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脑梗死住院患者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问题。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实验对象为该时间在本院实施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0例,对这60例患者临床治疗实施分析,通过分析了解脑梗死住院患者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问题,并根据了解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来提升脑梗死住院患者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得知,脑梗死住院患者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有跌倒、烫伤、窒息、非计划性拔管和压疮等几种,而导致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有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几种。结论:脑梗死住院患者神经内科护理中会发生的安全问题较多,因此为了提升脑梗死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应该从护理人员、患者自身以及制度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完善,这样对提升患者预后质量有着较高的价值。
简介:摘要:献血者应急招募作为确保医疗用血安全的关键环节,在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用血需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现代医疗领域,献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益活动,为患者提供了急需的救命之血。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用血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献血者应急招募成为确保医疗用血安全的必要环节。献血者应急招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传统的献血模式下,献血者通常是自愿献血者,他们需预约献血时间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然而,由于突发事件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的紧急用血需求,使得传统的献血模式无法及时满足需求。因此,献血者应急招募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提高献血者的应急响应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组织献血活动,确保患者尽快得到所需的血液。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鳕鱼肝油的长期毒性。方法: 以鳕鱼肝油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 15193-2014)进行急毒、遗传毒性以及长期毒性评价,为鳕鱼肝油的安全应用提供实验参考。结果 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15g/kg,属实际无毒级别。三项遗传学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均为阴性,没有发现致突变作用,说明鳕鱼肝油无遗传学毒性。大鼠90d喂养试验中,各剂量组(5.00、3.33和1.67g/kg)试验动物生长状况良好,动物体重、动物进食量以及食物利用率、眼部检查、尿液常规检查、血液学和血清生化学、大鼠脏器系数等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且大鼠组织经解剖检测均未见明显的病理组织学异常。结论 综上所述,鳕鱼肝油无可见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对患者安全的影响,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统计数据用SPSS22.0进行±s检验和t检验。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5±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0.5;感染发生率实验组为0.0±0.0,低于对照组的3.1±0.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强化手术室护理可显著降低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对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有限等局限性,未来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简介:摘要: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推动了其眼科适应证疾病治疗的革命性发展。我国已具有十余年应用经验,并已列入医保目录。目前广泛应用的适应证包括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对保障患者的最大视力获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其他类型的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亦具有重要的治疗及联合治疗作用。然而在抗VEGF药物重复治疗过程中,遵循科学疗程、注重适应证合理选择、规范使用流程及避免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等仍然是需要强调的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为研究时段,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84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总结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用药安全。结果本组84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50例,发生率为5.95%。而50例患者中发生时间为0.5h内16例(1.9%)、0.5-2h内10例(1.19%)、2-24h内10例(1.19%)、24h-7d内8例(0.95%)、7d以上6例(0.71%)。发生类型过敏性休克14例(1.67%)、肾功能损伤12例(1.43%)、皮肤反应8例(0.95%)、消化系统症状12例(1.43%)、精神症状4例(0.48%)。结论针对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涉及机体各器官系统,而通过合理用药、加强监测,则可有效避免和减少相关不良反应,从而保障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对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发生的普外科护理不良事件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干预对策。结果在90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护理操作不规范10例,发生率为11.11%(10/90),法律意识缺乏导致医疗纠纷10例,发生率为11.11%(10/90),与患者发生争论10例,发生率为11.11%(10/90),护理记录不规范28例,发生率为31.11%(28/90),排班不合理32例,发生率为35.56%(32/90)。后续处理结果中,提出良好解决方案,医患矛盾解除为15例,占全部的16.67%(15/90);提出解决方案,医患矛盾解除未解除为60例,占全部患者的66.66%(60/90);未提出良好解决方案,医患矛盾未解除为15例,占全部患者的16.67%(15/90)。结论针对普外科护理期间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制定合理的干预对策,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提高护理安全性,进而减少护患之间矛盾,使临床护理失误明显减少,使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使普外科乃至整个医院持续、良好的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腕带在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 10月 -2020年 2月该院住院的患儿 3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1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打印电子腕带佩戴于手腕或脚踝,观察组的改良腕带选用一次性口罩系带作为系带,腕带两端固定带折成蝴蝶结状,保留信息区及两端扣孔,按系绳方式佩戴。观察两组腕带在位、皮肤勒痕及局部皮肤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腕带在位率 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观察组未发生局部皮肤反应及皮肤勒痕,对照组局部皮肤反应发生率 3.3%、皮肤勒痕发生率 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3岁以下患儿使用改良腕带可明显提高腕带在位情况,减少皮肤损伤发生率,保障患儿皮肤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