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马良335分别发生于1998年和1999年的两次短时标光变。其中的一次是微光变,发生于1999年11月20日,微光变区域的大小约0.807光时。还对微光变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微光变 赛弗特I型星系 光度变化 时标
  • 简介:给出了RYPsc,XXAnd,RCet,XXHya,TVLeo,UCom,SWAqr等7颗银河场天琴RR型星基于NPM星表的河外参考架的绝对自行的测定结果,并与万籁等人、NPM和Hipparcos的结果作了比较。测量和归算的方法已在本年刊第18期(1997年)第49机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叙述。本工作的结果的内部精密度明显比NPM星表好。比较表明,这些结果与由Hipparcos星表从光学方面所代表的ICRS符合得非常好。

  • 标签: 恒星 天琴RR型星 绝对自行 NPM星表 河外参考架
  • 简介:从硬件和软件的设计角度介绍了双水平式卫星跟踪望远镜运动控制的技术实现。其检测运动角的编码器采用BISS传输,能够高速通信(10MHz),比传统的SSI模式传输数据更稳定和安全可靠。望远镜的二个运动轴具有快/慢/微动三档,可以由用户分别设置速率,同时又设置了限位功能。GPS模块则为系统提供了精确的时间,激光发射的设置则满足了用户的特殊需求。通过测试表明该电控能够配合CPU的相关软件实现对卫星的精确定位和跟踪,满足了实际的性能要求。

  • 标签: 运动控制 BISS GPS 卫星跟踪
  • 简介:以地星状星云(PN)是由高度演化的AGB星在一个非常短的时标内(-10^4年)形成的。因此现在认为即是不是全部,许多PN的周围将保留AGB星的中性包层遗迹。分子的观测是示踪PN中性包层的重要控针。1991年10月使用美国五大学射电天文台(FCRAO)的14-m和QUARRY接收系统对两个较年青的行星状星云M1-7和M1-16以及一个年老的行星状星云VV47进行了COJ=1-0的谱线成图观测,得到了这些星云CO谱线积分强度的空间分布和谱线发射的速度范围。主要结果如下:(1)M1-7的CO(1-0)发射类似CO(2-1)的接近于球形分布,整个辐射区略向东北-西南方向倾斜,且稍大于CO(2-1)的发射区,约为44″×44″。,而膨胀速度则小于CO(2-1)的结果,约为20km/s。(2)M1-16是我们观测样本中光学星云最小的一个年青PN(-3″.6)。没有找到对应CO(2-1)成图资料。我们的观测表明,CO(1-0)的分子射区呈椭圆形壳层结构。△α×△δ-82″×45″。可见尽管源的星云半径很小,但分子发射区有很大的促展。该源的CO(1-0)包层的膨胀速度类似M1-7也小于CO(2-1)的,大约是20km/s。边一现象味着COJ=1-0跃迁相对2-1跃迁而言分布在离电离星云较远的部分。(3)VV47是一个年老的行星状星云。最近Bachiller等人用CO(2-1)跃迁对该源进行观测,在-45,-60和-68km/s等3个速度特征上得到了VV47的两个团块型分子凝聚区,它们播散在东南和西北两个区域。我们用QUARRY系统对VV47周围12′.6×15′.0区域进行了长积分时间的CO(1-0)成图测量,共得到了4个谱特征;在VV47的西北区域有-60和-70km/s两个特征,在东南区域有-45和-34.5km/s两个特征。这最后一个特征暗在CO(2-1)观测中没有发现的。由不同特征速度附近CO(1-0)的谱线积分强度空间分布图可见,对于�

  • 标签: 行星状星云 谱线轮廓 CO成图观测 AGB星
  • 简介:本文讨论了中央开孔的修正型塞格伦天线的最佳吻合原理和计算方法。对上海天文台25米射电望远镜天线,在三种俯仰角状态下进行了主面偏差实测及最佳吻合,给出偏差值及等值线图。

  • 标签: 射电望远镜 卡塞格伦天线 设计 最佳吻合 俯仰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