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污损生物是影响贝类养殖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的污损生物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存活。大部分污损生物是滤食性捕食者,这些污损生物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竞争食物与空间导致贝类生长速度减慢。本实验主要研究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在摄食及排泄上的差异,用以说明污损生物对养殖生物摄食及排泄的影响。本研究对chlorophylla和TPM的吸收速率进行了测定,对NH4-N,NO2-N,NO3-N,PO4-P的排泄速率进行了测定,对摄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在对浮游植物及颗粒物的吸收速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01)。在氨及亚硝态氮排泄速率上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1)。两者吸收NO3-N,且吸收速率无差异。通过对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的鉴定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要高于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且摄食种类有重叠。对同一类的某些浮游植物,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的摄食要高于干净扇贝。本研究结果表明,污损生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及水中氨氮浓度的提高贡献很大,与养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竞争。
简介:海岛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对海岛旅游地进行生态安全评价,有助于优化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管理。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海岛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综合指数法和熵权法分析2015年浙江省和福建省的10个县域和市域海岛旅游地的生态安全水平。实证结果表明:从现状评价看,各海岛旅游地的生态安全水平总体较低,浙江省的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高于福建省,其中舟山市的生态安全水平最高;从影响因子看,各海岛县的环境压力较大,经济状态较好,其次是环境状态和社会状态,环境响应较好;海岛旅游地生态安全状态与海岛面积、海岛面积占地域面积比重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简介:硫酸盐-甲烷界面在富甲烷和含天然气水合物的海洋沉积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识别边界。在硫酸盐-甲烷界面之上,沉积物中的硫酸盐因参与分解有机质和甲烷厌氧氧化反应而被消耗,而界面之下沉积物中的甲烷则不断生成,含量逐渐增加。根据该界面附近硫酸盐浓度和甲烷浓度的变化特征,可以判断该区甲烷流体通量的大小,从而指示下伏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赋存状况。南海北部陆坡的柱状沉积物孔隙水数据的分析显示,其硫酸盐-甲烷界面埋深比较浅,表明该海域的甲烷通量较高。这种高甲烷通量很可能是由下伏的天然气水合物所引起的,并暗示着该区下伏海底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赋存。
简介:对大连湾、大窑湾外及其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揭示了该区域大致的沉积特征。结合相关的地质水文资料,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同时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区沉积物粒度组分以砂(平均含量34%)和粉砂(平均含量52%)为主,粘土含量比较少(平均含量14%),且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水下台地之上,各组分相对含量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与地形分布趋势较为一致。北部近岸水下岸坡区,水深较浅,距离物源区较近且水动力条件复杂,沉积物粒度较粗;向南随水深增加水动力减弱,东部为一水下台地,沉积物粒径偏细。分选较好,粉砂和粘土组分在该区域最为富集,沉积物可能来自于通过东部海域自西向东进入研究区的远源物质;研究区南部水深增加,又出现一水下岸坡,其下地形趋于平坦,该区域在黄海环流体系的作用下,接受了较多来自包括山东半岛水下三角洲的粗颗粒物质。
