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修改了盗窃的罪状和法定刑,1998年关于盗窃的司法解释显然已不合时宜,新的盗窃司法解释于2013年4月4日出台并生效实施。新司法解释坚守刑事法治的正义立场,持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提高了一般盗窃行为的定罪量刑数额,降低了盗窃医院病人财物等八种情形的入数额,界定了特殊盗窃行为的成立条件,盗窃行为样态界定清晰,定罪量刑实务操作便捷,热点争议问题积极回应。不过,新规对盗窃数额的调整也可能危及公众对法安定性的信赖,对重要术语的释义还显抽象,对盗窃取得被害人谅解的问题未与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相衔接。

  • 标签: 盗窃罪 司法解释 宽严相济 法定
  • 简介:逃避缴纳税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将偷税修改而设置的新罪名(简称逃税)。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作为逃避缴纳税款的主体身份得以明确,但在税收刑法理论上,受托代征人、税务代理人、无证经营者和非法经营者是否成为逃避缴纳税款罪犯罪主体仍存在着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 标签: 逃税罪 主体
  • 简介:不作为故意杀人的认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准确定性和量刑关键是要清楚地界定先行行为引起的不作为故意杀人的构成要件。

  • 标签: 不作为 先行行为 犯罪行为 故意杀人罪
  • 简介:有价证券诈骗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犯罪,作者从其构成要件、范围界定、使用伪造变造的有价证券等几个方面对有价证券诈骗进行了的认定,提出认定时应注意罪与非的界限,要“明知”,要注意范围的界定等,这样才可准确惩治并避免疏漏。

  • 标签: 有价证券诈骗罪 认定
  • 简介:建国60年来,刑法学界对于我国实践中常见多发的抢劫犯罪进行了卓有建树的研究。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至1979年刑法典颁布之前;第二阶段是自1979年刑法典的颁布至1997年刑法典的出台;第三阶段是1997年刑法典出台至今。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典型抢劫的基本犯形态的客观特征、典型抢劫的加重形态、“携带凶器抢夺”的认定、转化型抢劫的认定、“聚众打砸抢”以抢劫认定的理解、抢劫的对象、抢劫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抢劫的刑罚配置等。这些研究,对于丰富抢劫的刑法理论、指导司法实践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抢劫罪 加重构成 转化型抢劫
  • 简介:加强经济犯罪的增减规则研究有利于刑事法制工作的顺利展开,经济犯罪减规则有其理论根据,主要包括:刑法发展与演进的一般规律所决定;新时期国际刑事政策的思想所要求;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所规制。其次是对经济犯罪减规则的立法检视规则的探讨,具体包括:是否丧失存在治罪的基础条件;是否阻碍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是否违背“无先而后”的逻辑关系。最后评析的是经济犯罪减规则的司法检视规则,主要包括:目标效益化规则;利益均衡化规则;“疑惑从无”规则。

  • 标签: 经济犯罪 非罪化 减罪规则
  • 简介:一天上午,被告人王某在村里路边摊点上销售未经检疫的猪肉。此时,正值镇生猪屠宰管理办公室主任姜某及稽查员程某、汪某骑摩托车到此地进行检查。检查中发现被告人王某销售的系未经卫生检疫的猪肉,即决定扣押。被告人王某拒不配合,与程某发生了暴力冲突,并用肉钩钩破程某的衣服、钩伤其大腿,后又用刀刺破汪某的摩托车轮胎。由于被告人王某的阻挠,稽查工作被迫中断。

  • 标签: 被告人 妨害公务罪 暴力冲突 扣押 决定 构成
  • 简介:近年来,暴力袭警案件频发。我国对袭警犯罪刑事立法的滞后已经成为滋长社会不法势力和不法分子嚣张气焰的重要根源。袭警这一危害国家安全、挑战国家公权力的行为,不仅是对警察生命的威胁,更会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感。在我国《刑法》中增设袭警可以保护警察执法权威和权益,从而更好地保护公民权。

  • 标签: 袭警行为 袭警罪 刑法学分析
  • 简介:从行贿立法沿革来看,我国刑法对行贿处罚力度不断加大,当前行贿立法遵从“行贿与受贿并重处罚”,但是从司法实践来看,仍然存在“重受贿、轻行贿”的倾向,形成了行贿立法趋严与司法趋宥的悖论,并导致行贿与受贿追诉失衡。片面从立法上加大对行贿的处罚力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改变这种困境,一方面是找准腐败犯罪的治理重心,将打击重点回归到受贿犯罪;另一方面是进一步严密行贿罪刑事法网,提高行贿处罚几率,适度调整和完善行贿的刑罚配置。

  • 标签: 行贿罪 立法沿革 司法困境 立法建议
  • 简介:奸淫幼女的现行立法概括了强奸幼女与和奸幼女两种行为。两者在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幼女意愿、主观恶性、社会影响等方面所折射的社会危害性的差异,表明两者适用同一犯罪既遂条件和同一量刑幅度,有违罪刑相适应原则应将奸淫幼女分离为强奸幼女与和奸幼女,使罪刑相适应。

