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布鲁氏菌病临床效果及对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0月,以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布鲁氏菌病患者16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4例,西医治疗组85例。西医治疗组给予抗菌素等常规西医支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治的中药,6周为1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体液免疫指标、生化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84/84),西医治疗组为97.65%(8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医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gG、IgA、IgM、C3、C4、miRNA-155、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gG、IgA、IgM、miRNA-155、CRP、ESR、ALT和AST均低于治疗前,C3和C4补体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IgG、IgA、IgM、miRNA-155、CRP、ESR、ALT和AST均低于西医治疗组,而C3和C4补体水平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布鲁氏菌病可以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同时降低CRP和ESR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体液免疫指标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第三师新发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和现状,找到患病规律,为后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21年第三师辖区新发现的布病病例流行特点采用描述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年度辖区内共报告病例118例,发病率为43.68/10万,主要分布在小海子垦区农牧团场。全年均有发病;各年龄段都有病例报告;男性患病率明显多于女性;病例少数民族群众为主;布病高危职业中农牧业人员占首位。结论:近年来师市党委高度重视布病防治,通过进行重点人群干预、健康教育、居住条件改善等举措,第三师布病2021较去年发病率有所下降。建议持续加健康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多部门合作的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全面落实防控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布鲁氏菌病治疗中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5-2021.5,一年内收治的300例布鲁氏菌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布鲁氏菌病治疗时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的产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邵县首起人间布病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为防控工作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流行病学史、发病诊治经过、流行病学特征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筛,阳性标本再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认。结果4例布病实验室确诊病例均为染疫羊养殖户雷某玉一家人,且为与染疫羊密切接触者。结论本起疫情的传染源为未经检疫引进的感染了布病的山羊;新邵县为布病非流行区,但存在疫情传入和转变为流行区的危险,需从源头上严把染疫动物输入、输出关;加大对农民布病知识的宣传与健康教育,加强临床医师布病防治知识培训,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防控体系,严防疫情的传入与传播。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天门市首例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找该病例感染源和感染途径,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效的非疫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查阅原始病例资料、咨询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人员以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患者先后就诊于蒋湖卫生院、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武汉同济医院”),最后在武汉同济医院确诊为布病,天门市疾控中心迅速介入调查和处置,使得此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爆发流行。结论天门市首例布病确诊病例属于病源输入性、隐形感染羊发病及与疫羊接触有关,畜牧部门应加强输入性牲畜的检疫工作,疾控中心应加大布病的防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防治意识,以达到遏制布病疫情扩散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空间、季节以及年龄分布的变化,为下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 - 2020年甘肃省人畜间布病报告数据,人间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畜间阳性数据来源于甘肃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所的月报信息。人间布病根据年份、月份、年龄、地区等因素进行分类分析,畜间布病根据年份、月份、种群、地区等因素进行分类分析。运用ArcGIS 10.2软件对数据进行空间流行特征分析,运用Measuring Geographic工具计算2018 - 2020年人畜间布病发病重心转移距离。结果2018 - 2020年,甘肃省人间布病共报告6 375例,40 ~ 59岁年龄段占总报告的54.96%(3 504/6 375)。其中,2018年1 584例、2019年1 787例、2020年3 004例。人间布病高发时间为7和11月份。畜间共检出布病阳性牲畜48 180只,其中阳性羊47 342只,占检出总阳性数的98.26%(47 342/48 180)。畜间布病高发时间为10月份。14个市(州)中畜间布病报告主要集中在庆阳市、张掖市、酒泉市。人间布病发病重心位于武威市古浪县境内;畜间布病发病重心2018年位于武威市境内,2020年位于庆阳市境内。结论甘肃省人畜间布病病例呈增长趋势,部分地区存在人畜疫情分离问题,应主动加强监测力度,落实高危地区人畜间布病防控措施,遏制疫情蔓延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