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可见肺在一身脏腑中的重要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位主要在肺,肺有病变可则可见胸闷、咳嗽、喘息等症状,亦可导致肺通调水道功能减退,即可发生水液停聚,而生痰饮,甚则水泛而肿。结合中医经络学的健康宣教,通过点穴刺激手太阴肺经,可缓解新冠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的功能 经络学 手太阴肺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失禁相关性皮炎接受联合敷料的护理价值。方法:取本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抗肿瘤治疗的广泛应用,药物副作用日益成为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医院药学中抗肿瘤药品使用过程中常见副作用及其处理对策。通过对抗肿瘤药品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病例回顾,识别出包括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多种不良反应。针对这些副作用,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处理对策,如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定期监测患者生理指标、应用保护性药物及开展患者教育等。结果表明,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副作用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该研究为临床药学提供了参考依据,旨在促进抗肿瘤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抗肿瘤药品 副作用 处理对策 药物管理 患者教育
  • 简介:【 摘要】目的 中医特色护理对混合痔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疼痛的影响研究。 方法 纳入我院于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 106 例混合痔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3 例,观察组采取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评价两组患者创面愈合及疼痛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 5 天创面愈合评分评分、术后第 1 日、第 3 日、第 5 日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 混合痔患者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术后创面愈合,改善术后疼痛。

  • 标签: 中医护理 混合痔 疼痛 愈合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和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56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28例,使用中医特色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在使用中医特色护理后,其术后指标、血常规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护理过程,采用中医特色护理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可有效改善其胃肠功能,促进其康复,减少其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以中医学特色为基础,探讨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创新发展。通过对中医学特色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健康服务与管理模式,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创新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健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对于推动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健康服务与管理 中医学特色 创新发展 模式评估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特点有哪些,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5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在将摸球法作为依据完成分组,其中名称为对照组中,病例数为28例,名称为试验组中,病例数为28例。对照组给予的是传统护理模式,试验组则是在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后,给予心理护理模式,比较的为心理状况的差别。结果:两个组别的患者,在护理以后,都要比护理以前的SAS评分、SDS评分低,组间进行对比以后,试验组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即P<0.05。结论: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变化,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既可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改变,还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特点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经验,为以后类似疫情开展护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笔者作为本院发热病房第一批医护人员,通过回顾性分析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亲身经历,并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结果:经过支持治疗和积极护理,确诊患者大部分症状好转,出院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结论:针对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积极对症支持治疗,严格的防控相关培训、消毒隔离措施和职业防护、积极全面的护理,可以帮助我们在控制院内感染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 护理
  • 简介:摘要: 2019 年 12 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感染的肺炎患者。 随着疫情的蔓延 , 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该病毒潜伏期长 , 传染性强。多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目前尚无特效针对性药物治疗。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患者防护,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患者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针对出现的焦虑恐惧心理,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给予正面引导。结果:针对伴有焦虑恐惧情绪的患者,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辅以认知行为干预、放松训练、沟通及正念减压疗法,疏导了心理压力。结论:通过对住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与恐惧心理问题,正确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 标签: 住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焦虑恐惧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核酸转阴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月10日我院收治的104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料。采集口咽或鼻咽拭子标本,通过RT-PCR检测COVID-19核酸。结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治疗等情况,根据核酸转阴时间,分为转阴延长(>28天)和转阴非延长(≤28天)。结果:104例患者总共接受607次病毒核酸检测,平均每人为5.8次。自首发症状到核酸转阴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4天(19,34天)。70例(67.3%)患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行第三次检测,其中第三次阳性的患者为16例(22.9%),阴性的患者为54例(77.1%)。结论:大部分COVID-19患者的新冠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约在首发症状后的1个月以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转阴 假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新型便携式外固定架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从我院挑选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长骨骨折患者,并分为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对照组实施传统外固定架治疗,研究组实施新型便携式外固定架治疗。对两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愈合时间为(110.34±10.20)d,住院时间为(19.20±6.91)d,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5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29%,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长骨骨折治疗中,利用新型便捷式外固定架治疗方式,可以加快愈合速度,缩短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新型便携式外固定架治疗 长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2019年末,我国出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儿童作为易感人群,成为我们儿科医生重点关注的对象,如何做好儿科病房的应急准备工作,保证及时有效的应对可能出现的疑似或确诊患者,尤为重要。2019-2020新冠流行期间,我院儿科病房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应急准备方案。

  • 标签: [] 新型冠状病毒 应急准备 儿科病房
  • 简介:【摘要】抑郁症属临床常见精神类病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像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等原因皆与抑郁症的发病存在相关性。随着多靶点、多系统共同作用类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及应用,也不断在临床上取得确切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对抑郁症的临床发病机制与新型抗抑郁药的疗效进行综述,对抑郁症展开深入探究。

  • 标签: 抑郁症 发病机制 新型 抗抑郁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80 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 ,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 每组 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降糖治疗 ,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降脂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4.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1.50%(P<0.05)。结论 他汀类降脂药应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中 , 不仅降脂效果明显 , 同时对降糖也有一定的协助作用 ,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 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 他汀类 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无创呼吸机在临床上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对于很多肺部疾病尤其是ICU患者来说,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是保证生命安全的关键。但是,患者在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时候,容易出现面部压疮,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康复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对面部压疮进行介绍,然后探究无创呼吸机使用中出现面部压疮的原因以及具体的护理方法,以供参考。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面部压疮 护理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