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分析针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痊愈天数以及治疗前后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分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价值。结果75例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100.0%,痊愈天数为(23.96±4.35)天,治疗前的面部神经评分为(3.85±0.76)分,治疗一个月后的面部神经评分为(1.35±0.48)分,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围手术期阻塞性黄疸患者的凝血功能发生的变化。方法实验组为30例进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阻塞性黄疸患者,在术前、术后第1、7、14天晨取血浆进行血液学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Ш(AT-Ш)、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其中FDP采用ELISA方法检测、D-D和VWF采用免疫浊度法、FIB采用Clauss法、AT-Ш采用发色底物法、PT和APTT为自动血凝法。进行常规疗法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FIB、FDP、D-D、VWF和AT-Ш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术后FIB、FDP和D-D含量术后均升高,术后第7天水平最高,术后第14天仍未恢复至正常;VWF含量围手术期均显著升高;AT-Ш术前最高,术后降至正常范围。PT和APTT手术前后变化不大,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存在高凝状态,术后早期凝血功能下降,术后第7天再次出现高凝状态,至术后第14天仍未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7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该病对母婴的临床危害。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共收治ICP患者共计75例,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产妇经治疗后生产发生的相关不良预后的情况。结果75例孕妇中早产12例,胎儿窘迫发生7例,胎儿生长受限5例,羊水过少4例,产后出血2例。75例产妇中16例阴道分娩,占21.33%,剖宫产59例,占78.67%,7例婴儿为低体重儿,5例发生新生儿窒息,经过治疗后产妇及婴儿均健康出院,无死亡以及不良预后病例。结论肝内胆汁淤积症对胎儿有较大的危害,能够引起早产、胎儿窘迫等情况发生,但经过积极治疗,其预后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按摩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的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4例我院在2009年9月~2011年9月对收治的44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措施,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35~80岁,平均52.4岁。结果本组44例患者经过较好的护理治疗平均住院22d,存活43例,死亡1例。结论重症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工作是细致而繁重的,关系到患者的生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律失常心电图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2012年4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64例患者,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心律失常心电图的临床特点。结果64例患者中,52例窦性心率过速,占81.25%,43例心脏顺钟向转位,占67.19%。47例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中,13例伴有两种以上或两种心律失常,占27.66%。其中7例心电图显示右侧束支传导阻滞,占14.89%;6例左侧束支传导阻滞,占12.77%;14例房性早搏,占29.79%;9例室性早搏,占19.15%;5例房颤,占10.64%;1例室颤,占2.13%;1例室上性阵发性心率过速,占2.13%;2例房室传导阻滞,占4.26%;2例室性阵发性心率过速,占4.26%。死亡率达8.5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急性发作期慢性肺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的分析,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围生期持续胎心监护在胎儿窘迫以及胎儿窒息情况中的应用效果,及早发现围生期胎儿异常情况,为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围生期持续胎心监护,另选取2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取多普勒听诊监护,比较两组胎儿窘迫率、窒息情况以及产妇的分娩方式。结果对照组胎儿窘迫率为16%,新生儿重度缺氧比例为2%,轻度缺氧比例为4.5%,总缺氧比例为6.5%;观察组胎儿窘迫率为20.5%,新生儿重度缺氧比例为1%,轻度缺氧比例为2.5%,总缺氧比例为3.5%,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率为84%,高于对照组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生期产妇进行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窘迫情况,为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提供参考依据,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在围产期的临床特点与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62例,将其设为研究组,另60例分娩正常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围产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产妇进行剖宫产46例(74.19%)、羊水污染23例(37.10%)、胎儿窘迫14例(22.58%)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21例(35.00%)、羊水污染10例(16.67%)、胎儿窘迫5例(8.33%),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12例(19.35%)、新生儿窒息7例(11.29%)与对照组产后出血7例(11.67%)、新生儿窒息4例(6.67%)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66.1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妊娠期患有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的危害极大,只有对产妇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胆内胆汁瘀积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从我院2013年03月~2016年01月间收治的妊娠期肝胆内胆汁瘀积症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照组单采用思美泰静滴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口服治疗,持续治疗2周后将两组患者的瘙痒症状改善情况和TB、TBA、AST、ALT等临床指标作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的瘙痒症状评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B、TBA、AST、ALT指标数值均明显降低,但研究组的TB、TBA、AST、ALT指标数值要明显地低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胆内胆汁瘀积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以及肝功能异常,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思美泰静滴与熊去氧胆酸口服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瘙痒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借鉴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敷料在二、三期褥疮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伴有二、三期褥疮患者69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然后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褥疮进行碘伏消毒后采用呋喃西林湿敷,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新型敷料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9.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二、三期褥疮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新型敷料能够显著改善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