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25对SSR分子标记,对广西境内采集1610份药用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其中检测到等位变异18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Ae范围为1.0094(RM240)~2.2674(RM488),平均值为1.3568;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0093(RM240)~0.5591(RM448),平均值为0.2112;Shannon多样性指数I在0.0393~0.9296之间变动,平均值为0.3624。数据表明,广西药用野生稻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12个药用野生稻地理居群按遗传多样性指数大小排序为:梧州-3〉南宁-1〉梧州-2〉梧州-1〉南宁-2〉玉林-2〉贵港-2〉梧州-4〉玉林-3〉玉林-1〉贺州〉贵港-1,其中指数高居群均分布于梧州市和南宁市两地,因此确定了这两地为广西药用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中心。通过不同数量SSR引物对药用野生稻材料间相似系数矩阵进行相关性测验,结果显示当引物按照PIC值降序排列时,10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类效果,升序排列时,21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类效果。研究表明,在进行药用野生稻大居群聚类分析时,SSR引物适宜数量应多于21对,最低不得少于10对。

  • 标签: 药用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中心 聚类分析 SSR引物数量
  • 简介: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性水稻病害,严重威胁水稻高产和稳产。为了挖掘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本研究对一个野生稻基因导入系W6023进行了白叶枯病多菌系接种鉴定抗谱分析,发现W6023具有广谱抗病性。用强致病菌PXO99诱导W6023及其感病轮回亲本IR24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分别获得105644962和91022599条序列,通过GO注释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糖代谢途径等方面。在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中,发现203个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其中在W6023中上调表达基因有114个(56.2%),下调表达有89个(43.8%),而且35.9%分布在第11染色体上。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203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6个属于类抗病基因,如NBS-LRR等;14个直接或间接与水稻体内过氧化物代谢相关,如编码过氧化物酶和金属硫蛋白等;6个编码抗病相关转录因子,如WRKY和NAC等;18个为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编码钙调素结合蛋白和萜类合成酶等。随机选择6个W6023中上调表达和3个IR24中上调表达基因进行RT-PCRqRT-PCR分析,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本研究获得转录组测序数据结果是可靠,为以后更深入挖掘W6023抗病基因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

  • 标签: 水稻 抗病基因 白叶枯病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室内生物测定是植物对除草剂等化学物质耐受性鉴定一种常用筛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大豆、稗草、棉花等植物对草甘膦、氯嘧磺隆等除草剂耐受性研究,但麦草畏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和大豆对麦草畏耐受性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麦草畏对催芽大豆下胚轴伸长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结合回归方程曲线分析和抑制中浓度分析,建立了大豆对麦草畏耐受性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确定以300μg/L麦草畏筛选浓度作为大豆室内生物测定临界筛选浓度。利用该方法对35份源自微核心种质大豆品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随麦草畏浓度增加,不同品种对麦草畏耐受性存在显著差异,大豆品种对麦草畏耐受性降低,从中筛选出对麦草畏耐受性较高大黄豆-1和什邡螺丝豆。本研究结果为培育抗麦草畏品种亲本选配以及后代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材料和技术支撑。

  • 标签: 大豆 麦草畏 生物测定 耐受性分析
  • 简介:用原产于中国18个省329份粳稻地方品种为材料,分析了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不同省份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差异和聚类特点。结果表明,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份粳稻地方品种孕穗期耐冷性状主要农艺性状有明显差异。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天津、四川和台湾品种结实率冷水反应指数均较高,表现较强孕穗期耐冷性和迟钝冷水反应。云南品种在自然低温下表现为较强孕穗期耐冷性(结实率),而在冷水胁迫下播种至抽穗天数和株高冷水反应指数较高,表现为迟钝冷水反应。从总体趋势上看,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除个别省份外,纬度相对较高北方省份品种孕穗期耐冷性(结实率)强于纬度相对较低南方省份品种。此外,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各省粳稻地方品种聚类结果总体上与各省品种地理位置及其耐冷性有密切联系,而在冷水胁迫下品种聚类结果与品种地理位置关系比自然低温下更为密切。

