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龟鹿二仙胶汤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确定影响BMSCs增殖的最佳中药血清浓度。方法:经前期体外分离、纯化、培养获得兔BMSCs,运用不同浓度的龟鹿二仙胶汤中药含药血清对获得的兔BMSCs进行药物干预24、48、72h后,采用MTT、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等方法,研究龟鹿二仙胶汤对B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MTT比色实验显示,龟鹿二仙胶各浓度组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BMSCs的能量代谢,促进BMSCs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以15倍药物浓度组为最佳。免疫组化结果证实,龟鹿二仙胶汤含药血清可通过促进PCNA表达来控制DNA复制,以15倍龟鹿二仙胶汤药物浓度血清培养时BMSCs表达致密的棕褐色颗粒最多,其他浓度组及TGF—β3组较多,空白对照组则最少。FCM结果显示,二仙胶汤药物血清能显著提高BMSCs增殖指数,且以15倍药物浓度龟鹿血清培养时最明显。结论:龟鹿二仙胶汤刺激BMSCs增值与药物浓度有关,低浓度龟鹿二仙胶汤就能显著刺激BMSCs增殖,无论是48h、72h测验均为15倍药物浓度时具有显著的增值作用,而更高浓度龟鹿二仙胶汤则表现为促进BMSCs增殖作用减弱。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止血分子标记物血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与HSP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EL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86例HSP患儿血D-二聚体水平,并按有无消化道出血和肾脏损害分为三组,A组38例患儿无消化道出血无肾脏损害,B组32患儿有消化道出血,C组26例患儿有肾脏损坏。比较三组患儿的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A组患儿的血D-二聚体阳性比例明显低于B组和C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C组患儿的血D-二聚体阳性率名先高于B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可对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进行判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观察二陈祛瘿汤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1月门诊就诊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其中2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陈祛瘿汤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疗效显著,明显减低TPO抗体值,也可以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患者体检及住院的102例不同病期的高血压病患者及50名正常患者的血浆,用ELISA法检测102例高血压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根据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标准分为低度危险组、中度危险组、高度危险组及极高度危险组,比较各组之间及高血压组的关机。结果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701,P<0001),各组之间及与对照组之间分析显示极高危组、高危组均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极高危组与高危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极高危组与高危组均与中度危险组、低度危险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因极高危组与高危组高血压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较中度危险组、低度危险组及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而极高危组与高危组高血压又与靶器官的损伤有关,因此血浆D-二聚体浓度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高血压病严重程度及靶器官损害程度的一项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联合用于2型糖尿病的价值。方法:2020年7月-2021年11月接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96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对照组用二甲双胍。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上看,治疗后:试验组分别是(7.13±0.91)%、(6.01±0.79)mmol/L、(8.31±1.03)mmol/L,和对照组(7.96±0.95)%、(7.18±0.86)mmol/L、(10.52±1.39)mmol/L相比更低(P<0.05)。从不良反应上看,试验组6.25%,和对照组8.33%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联用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不良反应少,血糖指标改善更加明显。
简介: 摘要:目的:调查赤峰市蒙古族旗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现状,为改善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表,对长期居住在赤峰市蒙古族旗县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患者共480名,将调查数据,排列患病高危因素构成比,并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复发率26.2%,其中是相关危险因素方面,既往有型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患病率较高均为79.4%、53.9%,不健康饮食习惯中经常食用肉食、高钠饮食分别是83.1%、85.8%;单因素分析中,高血压未控制、血糖控制情况、高血脂高以及未体统口服抗栓药物均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赤峰市蒙古族旗县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级预防工作不乐观,其中最主要因素为患者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危险因素认识不足。改善患者对二级预防的认知,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降低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提高二级预防效果。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mamide,DMF)车间工作人员肝胆脾肾 超声影像学改变。 方法 选取南平地区某皮革厂2021年-2022年接触DMF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接触组)和无接触DMF(对照组)各190 例,在职业健康检查时使用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肝胆脾肾,对380例工人进行腹部超声检查,且接触组接触DMF工龄范围在6个月~10年,以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 肝脏病变主要包括肝脏轻度肿大8例,肝实质回声增粗11例,肝脂肪肝样变10例,肝囊肿8例,肝内胆管结石4例,肝血管瘤5例。胆囊病变主要包括胆囊结石3例,胆囊息肉6例。脾脏病变主要表现为脾肿大3例,脾钙化1例。 肾脏病变包括肾囊肿5例、肾结石4例、肾结晶2例。 两组工人肝胆脾肾超声检查比较,接触组肝脏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结果显示胆囊、脾脏和肾脏的病变检出率差异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 长期接触DMF 对作业工人造成职业性肝脏的损害较大,主要包括肝脏轻度肿大、肝实质内回声增粗、肝脂肪肝样变、肝囊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