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上段(E2-3xg2)为例,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录井、X衍射及物性分析,探讨湖平面升降对混积型碳酸盐储集层形成及其分布控制。英西地区E2-3xg2整体为咸化背景下湖相混合沉积,内部由多种结构类型湖平面升降沉积旋回在纵向叠置而成,并伴随岩石结构产状及矿物组分周期性变化。区内储集层类型多样,以混积型碳酸盐岩为主,各类储集层纵向演化及物性分布与单个湖平面升降旋回具有良好耦合关系,自下而上构成原生晶间微孔—溶扩晶间微孔—充填残余溶孔孔隙组合,储集层物性具有向上变好趋势。各类储集层形成机理与空间分布受湖平面升降旋回控制,白云石晶间微孔型储集层形成于湖退早—中期,与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相关,物性,分布广泛;溶扩晶间微孔型和溶孔型储集层形成于湖退晚期,与地貌高部位短暂暴露溶蚀相关,储渗性能优异,局部发育。

  • 标签: 湖平面升降 混积碳酸盐岩 咸化湖盆 储集层成因 下干柴沟组 英西地区
  • 简介:光合作用起源是个非常古老事件,对这个事件证据,包括基本生物学过程开启和发展之类问题,如地球早期光合作用生物属性以及光合作用生物如何获取光合作用装置等,可能已经消失在时间长河之中;因此,光合作用起源就成为个引人入胜重大科学命题。尽管如此,地质学、生物地球化学、比较生物化学和分子进化分析,为光合作用起源及其复杂进化历史,提供些新认识和新线索,主要涉及到以下3个方面:(1)光合作用生命起源;(2)光合作用装置起源;(3)光合作用催化剂起源。追索科学家们对这重大科学命题持续研究与艰苦努力,以及所取得些重要而且富有智慧认识,将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些重要思考途径和研究线索。同时,追逐光合作用起源研究进展,对于深入了解早期地球复杂圈层耦合过程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作用过程主要包括:(1)从不生氧光合作用到生氧光合作用转变;(2)大气圈与生物圈之间复杂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3)生氧光合作用起源与进化所造成、从个缺氧大气圈到今天含氧大气圈复杂演变过程;(4)大气圈和水圈渐进氧化作用对地球表面环境以及生命起源和发育所造成个长时间影响;(5)早期地球表层古地理面貌成型等。更为重要是,对光合作用起源地质学尤其是沉积学思考所得出些重要认识,尽管不是结论,但是拓宽了沉积学研究范畴,开阔了沉积学家研究视眼,同时也成为个多学科协同作战范例。

  • 标签: 光合作用起源 地球圈层耦合 早期地球 研究进展
  • 简介:通过对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须四段和须二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研究,认为储集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自生矿物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3种成岩作用类型。储集层成岩-储集相可以划分成5种,即强溶蚀成岩-储集相、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压实压溶成岩-储集相、碳酸盐胶结成岩-储集相和石英次生加大成岩-储集相。不同储集层成岩-储集相由于经历了不同成岩演化序列,使得储集层中残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形成条件各不样,储集层中孔隙保存主要决定于孔隙被压实、自生矿物充填、多期溶蚀作用等因素,并与孔隙中发育绿泥石衬边有紧密联系。在上述5种成岩-储集相中,有效成岩-储集相只有2种,即强溶蚀成岩-储集相和绿泥石衬边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它们对须家河须四段和须二段优质储集层形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而其他几种成岩-储集相对优质储集层形成是无效

  • 标签: 川西坳陷 新场气田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低渗储集层 成岩-储集相
  • 简介:古流分析是沉积学分种通用手段。所谓古流,是指通过地史时期沉积岩中保存沉积标志恢复古流向。广义地说,古流包括介质(水或大气)流动方向或沉积物(如重力流)运动方向,由于大气运动反映风向是多变古风向,所以实用古流分析多指古水流方向以及重力流沉积物运动方向。值得注意是,古水流方向分析包括单向水流(河流)、双向水流(潮流)和波浪传递方向,它们具有不同地质意义。

