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6 个结果
  • 简介:帛书《易传》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带有春秋战国之际古人对《周易》进行理论创作之初始阶段的思想痕迹。在帛书《易传》看来,文王的德行和智慧是《周易》政治思想的历史来源,而“尊天敬众”则是《周易》政治思想的终极理据。帛书《易传》将推行文德教化作为治道的核心,而以“君子在上”为治道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非常重视举贤任能的问题。就君道而言,帛书《易传》以谦卑自持为君王的重要品德,认为君臣之间实现“欢欣交通”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圣王之道的保障。从中可以发现,帛书《易传》以儒家德治思想为主旨,而又杂有黄老学的观念。

  • 标签: 帛书《易传》 治道尊天敬众 文德之教 谦德
  • 简介:墨子社会组织思想琐论刘晨之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学派以其思想的唯物性、人民性、实践性而独树一帜,特别是它关于社会组织思想的许多观点,至今对我们还颇有启发。“兼爱”与“互利”是墨子社会组织思想的基础。墨子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祸篡怨恨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

  • 标签: 组织思想 “兼爱” 墨子 “互利” 理论与实践 墨家学派
  • 简介:管仲生活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也是齐国由衰到强、由危到安、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而齐国之所以能够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业,无疑是得益于管仲非凡的政治才干,尤其是他的人才思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齐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管子在重视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考核人才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并在其政治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科学的人才思想理论.

  • 标签: 诸侯 齐国 重视人才 政治家 人才思想 春秋时期
  • 简介:<正>孔子说:“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以下引《论语》只注篇名)艺能“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这里提出了“一”、“多”两个范畴。一多关系,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也是逻辑的核心问题。它以“一”为本原、本体。以及整体性、统一性、共性、一般等,以“多”为万有、现象以及部分、多样性、个性、个别等;其相互关系构成哲学体系的逻辑框架。在古代,其特性是贵一贱多,以一统多,社会职能是为天帝至尊、君主专制立论。孔子哲学便是如此。从一多关系分析孔子的哲学思想,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其范畴、命题乃至整个思想体系的本来意义,更清晰地分辨其逻辑结构。本文主要论述孔子的一多思想,偶或兼及其后学。

  • 标签: 孔子 核心问题 统一性 思想体系 相互关系 论语
  • 简介:管仲的财税思想在治国方略、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上的应用,既保证了充足的财政收入,又深得民心,为齐桓公称霸中原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对于今天中国财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管仲 赋税 财税思想
  • 简介:《周易》辩证法与马列主义辩证法在二元或三元、转化对称或不对称、一条或三条基本规律这三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而毛泽东的辩证思想与马列主义和苏联哲学教科书中的辩证法的明显差别也正是体现在这三个方面,并且这两种差别有着高度的对应性和契合性,这说明毛泽东的辩证思想受到了《周易》辩证法的影响,《周易》辩证法也是毛泽东辩证思想的重要来源。这也能够从毛泽东成长的文化环境和有关论述中得到证明。正是这些影响使毛泽东的辩证思想禀赋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 标签: 《周易》 毛泽东 辩证法
  • 简介:《论语·子路》记载孔子回答仲弓问政时提出的"先有司"主张,也见于上博简《仲弓》《颜渊问于孔子》篇。三种文献所记内容相近,可以对读,但学者对"先有司"所指仍有不同看法。受清华简《系年》篇"先建"读为"选建"的启发,将"先有司"释为"选有司",不仅能够贯通文献,也使得文义更加顺畅。"选有司"是孔子针对时弊提出的,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标签: 先有司 《论语》 《仲弓》 《颜渊问于孔子》 先建
  • 简介:明末高僧蕅益智旭的《周易禅解》是"以佛解易,易佛融通"的集大成著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人开始从多角度研究其易学思想。有从文本解读角度进行的研究;有从易佛、儒佛融通视角进行的研究;有从三教关系上进行的研究;有从思想史、哲学史角度进行的研究;还有从纯粹佛家角度进行的研究。这三十多年来,海内外的研究成果颇为宏富,但也到了瓶颈期,亟需一个总结。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研究成果,才能在智旭易学思想研究以及佛学易研究上找到新的突破点。

  • 标签: 智旭 易学 《周易禅解》 易佛融通
  • 简介:<正>胡居仁是我国明代初期一位重要的理学家,他的思想没有引起时贤们的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仅就胡居仁的理学思想作初步分析,以期抛砖引玉。胡居仁(1434—1484年),字叔心,江西余干县人。他从学于吴与弼(1392—1469年),终身绝意仕进,“其学以主忠信为先,以求于心为要,操守勿失,莫大乎敬,因以敬名其斋。”(《明史·本传》)一理气论胡居仁的思想,宗程朱理学,重治心养性。他认为,后世儒者,只有程朱才真理解了《四书》、《六经》的广大浩博精密之旨,因此他十分推尊程朱理学,并亲身躬行之。

