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南海议题持续发酵,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重大热点。如何更有效地应对涉南海问题国际舆论挑战、掌握国际话语权,成为摆在我国媒体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作为西方新闻学界一种影响深远的学说,议程设置理论有助于揭示西方媒体在南海问题上设置的议程及其特点、运作机制等。该理论也能为我国媒体涉南海报道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拟在议程设置理论框架下,分析我国主流媒体、自媒体涉南海报道特点及优劣势,结合涉南海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形势,针对如何转变报道思维、加强议程设置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宣传管理机制等提出建议。

  • 标签: 议程设置 南海 国际话语权
  • 简介:新加坡亚洲新闻台国际频道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经成为亚洲地区国际传播的重要频道,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本文通过对该频道的办台理念、节目编排及其成功经验的分析,提出新闻传播反映价值观,进行差异化竞争,注重文化多元,建立良性媒介体制是办好国际新闻频道的必由之路。

  • 标签: 亚洲新闻台 国际频道 办台理念 新加坡
  • 简介:9月3—5日,由联合国新闻部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和法国政府共同协办的第61届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年会(简称DPI/NGO)在《世界人权宣言》诞生地——法国巴黎召开。此次年会的主题是“重申为所有人的人权——纪念世界人权宣言颁布60周年”。会议围绕“捍卫世界人权宣言”、“消除歧视,实现所有人的人权与尊严”、“人权与人类安全”、“人权教育与学习”和“违反人权行为的预防与责任”等专题举办了5次全体大会、

  • 标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政府组织 法国巴黎 新闻部 《世界人权宣言》 年会
  • 简介:本文聚焦2016年7月13日至28日美国全国性和地方媒体对于南海仲裁案的相关报道114篇,通过分析样本在呈现南海仲裁结果的过程中的媒介框架的运用,考察了其是如何在报道南海仲裁案中差异化地建构美、中两国的"我—他"国家身份。研究表明,美国通过将"自我"再现为"国际规则的维护者"、正义的"我者",扶正了本国在亚太区域的作为"霸权国"身份的合法性;同时通过负面化地将中国建构为"规则的破坏者"、危险/不确定的"他者",定义了中国作为区域秩序"挑战国"的身份。其中,美国媒体在建构"自我"与"他者"的两类国家身份建构方面有以下特点:一是凸显美国"霸权国"国家身份对现行秩序结构的建设性功能;二是建构中国这一新兴力量在观念意图上与国际现行主导性规范的对立性;三是强调东南亚盟友的弱国身份,强调"自我"作为区域平衡力量的重要性。在市场利益之外,美国媒体对于国际事件进行框架化报道也是国家行为体基于对于某种国际或国内构成性规范的认同,通过国际传播新闻框架来建构和强化规范共识的过程。

  • 标签: 美国媒体 国家身份 南海仲裁 新闻框架
  • 简介:名词化是指将其他词类转化为名词的过程或者将一个句子转化为名词短语的过程。西方学者从各种角度对名词化这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进行了研究,其中Halliday(韩礼德)从语法隐喻角度对名词化的研究最有影响。本文利用韩礼德的理论,借鉴英语网络新闻标题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分析波斯语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以给从事波斯语教学和新闻编辑的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名词化 语法隐喻 网络新闻标题
  • 简介:2007年9月-7日,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DPI/NGO)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了第60届年会,来自全世界62个国家500多个NGO的1726名代表与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气候变化及其对我们的影响”,会议期间共举办了7场圆桌会和33场午间边会。与会的NGO代表讨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 标签: 非政府组织 联合国 新闻部 年会 民间组织 中国
  • 简介:1994年11月9~22日在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前后,江泽民主席相继访问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越南。这是江主席对上述4国的首次访问,访问期间同4同领导人分别举行了会谈,并与越南签署了联合公报及双边合作文件。4国政府和人民非常重视和热烈欢迎江主席的访问。现将该4国领导人及其新闻舆论界对此次访问的重大意义和成果等有关言论摘编如下:

  • 标签: 江泽民主席 双边合作 两国关系 新闻媒介 国际问题 世界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