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以青海东部5个台站(湟源、西宁、乐都、大武、门源)十几年的地震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震前地震波波速比、振幅比、S波衰减率、尾波持续时间的异常,并提取了异常指标为地震预报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波速比 振幅比 S波衰减率 尾波持续时间 青海东部
  • 简介:收集了青海6个钻孔应变台站资料,对青海玉树7.1级地震、日本9.0级地震和四川芦山7.0级地震进行同震响应和震后效应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钻孔应变同震响应出现阶变的起始时间与地震波到达的时间基本一致,属于同震变化,应变阶跃随震源方位、震级等因素有较好的比例关系。

  • 标签: 钻孔应变 青海地区 同震响应
  • 简介:利用玉树、曲玛莱、杂多地震台观测到的数字震相资料,研究玉树Ms7.1级地震前后波速比时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3个台站平均波速比、波速比标准偏差在地震前后变化不相同,Ms4.7级前震发生时3个台站波速比都出现较明显的高值回返现象,其中玉树地震台波速比数值高达2.032。

  • 标签: 玉树7.1级地震 波速比 高值回返
  • 简介:本文介绍了应力波反射法中所使用的频域分析在判断桩身质量完整性中的优点与不足。

  • 标签: 反射波 时域 频域
  • 简介:针对2015年发生的4次磁情指数K≥6的磁暴事件,分析了甘肃天祝地区松山、寺滩和古丰地电场在磁暴发生期间的观测数据,结果表明:地电场各测向均记录到同步的地电暴变化,其最大变幅均明显高于正常日变;对同一场地地电场,其变化幅度与磁情指数K呈正相关;对不同场地地电场,因其对磁暴的响应程度不同,其变幅差别很大,这可能与地下岩石、裂隙、含水度及渗透率等水文地质因素及台址介质的电性结构有关。

  • 标签: 地电场 地磁暴 地电暴 天祝地区 K指数
  • 简介:根据1950~2002年青海省遭受的主要自然灾害的统计数字分析了各类灾害的时空分布、频度等特点,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影响.并对导致青海省各类自然灾害的主要成因机制、致灾因子与孕灾环境、历史演变及地理分布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为青海省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青海省 自然灾害 灾情与特征
  • 简介:通过对南亚地震震害及其成因的分析表明,南亚地震灾害具有以下特点:①南亚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喜马拉雅前缘弧形逆冲断层,地震地表破裂带发育的巴拉考特镇为此次地震的极震区,大量建筑物倒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②建筑物震害呈有规律分布:③地表破裂带和沿河谷两岸以及山坡的滑坡、建筑物没有抗震设防、建筑物结构不合理等是造成损失惨重的主因。

  • 标签: 南亚地震 巴基斯坦 巴拉考特 地震灾害
  • 简介:分析了鲁东-南黄海地块区历史与现代地震活动特征,讨论了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以及应变能积累等方面的演变过程。分析认为,鲁东-南黄海地震区自1839年以来,显示3个中强以上地震密集时段——地震“幕”,当前幕可能还会持续10年左右;根据应变能积累释放图像分析,认为今后3年内本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从空间上认为下一次5.5级地震发生在北部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鲁东-南黄海 地块 地震趋势
  • 简介:利用位移与速度的函数关系,讨论地震观测系统中速度记录与位移记录的波形特征。进一步分析速度记录在地震观测中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速度 位移 记录 波形特征
  • 简介:柴达木盆地资源丰富,是青海省重点发展工业循环型经济的核心地区,也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地区,分析了该区的气象与地震灾害,认为开展柴达木防灾减灾的综合研究,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工作的当务之急.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气象灾害 地震灾害
  • 简介: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不仅造成大量房屋破坏与人员伤亡,同时,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和山体裂缝,并且形成了大量的诸如泥石流、堵河溃坝等链生灾害隐患。通过现场调查与数据的统计、分析,震区崩滑流地质灾害地震响应显著,地质灾害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数量增加明显,空间分布上由震前的零星散点状分布转为震后的集中分布,地质灾害影响范围急剧扩大,危害程度也显著增高,主导诱发因素由震前的斜坡卸荷、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转为地震振动为主导诱发因素;震后地质灾害活动发展趋势将随地震对斜坡稳定性的长期影响、玉树灾区重建工作以及地质环境容量问题而将持续加剧,持续时间评估在10年左右。

  • 标签: 玉树地震 地质灾害 地震响应 地质环境容量
  • 简介:介绍了玉树7.1级地震震情跟踪过程中,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的应用情况,发现数字地震资料的运用可以为震后趋势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玉树地震序列 震情 地震预报
  • 简介:1999年9月21日台湾省南投县发生了7.6级的强烈地震,当时正好我当班,在地动房摇的情况下,加上这次地震的特殊性,将S波分的较向后,使地震“三要素”中的震中位置有误差,现将这次主震的分析过程做一总结。

  • 标签: 偏移 误差 压缩 特殊震例
  • 简介:通过对白银地震台洞体应变观测资料趋势变化的分析,发现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和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前均出现了趋势变化异常,认为该地震台洞体应变观测能够很好地记录到当地的地壳变化信息。

  • 标签: 洞体应变 趋势变化 岷县-漳县6.6级地震 门源6.4级地震
  • 简介:高速铁路(简称高铁)建设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建成遍布大江南北总进程达到16000km的高铁网络。地电场观测是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截止2010年,全国共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地电场观测台站已经达到110个。由于高铁的设计线路与地电场观测场地难免发生"冲突",因此,研究和分析高铁建设对地电场观测的影响是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对观测资料的运用、抗干扰方法的探索、新建台站的选址都有借鉴意义。针对宝鸡地电场测区内高铁建设对观测的干扰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 标签: 高速铁路 地电场 观测环境 干扰
  • 简介:2007年6月3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发生MS6.4级地震,在震区内各类建筑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地震破坏。本文结合地震灾害调查结果,对几种典型建筑物的震害现象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震害现象和产生的原因,并总结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 标签: 宁洱地震 震害调查 震害现象
  • 简介:格尔木河流域属干旱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水资源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必需的宝贵资源,也是维持绿洲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制定中、远期流域用水规划,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工业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是格尔木河流域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索适合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确保水资源长期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格尔木河流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格尔木河流域 水资源 规划 预测分析
  • 简介:区域精密水准测量在地震监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作业范围广、观测周期长,容易受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影响。目前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大多是定性描述,缺乏实验观测数据的支撑。针对这一问题,选取大约2000km区域精密水准观测数据,结合观测环境资料,统计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观测成果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 标签: 地震监测 精密水准测量 环境因素 统计分析
  • 简介:利用福建水氡台网1990年以来的水氡资料,针对6次福建及其东南沿海大于45级地震,7次台湾及其近海大于68级地震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地震前异常存在加速性、同步性,形态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的不确定性。运用“九五”攻关软件,给出上述两区域地震异常特征的共性和个性,并对映震效能进行R值评分

  • 标签: 水氡 闽台地震 异常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