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物换星移,挥手间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以下简称“京剧现代戏会演”)35年过去了。这次会演不只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京剧现代戏,而且总结了开国后十几年京剧现代戏创作、排演实践中非常可贵的经验,肯定了成绩,增强了京剧反映现实生活的信心,闯出了一条京剧反映现实生活的成功道路。这方面的重大成就,我在过去所写的几篇文章中都谈过了,本文从略。现仅就所知所见的几件事简述如下。我本着实事求是,力求忠实于历史而秉笔直书,磕着碰着谁也是在所难免,因为历史是不容改变的。大会组织机构的基本情况这次京剧现代戏会演总负责人是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他是大会的总指挥,人们都称他为大会秘书长。负责主持召集领导小组会
简介:1904年,日本宪兵队伴随着日俄战争,在维持军纪的旗子下,跟随作战部队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从此一直到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宪兵队一直作为侵华战争中的重要力量而存在。名义上,宪兵队是军队中监军护法的机构,在军队里行使治安和维护军纪的权力,并非作战部队,而实际上,日本宪兵队作为一支严酷而又精干的兵种,拥有广泛的权力,他们在占领地配合作战部队攻城略地、搜集各种情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残害无辜平民。日本宪兵队在中国分别有“关东宪兵队”“北支宪兵队”“中支宪兵队”“南支宪兵队”等几个部分,其中以关东宪兵队的人数最多,危害最广。
简介:李逵形象从水浒戏到《水浒传》小说有一个演绎和变迁的过程。急躁莽撞作为李逵形象的最基本的性格特征,在元杂剧水浒戏流传的时期就已经定型,这一性格特征延续到了后来出现的《水浒传》小说当中。但是,水浒戏中的李逵和“小说”中的李逵在性格特征上仍然有较大的不同。水浒戏中的李逵在鲁莽之余,保持着自由气质、细心智慧和强烈的正义感;而“小说”中的李逵则具有愚忠宋江、嗜杀成性的恶劣品质。两者之间的较大差异正是读者对“小说”中李逵形象存在争议的原因。本文认为,李逵作为梁山泊的重要成员,始终保持着游民的文化身份,而愚忠首领和嗜杀成性正是古代游民普遍具有的性格特点。因此,《水浒传》作者赋予李逵的这些性格特点,实质上是对其游民品格的一种还原。相比之下,此前水浒戏中的李逵形象是作者理想化的产物。这种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游民的观点态度从认同到隔膜的变化过程。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英国等列强于1912年至1913年期间所进行的善后大借款交涉,进而探讨英国对华政策的若干特质。英国政府参与善后大借款的主要目标之一为强化袁世凯政府对中国国内的控制。由于该目标的对象为中国国内政局,因此在借款交涉的过程中,英国政府的决策深受朱尔典公使等"英国驻华现场人员"(驻华外交官等人员)的影响。该次借款并非仅为外交交涉,同时亦牵涉北京政府内部政局的演变,观察中国内政的英国现场人员因深恐袁世凯政权崩溃,进而在借款条件上做出让步。总而言之,英国对华政策企图影响中国国内政治,但它反而深受中国国内政治的影响。
简介:过去的60年中,台湾"中国研究"1领域经历了一个从主要关注政策分析和政治教化到以学术研究为主、政策分析为辅的渐变。在这一转变进程中,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角色也相应经历了一个从垄断中国研究、与其他受官方影响之研究机构共同服务高层的政府智库向多元学术与政治市场中学术产出和政策影响之竞争者的转变。本文即试图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考察这一转变: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与政府之关系,研究人员之教育背景,以及主办的主要学术刊物之采编政策。通过这些考察,本文认为导致国关中心转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学者的代际更替,另一方面来自海峡两岸关系之解冻以及台湾岛内政治与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