相关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降低误诊率,提高诊疗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骨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等。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例初诊为原发性骨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原发受累部位、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否骨折及临床转归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1例患儿均为初治原发性骨淋巴瘤,中位发病年龄8.6岁(2.7~12.3岁),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7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LL)3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1例;首发症状为骨痛8例,局部肿胀1例,跛行1例,发热1例;临床分期Ⅰ期1例,Ⅱ期7例,Ⅳ期3例;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股骨、胫骨。所有患儿均依据不同病理类型接受化疗,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7~80个月)。10例完全缓解,1例BLL患儿化疗缓解后因骨髓复发死亡。结论儿童原发性骨淋巴瘤临床表现隐匿,以DLBCL多见,接受规范治疗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利用NCEP/NCAR2.5°×2.5°再分析资料和Micaps实况分析资料、T639、EC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2016年11月19—24日全国性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强医院布草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策略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洗涤中心管理的布草,一共为600件,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管理,研究组采用强化质量模式进行管理,对比管理前后两组布单带菌量及患者使用布单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管理前,两组布单带菌量对比后,数据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而在实施管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布单带菌量明显过低,且该组患者使用布单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也相对过低,与对照组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强医院布草管理不仅能有效降低布单带菌量,还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