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其基因组结构十分精密,仅约3200bp(3182~3221bp),是已知真核细胞中最小的DNA病毒.HBV的复制特点是:以mRNA为中间体的逆转录复制,由于这一过程缺乏校对酶的作用容易发生碱基配对错误,因而HBV基因突变十分频繁.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自1979年克隆出第1株HBVDNA全序列后,相继有160余株HBVDNA全序列被相继克隆并收录入Genbank中,而至今尚未发现2株序列完全一致的HBV株.为了更好地研究HBV,根据HBV基因序列差异的多少,将HBV划分为不同的基因型.近年来研究发现,HBV基因型与HBV流行病学特点、HBV标志物的表达、致病性、乙型肝炎的病程及转归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与HBV血清型比较,HBV基因型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现将HBV基因型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从本院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选择12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由中医皮肤科主治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将其分成血热证、血瘀证以及血燥证三种,并借助国际通用的银屑病调查表与皮肤病生活質量指数量表展开测评,对比几种银屑病患者的评分情况。结果血热证组患者的银屑病调查表总分明显高于血瘀证组和血燥证组(P<0.05),血瘀证组和血燥证组患者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结果相对较低(P<0.05),且血燥证组患者各项维度的评分结果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结论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血热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血瘀证和血燥证患者。
简介:
简介:目的: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与血管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aMCI)患者尿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70例,其中aMCI组40例,VaMCI组30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27例为对照组,应用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测定并比较各组的尿AD7c-NTP水平,并与认知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ROC曲线分析其诊断aMCI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aMCI组的尿AD7c-NTP水平较VaMCI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尿AD7c-NTP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62,P<0.01);根据ROC曲线分析,确定2507.10ng/L为诊断aMCI的界定值,其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和77.8%,ROC曲线下面积为0.828,95%CI:0.728~0.928。结论:尿AD7c-NTP水平变化对诊断MCI,尤其是aMCI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且与aMCI的严重程度的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且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弥漫结节性肝癌患者26例和18例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CT扫描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诊断经验。结果整理发现,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患者CT表现主要特点如下平扫或增强扫描时,肝脏各叶体积比例均明显异常,不成比例;平扫时,肝脏各叶呈现等密度或弥漫性低密度小结节,且边界模糊;增强扫描时,发现肝脏各部位病灶未出现明显强化或呈环状强化;对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其CT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平扫时,肝脏各叶呈多发混杂密度结节影,且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均出现明显的环状强化,但最外层显示为低密度,并无明显强化,“牛眼征”和“门静脉瘤栓”患者依次为14例和2例。结论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患者和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CT表现均具备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和特异性,通过联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他检测结果,有利于病症的鉴别和确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且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弥漫结节性肝癌患者26例和18例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CT扫描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诊断经验。结果整理发现,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患者CT表现主要特点如下平扫或增强扫描时,肝脏各叶体积比例均明显异常,不成比例;平扫时,肝脏各叶呈现等密度或弥漫性低密度小结节,且边界模糊;增强扫描时,发现肝脏各部位病灶未出现明显强化或呈环状强化;对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其CT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平扫时,肝脏各叶呈多发混杂密度结节影,且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均出现明显的环状强化,但最外层显示为低密度,并无明显强化,“牛眼征”和“门静脉瘤栓”患者依次为14例和2例。结论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患者和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CT表现均具备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和特异性,通过联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他检测结果,有利于病症的鉴别和确诊。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和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42例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和锁骨外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23例,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19例。手术时间为2h~7d,平均3.5d。结果术后40例获得8个月~2年随访,2例失访。术后8~16个月取出钢板,无1例再脱位发生,未发生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内固定无松动及脱出,无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现象。14例有不同程度患肩疼痛,活动后加重,需间断服用止痛药,在内固定取出后逐渐缓解。1例患侧上肢肌力较健侧稍减弱。手术疗效评价按Lazzcano标准评定优37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可恢复肩锁关节的解剖位置和微动特性,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和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良好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然流产中医证型与Th1/Th2型细胞因子关系。方法对61例自然流产患者进行严格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其血清IL-2、IL-4、IL-10、IFN-γ的含量,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自然流产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细胞因子比较中,肾虚组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血瘀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Th1/Th2型细胞因子间比值的比较中,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自然流产中医证型中的肾虚证、血瘀证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自然流产肾虚证、血瘀证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放置IUD前后阴道微生态的变化和IUD尾丝对其产生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到我中心主动要求放置IUD并自愿接受阴道分泌物微生态状况调查及置器后两次随访检查的609例已婚妇女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有尾丝组(304例)与无尾丝组(305例),有尾丝组放置T220,无尾丝组放置元宫环,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1)无尾丝组置器后3个月随访比置器前时阴道微生态正常的比例要低;置器前与置器后6个月比较没有差异;有尾丝组置器后3个月比置器前时阴道微生态正常的比例要低,置器后6个月比置器前正常的比例也低,即有尾丝组置器后6个月时阴道微生态依然没有达到置器前水平。(2)已婚育龄妇女的阴道微生态变化与年龄、教育程度及分娩次数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年龄越大、学历越低、分娩次数越多,阴道微生态失调率就越高。结论阴道微生态与年龄、文化程度和阴道分娩次数等有关,建议医务工作者要根据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IUD,同时给予相应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