  • 标签: 古水流方向 沉积标志 运动方向 大气运动 流动方向 传递方向
  • 简介:在对柴达木盆地里坪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基础上,根据录井岩屑描述、测井相分析和岩心观察,确定该区新近系发育冲积扇、河流泛滥平原、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应用录井和测井资料,编制出了地层厚度、砂岩含量、暗色泥岩含量、红色泥岩含量等值线图等基础图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了上千柴沟狮子沟4幅沉积相平面图。沉积相总体特征以滨浅湖沉积为主,而在研究区周缘则多发育河流泛滥平原、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这些图件动态地反映出沉积、沉降中心由西向东逐步迁移过程。鸭参3井和落参1井区长期发育三角洲沉积,是研究区储集层发育最好区块,也是下步勘探重点地区。该研究对沉积相精细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对研究区油气勘探也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一里坪 沉积相 新近系 滨浅湖 三角洲
  • 简介: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孔店沙河街四段下亚段(Ekl-Es4x)沉积时期发育了规模巨大红层膏盐层沉积。通过对红层膏盐层沉积构造、碎屑颗粒粒度和沉积物垂向叠加样式等分析,表明红层沉积具有水上沉积作用和水下沉积作用共存、重力流沉积作用与牵引流沉积作用并存特征。红层膏盐层在盆地不同位置具有明显不同垂向叠加样式。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泥岩颜色分析,结合前人研究表明,红层膏盐层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以干旱为主,呈现干湿频繁交替特征。气候相对潮湿时期,湖盆盐度较低,以沉积砂泥岩为主;气候干旱时期,湖盆盐度高,以沉积膏盐岩为主。红层膏盐层沉积早中期为低水位振荡性湖泊,沉积晚期为高水位振荡性湖泊,者沉积作用存在较为明显差别。

  • 标签: 红层 膏盐层 沉积模式 古近系 东营凹陷 济阳坳陷
  • 简介:为了开拓《古地理学报》高学术水平稿源、总结和交流中国白云岩研究现状与成果、促进白云岩研究为油气勘探及开发服务以及白云岩岩石学发展和创新,定于2011年9月或10月在北京召开"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会”,会期1—2天,具体时间及地点将在二号通知上告知。

  • 标签: 油气储集层 白云岩 成因 一号通 《古地理学报》 学术水平
  • 简介:为了进步促进国际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发展与创新,为了扩大《古地理学报》(英文版)高学术水平稿源从而把《古地理学报》(英文版)早日办成国际化先进学术期刊,为了庆祝中国石油大学建校60周年,定于2013年9月14—17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召开第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

  • 标签: 地理学会 国际化 《古地理学报》 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 相关学科
  • 简介:种气体,氮气和氧气,以压倒优势状态主导着地球大气圈。氮气是原生,而且其存在和丰度不是生物过程所驱动;相反,氧气是生物通过水氧化作用而连续产生,这个氧化作用得到了太阳光能量驱动。氧气,种对动物生命进化最为关键气体,是如何变成大气圈中丰度第2气体?问题并非以前所设想那么简单;为了了解大气圈氧化时间进程,我们不但要知道氧气是什么时候而且是如何第1次出现,而且还要知道氧气是如何在大气圈中保持个高浓度。可以肯定2个事实是:地球最早期大气圈是缺乏氧气,而今天大气圈则为21%氧气所组成。需要特别强调是,大多数古代大气圈氧气水平地质标志,只是意味着存在与缺乏,而且发生在以下2个时间点大多数事件是高度不肯定;但是,系列地质证据已经表明,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上升时间进程发生在2个时间点上:(1)个从缺氧到含氧大气圈转变,大致发生在2.0-2.5Ga期间,这个转变就是著名巨型氧化作用事件(GOE);(2)发生在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时期大约540-850Ma第2次巨型氧化作用事件(GOE-Ⅱ),被进步命名为新元古代氧化作用事件(NOE)。GOE与NOE,就得出了地球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上升三段式盛行图像。随着研究深入,得到了以下重要认识:如果说大气圈氧气含量总体增加,从太古宙微不足道水平增加到今天21%,是由于氧气生产作用增强结果而代表了个复杂地球生物学过程的话,那么,这个过程则发生在随着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相对于火山活动而变得更加重要状况下,更进步讲,叠加在这个总体趋势下则是系列阶梯式氧气含量水平上升,这与超大陆聚合作用之后异常高沉积作用周期是相联系,从而进步说明了大气圈

