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受两大原则支配的,一是真理原则,一是价值原则。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为了取得预期的目的,必须依据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理性的认识从事活动,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简介:先秦儒家所谓“四民”即“士”、“农”、“工”、“商”之职业分工,四者之间的序列层次表征了一种以等级为特征的政治秩序模式。先秦儒家以“四民”职分之等级分殊作为这种秩序模式的内在价值支撑,这就使“四民”说具有了浓重的政治伦理意蕴。“四民”之伦理分殊中隐含了一条共同的伦理义务:“尽分守职”,对这一伦理义务的认同与遵奉不但可以使“四民”之伦理殊分殊得以强化,更可进一步对政治秩序构建达成支持。
简介:追求理性的公共运用是现代公共生活的核心理念。公共理性作为公民所应具有的理性,运作于市民社会中的公共领域以及国家的公共权力机构,意在生成公共生活的基本规则与关于社会基本结构的正当性共识,以促进公益、维护公民之权益。公共理性的存在与有效运作对于一个共同体的政治治理具有积极的价值与功能。
简介: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蕴涵着深刻的政治伦理意蕴,他关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论述,表明了其对人的主体性的高扬;他对原子偏斜运动的论述,表明了其对自由的诉求;他对原子排斥运动的论述,表明了其对平等的关注。这些思想与近代契约论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它并不是对近代契约论的翻版,它关于人的思想、关于自由与平等的观念的理解与近代契约论有着显著的区别,而这正是其对近代契约论的超越之处。
简介:当代美国新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学者艾里斯·扬和南希·弗雷泽围绕多元压迫之正义框架还是二元正义维度会更有利于新社会主义的联合策略问题,以及差异和承认政治问题所展开的政治哲学论辩,所致力于揭示的是,如何使得正义的理念和实践在反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具有深层的颠覆性这样一个共同的议题。二者的正义构想异同及其争辩所打开的话语空间,一方面向我们昭示了解放政治的理论和实践斗争的努力一直在路上,另一方面也表明当代美国新马克思主义对多元文化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框架的依赖本身限制了理论自身的潜力而未能深层有效地挑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
简介:工程伦理规范无法在根本上触及人类在工程-人-自然-社会存在中行动和生活的终极目的。在现实的工程实践中,具体情境对规范、原则的制约,往往表现为行为者在实践过程中经由反思、认识后的调整和变通。行为者主动践履"应当"责任要求的本质行为或"能力"展现为个体行为者工程实践与个人生活绵延统一的美德,即为工程生活的实践智慧。实践智慧表现为行为者人是目的、服务意识、和谐安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伦理卓越价值观,在工程实践中其内容具体展开为功利价值与道义价值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共融、人际伦理与生态伦理并重和行业规范与个人美德结合。
简介:工程设计不是单独的个人行为,而是富有文化意蕴的社会性的系统行动.它以生态保护为基本伦理原则,以以人为本为主要评价标准.工程设计伦理的主要特征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价值理性挑战工具理性的集中体现,环境伦理、技术伦理与社会伦理的融合统一.
简介: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三种立国资本,即文化和民族灵魂资本、金融和经济资本、科技和知识资本。本文着重讨论民族灵魂工程建设是中国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最急需的第一资本,并提出民族灵魂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简介:
科学价值观的培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
职业分层·伦理分殊·秩序构建——论先秦儒家“四民”说的政治伦理意蕴
理想的公共生活如何可能——对“公共理性”的一种政治伦理学阐释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政治伦理向度——兼论其与近代契约论的关联
当代美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正义之争——N.弗雷泽与I.M.扬的政治哲学对话
浅论工程生活的实践智慧
工程设计的伦理意蕴
民族灵魂工程建设——立国的第一资本
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整体验收专家组来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