  • 标签: 粳稻 地方品种 孕穗期 耐冷性 自然低温 冷水胁迫
  • 简介:大豆遗传转化一直是植物基因工程领域难点之一,受体品种对农杆菌敏感程度以及不同农杆菌菌株对靶组织侵染能力是影响转化效率主要因素。本研究利用GUS组织瞬时表达技术,比较了4个农杆菌菌株对靶组织子叶节侵染能力差异,同时利用筛选到侵染能力最强菌株评估了33个不同受体基因型对农杆菌敏感性。结果表明,超毒农杆菌菌株Ag10对靶组织侵染能力最强,优于其他3个菌株;地方与野生大豆种质在农杆菌侵染后GUS平均瞬时表达效率显著高于选育品种。此外,通过鉴定筛选出6个对农杆菌敏感性较高受体材料,其对农杆菌敏感性优于前人报道敏感材料Peking,为大豆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和新型转化受体开发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大豆 农杆菌 敏感性 GUS染色
  • 简介:在对长尖叶蔷薇和大花香水月季转录组测序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其转录组数据中共获得23条MLOunigenes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之间氨基酸数量、碱基数、分子量差异较小,多数为疏水性蛋白,平均亲水系数为-0.157-0.190,富含亮氨酸和丝氨酸。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质膜中,包含5-9个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组成。其中,等电点小于7仅有1条,2条蛋白具有信号肽。这23条MLO蛋白具有15个长度在15-50个氨基酸间保守基序。它们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结果揭示了MLO基因在长尖叶蔷薇与大花香水月季间具有较高同源性和保守性。将这23条unigenes与来自于月季和拟南芥MLO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确定了6条可能参与抗白粉病候选基因,对这6条候选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仅有2条unigenes符合MLO型白粉病基因典型结构特征。最后,通过qRT-PCR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这2条候选基因相对表达量,在受到白粉病菌侵染后呈积极上调趋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2条候选基因很可能参与了寄主—白粉病菌互作过程。

  • 标签: 长尖叶蔷薇 大花香水月季 MLO基因 抗白粉病 生物信息学 QRT-PCR
  • 简介:目的在医院内常用生物材料聚氯乙烯(PVC)表面构建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评估该生物膜对几种临床抗真菌药物耐药性,并观察水杨酸是否对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形成有干预作用。方法菌株鉴定采用API20CAUX并经PCR鉴定复核;使用PVC于RPM11640-MOPS中培养进行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构建;MIC测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Fungus-3真菌药敏试剂条以及微量液体稀释法,并观察水杨酸对生物膜构建影响。结果阿萨希毛孢子菌可以通过几个不连续阶段在聚氯乙烯表面形成生物膜,且已使用PVC块上附着生物膜细胞比未使用PVC块上黏附生物膜细胞明显密集;固着相即生物膜细胞MIC比浮游相成倍提高;24h两性霉素BMIC〉512μ/ml,且经两性霉素B药物刺激后,阿萨希毛孢子明显可见芽管延长,菌丝交织;水杨酸作用后阿萨希毛孢子菌菌丝明显变短,孢子短小。结论介入性器械可以作为阿萨希毛孢子菌生物膜构建黏附基质,使微生物群体黏附于细胞外多聚材料表面而造成持续播散感染,因此生物膜干预对阿萨希毛孢子菌深部感染治疗有很重要意义。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生物膜 抗真菌药物耐药性
  • 简介:对非洲菊品种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分级研究,利用54个形态性状对22个非洲菊品种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个数量性状可进行5个或者7个连续分布分级,分别建立3-7或者2-8不完整尺度;54个形态性状在22个非洲菊品种中检测到162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性状检测到3.0个,平均有效等位变异数目为2.0209(1.0000-3.9672);Shannon's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578(0-1.4650)。22个非洲菊品种相似系数分布在0.67-0.86,当相似系数为0.70时,22个非洲菊品种可分为3类。花序类型为单瓣品种和外轮舌状小花上表面颜色数量为2种品种能和其他品种有效区分。