  • 标签: 时间进程 氧气含量水平上升 大气圈 研究进展
  • 简介: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收集整理,重建了清代江苏省冬季逐年冷暖等级序列,并利用Morlet复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特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整个清代江苏省冬季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2个冷时段(1644—1730年、1821—1900年)和1个暖时段(1731—1820年);(2)重建冷暖等级序列存在多尺度下周期变化特征,其中有较明显周期变化尺度是38~42a、18~20a、13~15a和8a,38~42a和8a特征时间尺度周期变化相对具有全域性,18~20a尺度周期变化在1690-1790年之间比较明显,13—15a尺度周期变化在1720年之前和1830年之后比较明显;(3)重建序列第1主周期为42a,第2、3、4主周期依次是20a、8a和3a;在42a尺度下,清代江苏省冬季气候可划分为6个偏冷时段和6个偏暖时段。

  • 标签: 清代 江苏省 冷暖等级序列 小波分析
  • 简介: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拟定于2016年9月下旬在河南省焦作市高新区河南理工大学召开,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会议主办机构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主办机构主要有: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SEPM(SocietyforSedimentaryGeology)。

  • 标签: 古地理学 学术会议 沉积学研究 中国地质学会 会议拟定 河南理工大学
  • 简介:树木年轮密度(树轮密度)分析作为树轮气候学种研究方法,能够提取更准确环境信息,应用范围更广,在过去环境变化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广泛重视。讨论了树轮密度测量技术与树轮密度分析方法在过去气候变化研究中发展历程及最新研究成果,认为X射线分析法仍然是目前被广泛采用树轮密度分析手段,基于树轮密度数据过去温度变化重建仍是树轮密度研究主要方向。相关研究表明:森林上限和高纬度地区树木年轮最大晚材密度对夏季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可以用来重建过去几百年、乃至千年不同空间尺度温度变化;树轮早材密度或最小早材密度对降水量响应比较显著,但目前主要集中于重建区域小尺度降水量变化方面。另外,树轮密度分析结果还可以用来研究某些气候要素分量变化(季节变化、气候事件爆发早晚和持续时间等)、区域气候变化影响因子以及海气动力机制、气压异常等。

  • 标签: 树轮气候学 树木年轮密度 气候变化
  • 简介:砂岩侵入体系是种普遍地质现象,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地学界重视,但对其形成机理探讨较少。作者及研究团队通过设计套室内模拟实验装置,来简化模拟3层地层结构中砂岩侵入体系形成和演化过程。在之前模拟实验(实验变量为顶层沉积物厚度、进水管结构)结果基础上,进步考察了地形坡度对实验结果影响,并对砂岩侵入体系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过程中,共观察到7种不同形态不同样式管道,并对实验过程中压力变化进行了测试。对实验结果分析认为:盖层厚度越大,压力下降速度越慢,越不利于压力释放;随着实验继续进行,砂岩侵入体最终会转化为砂岩喷出体并喷出地表;不稳定地形有利于触发疏松沉积物发生变形。实验表明,超压是砂岩侵入体发生最重要条件之,沉积盆地中压实不均衡和生烃作用是可独立产生大规模超压2种主要机制。