  • 标签: 刑法 奸淫幼女罪 强奸 和奸
  • 简介:在我国刑法中,行政命令作为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存在是不争的事实。该部分犯罪的认定不仅要结合刑法的规定,还要参见行政法的相关规定或者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行政命令出功能的考察不仅要从形式上进行,还要从实质上考量。基于此,拒绝执行行政命令不能免除行政相对人的刑事责任;公务人员明知上级命令明显违法而执行的,也不能免除刑事责任;违法的行政规章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免除执行者的刑事责任;司法机关不能在判决书中直接否定抽象行政命令的法律效力。

  • 标签: 行政犯罪 行政命令 出罪功能
  • 简介:m污染环境的主观罪过形式一直是刑法理论与实务界争议的焦点,通说赞同过失说,而司法实践在处理相关案件偏向故意说,故意说有助于解决犯罪既遂形态问题、共同犯罪问题并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过失说的观点值得商榷。污染环境的既遂形态采用情节犯的观点更为适宜,具有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两个方面的根据。在污染环境共同犯罪问题上,应当承认共同犯罪的成立,并严格限定其处罚范围。

  • 标签: 污染环境罪 主观方面 既遂形态 共同犯罪
  • 简介:醉驾型危险驾驶发生的场所是特定的,即公共交通“道路”。换言之,如果行为人醉酒驾驶机动车不是在道路上,就不涉嫌危险驾驶。司法实践中,判断“道路“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法》)的规定,但是在“小区道路”“施工道路”“校园道路”和“单位道路”等特定路段的判断上,存在较大争议,亟待统一认识,避免同罪异罚。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驾驶 司法认定 危险 公共交通 司法实践
  • 简介:合同诈骗是97年刑法确定的新罪名。本文对该罪犯罪构成、表现形式和此与他的界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司法实践对该的数额、行为、界限等问题提出了看法,旨在对司法实践中认定该提供帮助。

  • 标签: 刑法 犯罪 合同诈骗罪 认定 犯罪构成 表现形式
  • 简介:2018年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案例研究院举办第十一期“案例大讲坛”,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等案例为样本,就对正在驾驶公交车的司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如何认定法律责任、如何预防等问题展开研讨。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胡云腾建议,今后需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法律,针对乘客此类行为可考虑增设“妨害安全驾驶”,将采用威胁、暴力方法侵犯正在驾驶公共交通工具驾驶人员的人身权,强行干扰公共交通工具的正常行驶,或抢夺方向盘威胁公共安全等行为纳入其中。

  • 标签: 安全驾驶 违法犯罪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 公共交通工具 法律责任 驾驶人员
  • 简介:建国三十年,国家几乎不征税,也就用不着规定偷税犯罪。“79刑法”中关于偷税的规定,也只是宽泛、粗略的规定。198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立案标准》解决了偷税在司法实践中的操作性问题。1992年3月的《两高解释》明确了偷税的主体,明确了偷税的五种偷税手段,明确了偷税的起点标准;1992年9月的《税收征管法》和《补充规定》标志着中国税收征管工作走向法制化。“97新刑法”则使偷税的立法渐趋完善,而2002年的《高法解释》则解决了司法实践中对于偷税罪刑法适用的诸多问题。

  • 标签: 刑事立法 偷税罪 立法沿革
  • 简介: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是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中新增设的罪名。本文试就该的立法背景、概念特征、与包庇的区别以及法律责任做一简要介绍和分析。

  • 标签: 拒绝提供 提供间谍 浅析拒绝
  • 简介:将执勤民警打伤,应定何?编辑同志:某晚,外地歌舞团在物交大会上演出,青年吕某醉酒后强行闯入演员更衣室,被执勤的民警陈某制止,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将其逐出场外。不料吕又回到场内,趁值勤的陈某不注意,用石头将陈击昏,经法医鉴定,陈某颅骨骨折,构成轻伤。请...

  • 标签: 妨害公务罪 故意伤害罪 国家工作人员 牵连犯 重罪吸收轻罪 社会管理秩序
  • 简介:商业秘密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具有排他性,但这种排他性具有相对性,其他主体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取得商业秘密。因此,应注意区分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与合法获得商业秘密二者之间的界限,自行构思、独立开发、反向工程、合法受让或被许可等均属侵犯商业秘密之例外。司法实践中,以窃取方法非法获取权利人商业秘密的,按照侵犯商业秘密处理,窃取不属于商业秘密的其他财产的,则应视情况按照盗窃处理。另外,以企业重大经济、技术秘密为犯罪对象的,应以侵犯商业秘密定罪处罚;但如果企业的相关商业秘密已经由国家经由一定的程序提升为国家秘密,则应按关于国家秘密犯罪的规定处理。

  • 标签: 商业秘密罪 合法行为 盗窃罪 涉及国家秘密的犯罪 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