  • 标签: 理学家 理学思想 忠信 四书 儒者 心与理
  • 简介:本文通过与朱熹理气论进行对比考察,确认了林罗山理气论的思想特色。即:元和六年(1620)以前林罗山曾在朱子学式的思想和阳明学式的思想之间摇摆不定,自元和七、八年以后,林氏在原理层面上接受了朱熹的理气学说并大力加以宣扬,而在应对现实问题即在应用层面上林罗山没有充分贯彻朱子学的理气论。

  • 标签: 林罗山 朱子学 理气论 排佛论
  • 简介: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是先秦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论语》饱含丰富的休闲思想和智慧,它阐扬了具有高度道德意识和超越性的休闲理想,提出了终生学习的休闲思想和以“乐”为核心的休闲教育。《论语》中的休闲思想和智慧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建设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当代休闲文化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标签: 《论语》 休闲理想 休闲教育
  • 简介:经验教育科学必须走进理论领域。只有发展教育学者的理论思维能力,教育学才能成为科学。而要发展理论思维能力,就不能忽视向中外古代的思想家学习。作为孔子教育思想精华的教学论,至今仍闪发着光辉,应予发扬、光大。孔子的教学论,以培养理论思维能力为首要问题。其中,“怎样学”的理论包括“时习”的学习态度和“学”与“思”结合的方法;“怎样教”的理论包括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思想。《论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学记》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二十字,应当成为我们今后建立科学的教学论体系时的理论借鉴。

  • 标签: 启发式教学 学习态度 孔子教育思想 教学理论 教育改革 教师
  • 简介:清华大学入藏的战国竹简中,有一篇周文王告诫嗣子的遗言,整理者题名为《保训》。《说文》云:“训,说教也。”《左传·文公六年》云:“告之训典。”杜预注:“训,先王之书。”《国语·楚语》云:“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全文共十一简,基本完整,现将原文用通行字体转写于下:

  • 标签: 古代思想 竹简 战国 清华大学 《说文》 周文王
  • 简介:结合四库提要所勾勒的“变卦解易”这一易学史上的重要线索,本文考述了《易小传》与《易变体义》、《易纂言》与《易象义》、《易象正》与《易原就正》的关系及其思想特色,澄清了其间的一些误传与误会。同时指出变卦解易这一思想流派早在四库之前的丁易东那里就已有所总结;指出以动爻变卦解《易》的思想发轫于《左传》中的古老筮例,明确于南宋沈该的《易小传》和都絮的《易变体义》,经宋元之际吴澄的《易纂言》和丁易东的《易象义》,到明代黄道周的《易象正》达到其高峰,清代包仪的《易原就正》受到黄道周《易象正》的影响很大.

  • 标签: 《左传》筮例 动爻 变卦 之卦 易学史
  • 简介:王符、仲长统开创的东汉儒学批判思潮,是经学向玄学相持与过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环节.东汉末年的这场经学思想改造运动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一方面它为魏晋时期玄学的产生在理论上做着准备;一方面这种探索还处在原始状态,还存在着很多缺陷.但是它毕竟开启了一个新的理论时代,所以说东汉末年的这场经学变革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创新,值得认真注意.

  • 标签: 东汉末叶 经学 思想改造
  • 简介:<正>《淮南子》是由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122年)主持、众宾客集体撰写而成。这是继《吕氏春秋》之后,一部以道为主兼采众说的体系较完整的鸿篇巨制,对汉以后的学术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仅就《淮南子》哲学思想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加以论列。由于刘安哲学是董仲舒哲学的对立面,所以也不得不对它们进行一些比较研究。

  • 标签: 《淮南子》 哲学思想 董仲舒 《缪称训》 《吕氏春秋》 “真人”
  • 简介: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简论林存光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其政治思想以伦理道德为中心,即为谋求整顿世界秩序而倡导一种政治上的"德政"、"人治",以期在终极的普遍性意义上解决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或发生的种种具体问题,特别是"礼坏乐崩"之文化的失范。从其内在思维理...

  • 标签: 先秦儒家 儒家政治思想 社会历史观 人之所以为人者 人性价值 人性化
  • 简介:以史注《易》、以《易》解史是干宝易学研究、史学撰述的主要特色,通过干氏《易》注可以观见其历史思想,透过干氏史论能够发现易学思想对其史学思维的影响。这一《易》史互证的研究方法以《易》史相通为前提,根植于魏晋特定的学术土壤中,经由贯通经史的干宝融汇而成。

  • 标签: 于宝 易学 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