  • 标签: 流化 超压 物理模拟 砂岩侵入体系 形成机理
  • 简介:文中通过对晚石炭世至早三叠世华南和华北地块古地理特征以及地层学证据分析,认为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自海西期以来经历了个主要发展阶段:第阶段是广义郯庐断裂带发展阶段,在海西期它是扬子地块北东缘呈宽缓弧形展布边缘裂陷槽(或盆地)边界;在印支期由于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成为地块对接边界,具有逆冲推覆性质,属广义特提斯构造域.第二发展阶段从燕山期以来,发展成为条平移断裂带,属于狭义环太平洋构造域平移系统.自晚石炭世至早三叠世中国南方及华北东南部岩相古地理资料显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对接始于晚二叠世早期,地块抬升自南向北、自南东向北西方向呈迁移趋势;印支期郯庐断裂带是条北东、北北东展布缓‘S'形地块拼贴边界,在现今郯庐断裂带上表现为残留由北北西向南南东斜向逆冲推覆性质,表现为大别苏鲁造山带中上部构造层变形,即张八岭构造带及前陆褶皱冲断带变形;燕山期以来则为众所周知狭义郯庐断裂带即郯庐平移断裂系统部分.

  • 标签: 海西期 印支期 岩相古地理 郯庐断裂带 碰撞 逆冲推覆
  • 简介:HK-2井位于哈萨克斯坦西部阿特劳州阿特劳市西北约320km处。该井钻遇中石炭统岩石类型包括白云岩、石灰岩、硅岩、砂岩和黏土岩,但以硅岩和黏土岩为主,而且成分混杂,交互频繁,富含有机质和深水相浮游、游泳类微体生物化石。根据岩石中硅质放射虫化石含量高,硅质海绵骨针个体保存完整,有机质含量高,颜色暗,组分细小,泥质、硅质成分为主及生物组合单等特征,认为该地区中石炭统为深水沉积环境。目前正在勘探HK-2井所在乌拉尔区块也已发现深水类型油气藏存在苗头,建议对该地区深水相油气藏进行调研,同时对该区块和相邻区块能够获得地震剖面进行追踪分析研究。

  • 标签: HK-2井 中石炭统 深水相 微体生物化石 沉积环境
  • 简介:通过岩石岩屑组分分析、重矿物组分分析、倾角测井、地层厚度分析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进行了物源及古水流方向分析.岩屑组分分析指示着大致物源前进方向,重矿物分析明确了物源泄入主要通道,倾角测井在单井点处对古流向有相当高测量精度,但这3种方法均存在数据平面覆盖率较低和分布密度差异缺陷.而运用地震层位解释所得地层等厚度图则可以在较大尺度上二维平面内推测沉积时期古地形,进而可以推测古流向.但它仅是种间接预测方法,对局部古流向预测精度较低.文中综合各种方法,将直接预测方法高精度和间接方法高覆盖能力结合起来,对古流向作出较高精度预测.在古流向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冲积扇-辫状河-河泛平原沉积体系沉积相模式.该模式表明,对于水流能量保持能力差冲积扇,其古流向应该沿短轴陡坡降方向,即大致为SEE方向;而对于水流能量保持能力较强辫状河来说,其古流向应该沿长轴缓坡降方向,即为SE甚至SSE方向.该模式提出对于提高地震相-沉积相转相精度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物源 古水流 ZTR指数 沉积相
  • 简介:贵州桐梓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发育齐全,化石丰富,出露良好,是研究上扬子地区海相地层理想剖面之。根据地层划分与对比,将其分为下三叠统夜郎、茅草铺和中三叠统关岭。该剖面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其中碳酸盐岩占67%,在夜郎、茅草铺和关岭均有分布;碎屑岩占24%,主要分布于夜郎。研究表明,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是套多旋回沉积,其中夜郎包括2个海进海退旋回,属于潮坪、开阔台地和浅滩沉积环境;茅草铺包括3个海进海退旋回,属于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沉积环境;关岭总体上为海退沉积,属于局限台地和潮坪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沉积模式,即潮坪-局限台地-浅滩-开阔台地沉积模式。

  • 标签: 贵州 松坎剖面 中、下三叠统 岩石特征 沉积环境 沉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