  • 标签: 非洲菊 DUS测试 数量性状 分级 形态性状 多样性
  • 简介:通过对贮藏2~20年378份中期库小麦种质进行生活力测定(每一贮藏年份测定种质份数为10~30),结果表明贮藏年限为2~12年种质平均发芽率都高于83%,而贮藏年限为15年种质平均发芽率已降至20%,这表明小麦种质在中期库贮藏过程中,生活力丧失存在着骤降特性.同时对同一品种分别来自中期库低活力和长期库高活力种质进行田间出苗率和农艺性状调查,发现中期库种质室内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相关极显著,其相关显著性高于长期库种质,且不论是来自中期库低活力种质还是长期库高活力种质,总体上田间出苗率都比室内发芽率低20%以上,在子一代种子农艺性状上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小麦 贮藏 生活力 田间出苗率表 农艺性状 种质保存
  • 简介:目的了解HIV患者新生隐球菌感染分子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点,为HIV患者新生隐球菌感染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首次分离自HIV患者新生隐球菌34株,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VITEKMS质谱仪进行菌种鉴定,ATBFungus3测定新生隐球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MIC值;利用PCR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确定变种和交配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菌株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34株新生隐球菌绝大部分分离自中年男性,且主要来自脑脊液(73.5%)标本;初次脑脊液压力平均为(27.26±11.52)mmH2O,CD4细胞计数中位数28cells/μL(3~163cells/μL),脑脊液白细胞中位计数32(2~110)×10^6/L,蛋白质定量中位数为362mg/L(160~2730mg/L),葡萄糖含量中位数为2.28mmol/L(1.50~5.98mmol/L);所有菌株对5种抗真菌药均敏感,且所有菌株均为Aα、VNⅠ型;MLST分析共检出3种ST型,ST5(n=32)、ST32(n=1)和ST186(n=1)。结论近两年本地区HIV合并新生隐球菌感染主要以中年男性多见,常规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不强,ST5是其感染主要克隆系。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HIV 流行病学 多序列位点分型
  • 简介:报道1例由球形孢子丝菌所致婴儿固定型孢子丝菌病。患儿女,3个月,因左眼下内侧皮损2个月就诊,皮损脓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真菌培养阳性,镜下可见典型套袖样菌丝。钙调蛋白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菌。药敏试验显示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对该菌株菌丝相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0.5μg/mL和0.5μg/mL;对该菌株酵母相MIC值分别为0.25μg/mL和0.5μg/mL。给予患者口服特比萘芬32.5mg/d治疗10周后皮损消退呈瘢痕化修复。依据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病例为球形孢子丝菌所致固定型孢子丝菌病,特比萘芬治疗本病例显示较好疗效。

  • 标签: 婴儿 孢子丝菌病 球形孢子丝菌 特比萘芬
  •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CT联合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实验在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诊断疗效评价中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集临床诊断为IPA白血病患者25例,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和GM实验。结果CT表现出现结节晕征17例,出现楔形实变影3例,弥漫分布粟粒或小结节模糊影4例;1例表现为两肺散在斑片影伴周围'卫星灶'。15例抗真菌治疗有效,治疗过程中GM值降低至正常;8例进展、GM值升高,之后调整抗真菌治疗方案有效、GM值降低;2例患者感染无法控制,GM值上升或虽有下降但一直处于阳性水平。结论肺部CT检查联合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实验可监测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疗效。

  • 标签: 白血病 GM实验 曲霉菌病 CT
  • 简介:对233份河南省地方花生资源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全面测定,并与省外和国外资源相关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河南地方品种资源中,蛋白质含量中等,平均含油量和油酸含量相对较高,但缺乏蛋白质含量超过30%或含油量超过56%、油酸含量超过70%突出材料。河南省目前高油品种选育有明显进展,育成了一批高油花生品种,但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普遍偏低。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地方品种资源,积极采用远缘杂交、诱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创制优良种质,选育优质专用品种育种策略。

