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3D-ASL)与多 b值 ( b=1000s/mm2、 b=2000s/mm2、 b=3000s/mm2 )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实验采用回顾性研究法,收集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 月期间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 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 42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不同,将其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 (WH0 I级 5例、 II级 14例 )和高级别胶瘤组 (WH0 III级 8 例、 IV级 15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术前应用 3.0T MRI进行常规 MR平扫、三种 b值 DWI、 3D-ASL及增强检查,通过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 ,测量肿瘤实性部分的血流量 (CBF)值、表观扩散系数 (ADC B= 1000、 ADC B= 2000、 ADC B= 3000)值以及对侧正常实质区的 CBF值、 ADC 值,然后将二者分别相除得到 rCBF值及 rADC值,将上述影像学检查所得数据与肿瘤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采用 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1 )高级别胶质瘤组的 CBF值、 rCBF值均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胶质瘤病理级别的高低与其肿瘤实质 CBF值、 rCBF值的大小呈高度正相关性,并以 rCBF值的相关性最高 (r=0.818, 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梗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9年1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127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63)、对照组(n=6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日常生理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管理 急性脑梗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患者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后的恢复状况。方法:择选我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100名心肺复苏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普通组与实验组,每组50人。普通组选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急诊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30天之后的护理成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之后的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普通组,且不良反应率低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患者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后的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式,患者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得到了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肺脑复苏患者 急诊科护理干预 恢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1例巨大脑膜膨出新生儿的围手术期管理,可在为临床护理此类患儿时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巨大脑膜膨出患儿的病例,归纳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治以及护理要点。结果  本例患儿因“发现枕后包块1天”入院。入院查体,患儿一般情况可,头颅大小正常,头围34cm,前囟平软,枕后可见一大小约13cm×13cm×3cm大小囊性包块,质软,触之波动感明显,包块表面可见部分皮肤发白、部分皮肤发红破溃、部分破溃已结痂。于2021年9月17日在全麻下行神经外科巨大脑膜膨出修补术、积液漏修补、开颅颅内减压术,术后患儿切口处皮肤清洁干燥、恢复良好,一般情况可,术后住院6天后好转出院。结论  巨大脑膜膨出的患儿,其诊治及护理难度非常大,术前应小心谨慎处理包块,防止受压以及摩擦损伤,警惕因囊壁破裂导致颅内感染的可能,包块表面部分破溃处应注意预防感染;术后需做好麻醉复苏期的观察及护理、基础护理、切口护理、体位护理、管路护理、预防感染、预防癫痫等。

  • 标签: 神经管缺陷 脑膜脑膨出 新生儿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1例巨大脑膜膨出新生儿的围手术期管理,可在为临床护理此类患儿时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巨大脑膜膨出患儿的病例,归纳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治以及护理要点。结果  本例患儿因“发现枕后包块1天”入院。入院查体,患儿一般情况可,头颅大小正常,头围34cm,前囟平软,枕后可见一大小约13cm×13cm×3cm大小囊性包块,质软,触之波动感明显,包块表面可见部分皮肤发白、部分皮肤发红破溃、部分破溃已结痂。于2021年9月17日在全麻下行神经外科巨大脑膜膨出修补术、积液漏修补、开颅颅内减压术,术后患儿切口处皮肤清洁干燥、恢复良好,一般情况可,术后住院6天后好转出院。结论  巨大脑膜膨出的患儿,其诊治及护理难度非常大,术前应小心谨慎处理包块,防止受压以及摩擦损伤,警惕因囊壁破裂导致颅内感染的可能,包块表面部分破溃处应注意预防感染;术后需做好麻醉复苏期的观察及护理、基础护理、切口护理、体位护理、管路护理、预防感染、预防癫痫等。

  • 标签: 神经管缺陷 脑膜脑膨出 新生儿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01至2022-12月医院收治的70例缺氧缺血性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智力发育(MDD)以及心理运动发育(PDD)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MDD、PDD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病新生儿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护理效果,改新生儿的智力水平以及心理发育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对促进挫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6月本院68例挫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挫伤患者神经功能提升,加快其康复速度,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推广。

  • 标签: 脑挫伤 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就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栓塞术治疗动脉瘤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近一年内(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瘤,在基于不同护理方法的前提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血管栓塞术治疗的同时予以围术期护理配合,研究组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同时予以围术期护理配合,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者行显微手术夹闭效果突出,有效的围术期护理配合可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效果 显微手术夹闭 血管栓塞术 脑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诊断。金标准为临床分度,分析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结果:经临床分度诊断得出,重度患儿15例,中度患儿28例,轻度患儿37例;CT诊断得出,重度患儿15例,中度患儿26例,轻度患儿33例。与临床分度诊断结果准确率对比,CT诊断准确率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有效鉴别患儿的病情程度。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病情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与血清 N-末端钠素原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47例与正常组33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N-末端钠素原水平(NT-proBNP),采用Pearson进行左心室肥厚与血清 N-末端钠素原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左心室肥厚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室肥厚组患者的LVMI、NT-proBNP水平均比正常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患者NT-proBNP与LVMI呈正相关关系,r=0.6334。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与血清 NT-proBNP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左心室肥厚诊断可以采用NT-proBNP作为诊断指标之一。

  • 标签: 血液透析 左心室肥厚 血清 N-末端脑钠素原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灌注成像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2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复发脑卒中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6例:复发脑卒中)与未复发组(36例:未复发脑卒中),比较两组患者CT灌注成像相关评估参数。结果:未复发组患者血流流量(CBF)、血容(CBV)均高于复发组,此外,未复发组患者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均低于复发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脑CT灌注成像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脑卒中 复发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氧性病的诊断效果。方法:采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64例缺血缺氧性病新生儿作为本次实验对象,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各32例,实验组患者实施磁共振影像检查,参照组患者实施CT检查,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疾病检出结果。结果:CT检查和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诊断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实验组的检出率96.88%显著优于参照组86.38%,诊断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病的检测结果显著优于CT影像检测结果,可以投入到临床使用。

  • 标签: CT检查 磁共振影像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致缺氧缺血性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相关护理对策进行总结。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8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病新生儿80例,统计并分析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表了解相关数据,随后以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式,对造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整理。结果:所有80例缺氧缺血性病新生儿中,预后不良19例,不良率为23.7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T分度、妊娠高血压、强直性惊厥、分娩孕周、产程异常、新生儿窒息、5min Apga评分均是造成缺氧、缺血性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其中CT分度、妊娠高血压和强直性惊厥是缺氧缺血性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缺氧缺血性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CT分度、妊娠高血压和强直性惊厥,临床护理中,相关人员应高度关注相关因素,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预防、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使得预后不良发生率降到最低,通过有效护理支持控制新生儿预后不良敏感指标、加快康复进程。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护理 预后 不良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对动脉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开展奥瑞姆自我护理模式干预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受的动脉肿瘤介入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用随机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0例,对A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B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奥瑞姆自我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自护能力。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相较于常规组70%明显更低,P

  • 标签: 脑动脉瘤 并发症 介入栓塞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缺氧缺血性病患儿进行临床研究,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对其运动、智力能力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通过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新生儿,经MRI以及B超等检查确诊为缺血性的变化,对于对照组来说,通过进行颅内压抗感染以及高碳酸血症等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应用,对于观察组来说,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听觉、视觉等循证护理。结果: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PDI、MDI评分展开对比,其中观察组在护理后表现较优优异,二组患者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进行循证护理,其中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患儿相关智力、运动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够明显改善。

  • 标签: 循证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智力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