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分别按照IPO募集资金是否投资于主营业务、是否投向招股说明书的承诺项目和资金是否闲置进行分类来研究资金的运用对资金使用效率和后续再融资(指IPO后首次配股)成本的影响。我们用上市公司IPO当年和之后3年的会计业绩来衡量资金的使用效率,用市场对配股公告的反应、配股的发行费用率和配股折价幅度来衡量再融资成本。研究发现,IPO募集资金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按照计划投向承诺项目、资金被充分运用所产生的效率要分别高于资金用于非主营业务(多元化)、改变资金投向和资金闲置的情况。而且,资金使用效率对后续再融资成本将产生影响,使用效率高的公司后续融资成本低,表现在市场负面反应较小,发行费率较低和配股折价幅度较小等方面。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证券监管部门、投资银行和上市公司都具有启示作用。
简介: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针对传统的Malmquist指数不具有传递性特征并且面临潜在的线性规划无解问题,结合非径向、非角度的SBM函数,仿照GlobalMalmqusi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SBM-GlobalMalmqusit生产率指数,分析了2001-2013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但从长期看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改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严重背离,很少见到二者同时增长的情况;区域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较大。
简介:主要针对亚洲和拉美地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研究表明:尽管对于内部市场与成员企业价值的关系同时存在“效率促进”和“掏空”两种主流但相互竞争的观点,但一致肯定企业集团及其内部市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受制于特定的制度环境,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市场主要表现为大股东的内部市场。本文透过对我国2000年至2004年5141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检验了大股东内部市场的效率促进和掏空效应及其对上市公司价值的综合影响。我们发现:我国大股东的内部市场确实同时存在这两种效应,并且企业价值(尤其是会计业绩)的高低取决于不同交易范围内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非线性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在大部分区间(内部交易比例小于20%或大于50%时),效率促进效应占主导地位,企业价值上升,但在中间的较小区间(内部交易比例在20%-150%之间)则大股东掏空效应超过效率促进效应,企业价值下降。
简介:本文通过对可能存在代理问题的绩差公司在高管变更前后的业绩变化及影响业绩变化的因素进行研究,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内部治理效率对高管变更前后业绩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控制均值回复现象后,绩差公司的业绩在变更高管后得到改善,从而拒绝了替罪羊假说;(2)绩差公司业绩的提高,并非完全由于经营效率改善所致,业绩的提高部分来源于控股股东的支持,特别是控股股东的管理层兼任上市公司的高管时;(3)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缺乏效率,即使频繁召开会议,也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起业绩的进一步下滑;(4)董事会的独立性对于业绩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较强的独立性有利于提高高管变更后的公司业绩;(5)持有本公司股份的董事增加并没有体现股权的激励效应,即没有提高董事会决策质量、改善公司业绩。
简介:本文以深交所2005-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者认知角度分析上市公司XBRL信息披露的作用机理,并检验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XBRL优化了财务信息供应链,不但有助于管理层的投资决策,而且促进了资本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提升了投资者的认知能力、增强了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管理层项目投资决策的监督,最终改善了公司的投资效率。就实际控制人而言,XBRL的应用降低了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改善了非国有企业投资不足的状况。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低、财务报告信息越复杂,投资者认知的改善越明显。本文对于XBRL的推广应用、政府监管及投资者保护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