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赵青马光怀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东阳市中医院浙江东阳322100)【中图分类号】R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23-011古人对食疗的重视民以食为天,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非常重视饮食保健,主张药疗不如食疗。《素间·五常政大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大枣、生姜、紫苏、乌梅、赤小豆、薏苡仁、山药等“药食同源”之品治疗外感杂病,可见其对食疗的重视。药王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其所著《千金要方》食治篇中有云:“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足见其对食疗的重视。宋代《圣济总录》专设“食治”门,介绍各种疾病的食疗方法。《食疗本草》《食性本草》《饮膳正要》《随息居饮食谱》等著作的出现,充分体现了食疗的重要性。2四气五味理论2.1所谓四气就是四性,即寒、凉、温和热性(连同不寒不热的平性,亦有人称五性)。中医认为,能治热证的药物大多性寒或凉;能治疗寒证的药物,大多性温或热。因此,热性、温性食物,适宜寒证或阳气不足的人;寒性、凉性食物,适宜热证或阳气旺盛的人。即前者忌吃寒凉性食品,后者忌吃温热性食物。凡寒凉性的食品,如绿豆、芹菜、马兰头、枸杞子、柿子、梨、香蕉、冬瓜、丝瓜、西瓜、鸭肉、螺蛳等,都具有清热、泻火、滋阴、生津、解暑、止渴的作用,阳气旺盛、内火偏重的人比较适宜;羊肉、狗肉、辣椒、生姜、茴香、砂仁、肉桂、红参、白酒等热性或温性食物,都具有温中、补阳、散寒、暖胃等功效,阳虚怕冷、虚寒的人比较适用,而热病及阴虚火旺的人忌食。食性要与四时气候相适应,“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此其道也。”即寒凉季节要少吃寒凉性食品,炎热季节要少吃温热性食物,饮食宜忌要随四季气温而变化。食性犹如药性,饮食要根据食性,结合身体状况、疾病性质、四时气温变化而灵活掌握,合理选择,科学搭配。2.2食物的辛、甘、酸、苦、咸五味辛味宜散,能行气,通血脉。研究发现辛味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提高淀粉酶的活性,促进血液循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中医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简化教学内容、运用愉快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取得了定效果。

  • 标签: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治未病”词来源于《黄帝内经》,其理论精髓包含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层次。笔者就其近年来临床研究进展做综述,总结出中医“治未病”临床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理论阶段,且主要针对亚健康、慢性疾病和妇科疾病。而对于传染病和急性外感病研究较少。故今后应该更加完善中医治未病理论临床研究。

  • 标签: 中医 治未病 理论 临床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绪对疾病影响,心理护理在风湿病病人治疗中作用,增强病人对疾病认识,减少病人在患病时情绪变化,增强病人战胜疾病信心,促进早日康复。方法运用情志护理通过护理人员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目的。结果通过正确运用开导法正面说理,使病人了解自己病情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情况,使病人增强安全感,减少焦虑和不安。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结论心理治疗和护理惯穿于护理全过程,使病人消除焦虑情绪,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疾病向健康方向发展。

  • 标签: 中医情志 护理 风湿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科护理管理中双因素理论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6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106例肿瘤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加用双因素理论进行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施前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对照组为83.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因素理论应用于肿瘤科护理管理中有利于提高其护理护理服务水平,加强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科 护理管理 双因素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学装备管理中PDCA理论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为研究时间,于2018年7月实施PDCA理论管理干预,设2018年1月-2018年6月为对照组,设2018年8月-2019年1月为研究组,分别于两个时间段选取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干预前后医学装备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装备配送时间及工作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医学装备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13%少于对照组31.25%,研究组装备配送时间短于对照组,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装备管理中PDCA理论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医学装备管理 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Orem自理理论护理静脉输液患儿,降低静脉输液风险,提高静脉输液安全度。方法对53例需要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常规组25例。常规租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及相关知识指导,观察组运用Orem自理理论对患儿及母亲进行护理、评估。出院前对两组患儿母亲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知晓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母亲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知晓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将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可明显提高其母亲对小儿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熟知度,从而提高患儿静脉输液安全性,降低小儿静脉输液风险。

  • 标签: 自理理论 静脉输液 婴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护理管理应用双因素理论效果进行探讨,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本院肿瘤护理人员共42例,将其按照护理管理方法不同,随机分组,依次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双因素理论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各组21例,比较两组护理考核质量,评估方案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护理考核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包括沟通技巧、护理技能、心理健康状况及自我发展意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肿瘤科将双因素理论应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可有效提升工作人员护理服务技能,保证护理效果,且在改善护患关系方面也有积极影响。

  • 标签: 肿瘤护理管理 双因素理论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护理应用“治未病”理论分析。方法 将我院于 2017年 4月到 2018年 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冠心病患者共 100例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 50例。分别给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未病理论、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分析存在差异;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治未病理论能够缩短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进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治未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心肾相交理论在中医基础理论居于重要地位,各位医家多有探讨。本文从道家炼丹术为切入点,运用发生学方法,对心肾相交理论发展进行探究,意在能找到其理论依据,丰富和完善中医基础理论。通过对炼丹术和命门学说番对比论证,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心肾相交理论是道家铅汞概念拓延,滥觞于道家思想。

  • 标签: 心肾相交发生学道家命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柱理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三柱理论基础进行分型并行手术,术后采用Rasmussen评分评价其骨折解剖位置情况和膝关节功能疗效。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月。末次随访中Rasmussen评分,骨折位置平均分为16.1±1.3分,优良率100%;膝关节平均分为27.2±2.1分,优良率91.3%。结论三柱理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有良好指导作用,术后骨折位置优良,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三柱理论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管理是门实践性非常强软科学,护士长必须重视护士在管理效果方面的作用,是因为护士可以执行,也可以拒绝护士长决策,护士长管理效果经常取决于护士行为和活动。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收到了良好效果,认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较好地解决了管理效果上难点,提高了护理管理效率。

  • 标签: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老子《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古代第部哲学经典,道家学派奠基之作,拥有十分丰富哲学思想,并对中医理论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形成标志,里面充满着老子思想。本文仅从“道”,“气”,以及辨证思维三个方面予以论述。

  • 标签: 道德经 老子 内经 哲学思想
  • 简介:从收敛性研究定义出发,归纳分析了国际上收敛性研究在卫生领域中实际应用,探讨了收敛性对我国卫生服务研究重要意义。

  • 标签: 收敛性 地区差异 卫生领域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从自然与思维科学中医基础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些需要解决问题,提出了发展创新些观点供大家参考。

  • 标签: 中医 发展创新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