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护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取样78例,纳入时间2020年04月至2022年04月,顺序编码分组后分别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实验组,n=39)和常规护理干预(常规组,n=39),观察术后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对比满意度分值和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感染率2.56%,比常规组17.95%低,满意度总分(94.50±3.89),比常规组(86.52±5.99)分高,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优化术后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医院感染 颅脑损伤 手术室护理
  • 作者: 苏秀珠 杨菲 吴黄辉 陈国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福州 350025,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上海 200434,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上海市麻醉与脑功能调控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434
  • 简介:摘要创伤性颅脑损伤(TBI)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且后遗症多,其中抑郁是其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后遗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转归及生活质量,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也无公认的预防及治疗方案。笔者回顾性总结近5年来TBI后抑郁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可能机制以及治疗等方面的新发现,旨在为临床医生更有效诊治这一疾病及后续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抑郁 治疗
  • 简介:摘要水下冲击波和空气冲击波相比,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冲击效应更加明显。目前模拟水下冲击波致伤的模型主要采用雷管引爆炸药和水下激波管两种方式。低频水下冲击波相比高频波更易引起颅脑损伤颅脑损伤的致伤机制与胸腹腔压力升高经血管传递,以及爆炸瞬间的加速性损伤等有关。水下冲击波致颅脑损伤的伤情特点为严重的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膜和脑实质内明显的出血,与神经炎性反应和蛋白激酶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存活相关的信号通路改变有关。

  • 标签: 水下冲击波 颅脑爆炸伤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致死死者的法医病理学资料进行整理,为鉴别死者真正死因提供法医支撑。方法:选择本单位2015年9月~2021年9月鉴定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致死死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其尸检报告进行分析,围绕100例死者因颅脑损伤直接造成的伤损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致死原因及自出现颅脑损伤到死亡的时间分布情况进行归类统计。结果:①重度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损伤发生率分别为82.00%、13.00%、52.00%。②只因原发性颅脑损伤导致死亡、只因继发性脑干损伤导致死亡、只因并发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因原发性脑损伤合并继发性脑脑干损伤致死、因原发性脑损伤合并并发症致死的发生率分别为45.00%、2.00%、20.00%、21.00%、12.00%。③12小时内死亡、12~24小时内死亡、24~72小时内死亡、72小时以上死亡占比分别为18.00%、34.00%、18.00%、30.00%。结论:重度颅脑损伤致死死者的致死原因、死亡时间等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对要素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可得到较为准确的法医病理学检测报告,进而为事件的定性及其他处理提供依据。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致死 法医病理学 尸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护理人员采用优质护理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昏迷程度,降低颅内压,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 重度颅脑损伤 心理状态 昏迷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急救模式在颅脑损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急诊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急救模式。观察两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两组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对比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14.81%),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神经能能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昏迷程度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昏迷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伤急救模式对颅脑损伤急诊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外伤急救模式 颅脑损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MRI)与CT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研究对象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40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MRI诊断与CT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颅脑损伤检出率(脑部挫裂伤、颅骨骨折、颅内血肿)、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从颅脑损伤检出率方面来分析,CT检查的颅内血肿、颅骨骨折检出率比MRI高,脑部挫裂伤比MRI低,且指标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MRI诊断 CT技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影像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中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行CT扫查扫描,观察组实施MRI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敏感性和漏诊率。结果 观察组诊断敏感性为93.1%,与对照组的72.4%的诊断敏感性比较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漏诊率为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6%,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对于急性颅脑损伤病例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其诊断敏感性较高,漏诊率较低,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影像学诊断 CT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麻醉处理急性颅脑损伤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7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开展研究工作,选择期间是2020年1-12月,随机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采取静脉推注联合吸入麻醉,实验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麻醉后苏醒睁眼时间与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麻醉后苏醒睁眼时间等均短于参照组,对比P<0.05;实验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对比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应用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麻醉效果,可以让患者尽快苏醒,缓解患者机体疼痛程度,值得推荐。

  • 标签: 临床麻醉处理 急性颅脑损伤 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CT影像诊断在颅脑损伤法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法医门诊检验鉴定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为观察对象,给予1.5T磁共振与64排螺旋CT检查,观察颅脑损伤检出结果。结果 本组80例颅脑损伤患者,经CT检查出血灶检出率78.75%,经磁共振检查出血灶检出率73.75%,两种方法检出率对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的法医检查,CT影像检查能够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 CT影像诊断 颅脑损伤 医检查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并观察整体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挑选2020年2月-2021年12月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20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试验组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情况。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总疗效、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同时,试验组的并发症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运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的护理对策。方法 确定重型颅脑损伤致中枢高热的患者分别于全面护理和常规护理模式下配合治疗,对不同护理方案的适用性展开评估。比较护理后两个实验组患者的体温变化、整体护理效果。结果 相对于比较组(37.26±1.06/5.191.56/87.50%),护理组患者体温低(36.45±1.01)、恢复快(3.54±1.32),护理效果更理想(96.88%)。结论 采用全面护理措施能够迅速缓解重型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症状,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常规护理方案整体表现没有全面护理方案理想。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中枢性高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像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中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诊断,对于两种检查方式血肿厚度检查情况及颅脑损伤检出率。结果:MRI在血肿直径为<1.5mm、1.5-8.0mm、5.0-8.0mm上检出率分别为13.33%、16.67%、48.33%,均显著高于CT的3.33%、5%、30%,组间对比,P<0.05。两种在血肿直径>8.0mm上无明显差异,P>0.05。MRI颅脑损伤检出率为96.67%,显著高于CT的83.33%,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影像诊断中,MRI诊断价值高于CT,能有效提高急性颅脑损伤检出率,并能准确评价血肿厚度,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提供更有利于依据。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CT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细细节化护理这一模式应用于颅脑损伤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72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组,组别为细节组、一般组,分别应用细节化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实施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细节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一般组更低(8.33%VS25.00%;P0.05,护理后的SF-36评分与一般组比较明显更高(P

  • 标签: 细节化护理 颅脑损伤 并发症 总体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护理中接受优化护理模式后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对急诊护理工作进行了优化,随机选择开展前6个月30例颅脑损伤患者与开展后6个月3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抢救结果、预后结果。结果:开展后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开展前,P<0.05;开展后颅脑损伤患者残疾率低于开展前,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中采用急诊优化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工作开展效果,便于护理人员立即采取更加全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抢救死亡率,改善预后结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诊优化 死亡率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0例作为主要对象,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n=20。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运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①急救时间: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路和气管插管时间、总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②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结论 将急诊护理路径运用在重症颅脑损伤急救患者的护理上优势显著,可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急救 急诊护理路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CT检查、MRI检查对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急性颅脑损伤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是采取CT与MRI检查方式,对比不同影像方法对诊断疾病的价值。结果:手术病理证实阳性80例,阳性率80.00%,CT检查对诊断急性颅脑损伤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50%、90.00%、84.00%,MRI检查分别为96.25%、95.00%、96.00%,MRI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与准确度均是高于CT检查(P<0.05)。结论:MRI影像技术对诊断急性颅脑损伤敏感度及准确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MRI检查 CT检查 急性颅脑损伤 诊断效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