  • 标签: 花生 品种资源 蛋白质含量 含油量 油酸含量 亚油酸含量
  • 简介:对6121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中特种稻资源,即黑(紫)米、红米、香米、糯米(酒米)和软米特征特性进行综合评价;以云南省128个县为基本单位,应用GIS平台统计整理云南省每个县所属气候类型,并结合云南省5个稻作分区分析研究云南特种稻资源生态地理分布。通过研究综合评价了云南特种稻资源特征特性,初步摸清了云南特种稻资源除香米资源集中分布在中亚热带和中温带外,其他特种稻资源都集中分布在南亚热带生态地理分布习性,其研究结果可为稻作资源收集保护、农作物生态地理分布、特优稻育种、生态育种、生物育种、农业产业开发和产业区划结构调整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云南 特种稻资源 特征特性 生态地理分布
  • 简介:布鲁杆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感染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乙类传染病。患病羊、牛等疫畜是布病主要传染源,布鲁菌可以通过破损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1-2],由于该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症状不典型[3],因此很难诊断,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初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后与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CD4+T细胞中Th9和Th17细胞比值,探讨Th9和Th17细胞在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选取初发未经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健康对照各12例,抽取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健康对照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3组病例外周血CD4+T细胞中Th9和Th17比值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Th17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好转患者中,治疗后Th17表达显著上调,与治疗前健康对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h9在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相比无差异,在治疗后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表达上调。结论Th17免疫途径是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抵御隐球菌感染重要免疫机制,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治疗拮抗可能与Th17缺乏有关。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辅助T细胞 TH17 TH9 隐球菌
  • 简介:目的以分子生物学方法为“金标准”对两种商品化酵母样真菌鉴定产品RapidIDYeastPlus(简称RapIDYST)API20CAUX(简称API20C)鉴定效能进行评估.方法从2010年中国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监测网菌株库中筛选酵母样真菌25种,共计194株.其中,包含临床最常见5种酵母样真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共130株,占研究总菌株数67.0%.所有菌株已经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准确鉴定至种水平.菌株复苏分纯后,严格按照产品操作指南,平行进行RapIDYST和API20C鉴定.结果所研究菌株中,有181株(18种)在RapIDYST鉴定菌种数据库中,所有在库菌株种复合体鉴定正确率为87.8%(159/181).相比,API鉴定菌种库包含菌株174株(18种),在库菌株种复合体鉴定正确率为92.0%(160/174).RapIDYST与API20C对于5种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种鉴定正确率分别为93.1%和97.1%.对于库外菌株,RapIDYST鉴定错误率分别为23.1%(3/13),相比API20C鉴定错误率为60.0%(12/20).综合此次评估结果,二者对酵母样真菌鉴定效能无显著差异(McNemar检验,P>0.05).结论两种商品化产品对酵母样真菌鉴定效能基本一致;相较而言,RapIDYST在操作便捷性、检测时间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 标签: 侵袭性真菌病 酵母样真菌 RAPID ID YEAST PLUS
  • 简介:我国皮肤病性学真菌病学奠基人之一、一代宗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秦启贤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0年5月15日17时08分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逝世,享年91岁。

  • 标签: 真菌病 皮肤病 复旦大学 皮肤科 医院 华山
  • 简介:为了阐明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幼穗分化期耐冷形态生理机制,以耐冷不育系Y58S和4个生产上常用光温敏不育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17.5℃,10d)下结实率、穗部形态、株高、光合特性以及抗氧化物酶系统等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Y58S幼穗分化期耐冷性在5个不育系中最强,与敏感C815S和株1S相比,Y58S表现为株高和穗长降低幅度较小,保持较高结实率;光合作用受低温影响不显著,SPAD值、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无显著变化;SOD、POD活性降低幅度较小,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增幅较小。

  • 标签: 水稻 光温敏不育系 低温胁迫 幼穗分化期 生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并发上消化道侵袭性念珠菌病临床特点,提高诊治该病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例多发性骨髓瘤并发上消化道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治过程,分析、总结治疗经验,并结合文献复习骨髓瘤并发上消化道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结果MM患者1,女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4个月发生腹泻伴腹部隐痛,抗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治疗无效,经胃镜诊断上消化道念珠菌病,予卡泊芬净治愈出院。MM患者2,男性,化疗过程中疾病进展,并出现腹胀、腹痛,对症处理改善,再次化疗时上述症状加重并发肺部念珠菌病,发生急性心、肾功能不全,经胃镜诊断上消化道念珠菌病,予伊曲康唑、米卡芬净治疗,最终因肺部真菌感染加重,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并发上消化道侵袭性念珠菌病易发生误诊、漏诊。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该病认识,首选电子胃镜明确诊断、判断疗效。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念珠菌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