简介:2009年南海主权争端激化,恰逢是年日本民主党上台首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坛轮换。然而,鸠山由纪夫下台后,在其继任的民主党菅直人和野田佳彦两任首相任期内日本南海政策却发生了重大调整,由此前较为低调克制的战略渗透逐步转向公开介入,在政策立场、介入姿态和路径手段上都表现出新的变化。究其缘由,寻求缓解对美外交压力、弥合政坛朝野关系、转移国内矛盾以及提振民众支持的国内政治考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凸显出日本国内存在的右倾保守思潮泛滥和对美从属外交路线僵化的根本问题。菅直人和野田佳彦两任内阁在南海政策上的急转弯凸显其短视的战略视野和稚嫩冒险的外交风格,为其后安倍内阁的南海政策运筹提供了干涉的基本范式,并且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简介:基于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的FVCOM模式,建立廉州湾三维潮流数值模型来重现廉州湾及周边海域的潮位和潮流变化状况。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得到了较以往更为精细的廉州湾及周边海域K1、O1和M2分潮的同潮图,并计算了由此三个分潮引起的潮汐不对称的变化情况。K1和O1分潮在廉州湾外主要以驻波的形式存在,进入廉州湾后转化为前进波;M2分潮在廉州湾外主要以前进波的形式存在,进入廉州湾后前进波特征更为明显。K1和O1分潮流在廉州湾外以旋转流为主,在廉州湾内以往复流为主;M2分潮流在整个研究海域以往复流为主。由潮余流场的分布特点可以看出自南向北由外海进入廉州湾的潮余流,在冠头岭处分为两支,一支逆时针转向西,另一支被冠头岭阻挡在其南侧形成顺时针封闭环流。在廉州湾内部同时存在两个环流系统,湾顶的气旋式环流和口门处的反气旋式环流。
简介:壳聚糖是一种优良的生物医用材料,在体内的应用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相比之下,其代谢和分布一旦被植入的记录较少。在这项研究中,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生物降解动力学和肌肉植入大鼠灌胃壳聚糖与荧光分光光度法的研究,组织学法、凝胶色谱法。植入后,壳聚糖在分布到不同器官中逐渐降解。测试的器官中,肝脏和肾脏被认为是第一个在壳聚糖含量最高,这是符合降低心,脑和脾脏。尿被认为是壳聚糖消除的主要途径,而80%的壳聚糖给药大鼠的尿不可追踪的。这说明壳聚糖大部分在组织中降解。平均来说,在不同的器官对壳聚糖的降解产物和尿被发现的分子量为<65kDa。这进一步证实了壳聚糖在体内降解的作用。我们的发现提供了新的证据,作为一种生物医学材料的强化和安全的应用。
简介:基于对罗源湾可门水道的25小时连续走航ADCP观测,本文成功构建了沿走航断面共12个站位的连续海流时间序列,并对这些站位的潮流、余流以及潮通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门水道内的潮流为正规半日潮流,驻波性质明显,涨潮首先出现在水道中下层而退潮则首先发生在水道上层。水道内潮流为往复流,水道南部M2分潮流流速较大,并且其倾角自北向南逐渐增加。此外,水道两端的浅水区域内浅水分潮M4振幅较显著。可门水道内余流呈现出两层结构,20m以浅余流沿东北向流出海湾,并且出流的核心位置偏南,而20m以深的余流沿西南向流入湾内,入流的流核位于偏北的近底层区域。对潮通量的积分计算表明通过可门水道进入罗源湾的潮通量约为4.81×10^8m^3。
简介:根据2004年5-11月我国鱿钓船在北太甲洋生产数据,结合表温资料,按经纬度1°×1°的格式,利用Marlneexplorer4.0软件作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7月在160°E以东海域作业,产量较低;8—10月在150°-160°E海域作业,为生产作业的产量高峰期,占总产量的62.5%;11月在150°E以西海域作业,产量也较低。在150°E以两海域CPUE最高,150°-160°E中部海域次之,160°E以东海域最低。作业渔场的适宜表温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各月适宜表温分别为:5月12℃~14℃;6月15℃~16℃;7月14。C~16℃;8月18℃~19℃;9月16℃~17℃;10月15℃~16℃;11月12℃~13℃。K-S检验表明,卜述表温可作为寻找中心渔场的指标。
简介:基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6月洪、枯季大潮北港上段河道水域的现场水文观测资料,以及1999、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10年历史水文测验资料,分析潮流历时、流速、优势流和含沙量等水沙现状和变化特征,并探讨近年来该水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目前北港上段河道水域落潮占主导优势;青草沙水库和长江大桥建成后,落潮优势明显增强,洪季大潮涨、落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减少,枯季大潮涨、落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增多;(2)流域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是造成北港上段河道水域垂线平均流速洪季大、枯季小的主要原因;大型工程的建设是该水域落潮优势增强的主要影响因素;北港上段河道水域含沙量变化可能与近岸工程建设、入海泥沙量减少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