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指导干预对全身麻醉后心理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接受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健康教育,研究组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指导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心理躁动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躁动程度0级的比例为50%,1级的比例为38.89%,对照组患者躁动程度0级的比例为27.78%,1级的比例为22.22%,数据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的HR、SpO2以及MA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min及苏醒后,两组患者的HR、SpO2以及MAP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趋于平稳。结论心里指导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全身麻醉后的心理躁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心理干预对患者全身麻醉后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72例行腹部全麻手术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另外给予心理指导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入室时、气管导管拔出前后3min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躁动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拔管前后3min的心率(HR)、无创动脉平均血压(MAP)与入室时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拔管前后3mi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与入室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HR、MAP、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拔管时发生躁动23例,躁动发生率为63.89%(23/36);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发生躁动8例,躁动发生率为2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85,P=0.0024)。结论全麻手术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指导干预,可以明显减少在苏醒期气管导管拔除时出现的躁动情况,提高配合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职学院护士生个性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取高职院校护士生200名进行研究,行SCL-90量表评价,其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62人,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1人,其中实验组护士生1学期给予心理教育、个别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护士生心理状况改善情况以及学习成绩。结果SCL-90量表测量,200名护士生中有62人存在心理问题,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心理健康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职学院护士生个性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通过有效的心理教育与治疗方式,可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况,且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性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性心理护理,8周后,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WCST评分中,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错误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状态,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Care,PAC)在人工流产女性心理健康保护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扬州市江都妇幼保健院行人工流产术的女性,共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对照组200例,分别采用流产后关爱服务和一般人流后服务模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估;采集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结果(1)两组术前SAS及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1个月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术后3个月SAS及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术前观察组、对照组SAS及SDS评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结论采用流产后关爱(PAC)服务能有效降低人工流产女性的心理压力,保护患者术后心理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科学、客观的心率变异分析检测法(HRV),利用我中心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心理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分析软件,对本市浦东新区、黄浦、长宁、徐汇、宝山、闵行、普陀、虹口和青浦9个区60岁以上共2904人的失独家庭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检测,重点分析4种心理健康相关的情绪问题,包括恐惧、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根据采集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其每种情绪问题的严重程度,分为正常、注意、警戒和严重。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获得被检测的失独家庭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和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开展可能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结合90项症状清单(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其心理情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