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人类活动对三江平原水循环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显著削弱了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经三江平原江段的洪泛过程,减少了三江平原获得过境水资源的天然补给机会与补给量;②大量排水沟的修建,提高区域排水水文梯度,加速了地表径流的集散过程;③旱田改成水稻田,提高了有效降水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区域地表径流深,增大了区域蒸散量;④井灌水稻田大面积发展驱动了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导致地下水采补平衡打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贮存量减少;⑤流域源头森林植被破坏,冬季降雪量转变成地表径流量的比例在减少,森林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人类活动作用在三江平原水循环过程的结果是导致水输入项减少。而水的输出项在增大。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区域降水总量呈减少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②区域温度上升,蒸发潜力增大;③三江平原地温上升最为显著,冻土层变薄,冻土融通时间提前并缩短55-62d左右,且冻土层融通后土壤水分的含水量较50年前有明显降低的趋势。耕地土壤含水量明显减少;这些变化均不利于地表径流的形成以及降水入渗补充地下水;基于水循环过程分析,三江平原正在朝旱化趋势发展。加强农业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加快湿地水资源的恢复,提高区域蓄水能力和农业节水水平是确保未来三江平原水安全的重要努力方向。

  • 标签: 水循环 水资源 生态水文过程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三江平原
  • 简介:本文针对内蒙古松辽流域地下水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参照全国地下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大纲,将研究区划分为开发区和保护区两类地下水一级功能区,再根据地下水的主导功能进一步划分为集中式供水水源区、分散式开发利用区、地下水水源涵养区和生态脆弱区四类二级功能区,共计298个。重点介绍了赤峰市元宝山超采区、通辽科尔沁超采区及65个地下水水源地划分为集中式供水水源区的缘由;根据划分结果,又提出增加监测井密度、保护水源地和整治污染等地下水保护措施,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 标签: 地下水 功能区划分 划分体系 超采区 水源地 保护措施
  • 简介: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例,用干旱区平原绿洲耗散型水文模型对水循环要素进行定量模拟,分析水循环特征,进行定量的耗水分析,旨在为该地区节水改造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参考。通过模拟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如下:研究区补给水量主要是黄河引水,消耗水量主要是作物腾发;地下水补给主要是渠道渗漏,应继续加大渠道衬砌力度,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随着补给水量的减少,消耗水量也跟着减少;消耗水量中作物腾发受补给水量的影响较大,其它水量消耗要素受补给水量影响不明显,在进行节水改造时要充分考虑作物生理和生态的基本需水要求。

  • 标签: 水文模型 解放闸灌域 水循环模拟 水循环特征 耗水分析
  • 简介:火力发电用水是我国工业用水的主要用水户之一。面向国家工业节水的需求,针对我国火力发电行业现有的用水效率评价指标的局限性,考虑水的物理化学特性,通过分析水在火力发电厂生产环节中所起到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一个有物理机制的火力发电厂用水效率评价新方法,并用一个例子对此方法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水功能 火力发电 用水效率 评价方法
  • 简介:功能区划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依据,水功能区水资源可利用量量质结合评价分析可以提供水功能区不同的水量、水质、纳污能力、达标削减量等诸多信息,便于水行政主管部门对不同水功能区水资源进行量质结合精细管理,明确保护重点,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

  • 标签: 水质 水量 结合评价 水功能区 削减量
  • 简介:面向中小河流生态治理需求,阐述了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内涵,对分区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平台,以哈尔滨市为对象,考虑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因素,划分了哈尔滨市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分析了蚂蚁河水生态服务功能和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选取径流深、坡度、地均GDP和水功能区指标,参照子流域及行政边界,划分了蚂蚁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二级分区。根据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结果,提出了哈尔滨市及蚂蚁河流域中小河流治理与保护方向,为该区域水陆一体化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 标签: 水生态功能分区 水生态管理 分区指标体系 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