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应用价值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2例中风偏瘫后肩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观察组患者采用浮针疗法来进行治疗,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也采用针灸治疗,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组间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889;P<0.05)。结论采用针灸结合针对性的护理来治疗中分偏瘫,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治疗效率高,有效缓解患者的疾病困扰,患者的回复情况也较为理想,具有较高的医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宫颈病变的筛查中HPV(高危型人乳头瘤病)+TCT(薄层液基细胞学)的价值。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做宫颈病变筛查的女性(2600例)当分析的对象,此次研究受检者均做HPV、TCT以及阴道镜病理活检,总结病理结果、病理结果与筛查结果对比以及筛查的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结果在此次研究筛查女性中,2519例正常,81例是宫颈病变,分别是8例是宫颈疣样病变,2例是宫颈癌,3例是CINⅢ,18例是CINⅡ,28例是CINⅠ,22例是慢性宫颈炎。HPV、TCT、联合筛查的真阳性是51例、46例、77例;假阴性是30例、35例、4例;真阴性是2422例、2476例、2486例;假阳性是97例、43例、33例。联合筛查的准确度大于单独HPV、TCT,差异显著。联合筛查的特异度大于HPV,差异显著。联合筛查的敏感度大于单独HPV、TCT,差异显著。结论在宫颈病变的筛查中,HPV联合TCT的价值很高,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均不程度高于单独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专门针对优质护理所实施的绩效考核制度情况方法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能够在有限的护理人员人数的情况下,按质按量完成护理完成优质护理工作,我院于2016年3月开始在7个科室进行实施,分为常量指标占30%以及变量指标占70%结果实施前与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中,劳动纪律、护理文书、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分级护理这五项评分中,所有指标实施后分值均高于实施前,不论是医师满意度还是患者满意度,实施后均高于实施前。结论科学、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是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增加了护理质量,提升了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和血培养阳性时间(TTP)在区分血培养阳性是感染或污染中的应用。方法对该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血培养阳性,同时又监测PCT的106份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PCT值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组较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组有显著增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值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组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组比较有缩短,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PCT与TTP可作为血培养阳性结果是感染或污染的辅助判别指标,但PCT较TTP更具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具体分析阿奇霉素与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300例,将所有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儿阿奇霉素分散片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与克拉霉素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与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确切,且能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可供临床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与压疮之间的关系,通过评分分值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者在压疮护理上进行干预,减少并避免压疮的发生,同时通过各种治疗方法来治疗压疮。方法选择我科2016年度指定范围内收治的149例住院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90例与59例。A组的APACHEⅡ评分为16分~38分,平均分值为26分;B组的B组APACHEⅡ评分为8分~15分,平均值为10分,对比两组的带入压疮发生率。结果从数据分析得出带入压疮患者中A组比B组发生率大,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分值越高,压疮发生率越大,即APACHEⅡ>15分的患者是压疮的高发人群。APACHEⅡ评分作为重症医学科患者的一项入科评估内容,可以及时准确的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临床护理工作者可以将评分分值作为指导,通过各项护理措施来预防高危人群中压疮的发生,同时运用个体化护理来治疗不同类型的压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应用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2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42%(24/31),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呼吸困难、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联合应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细胞肝癌中MRI与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小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MRI组和螺旋CT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中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组的肝内病灶及其阳性率均优于螺旋CT组(P<0.05),两组肝外病灶及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在直径≤3cm的病灶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组(P<0.05),两组在直径>3cm的病灶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小细胞肝癌中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腮腺叶间导管转移治疗干眼病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具(20侧)成人尸体标本头面部腮腺区进行局部解剖,观察腮腺第1叶间导管与面神经颧支的关系,测量两者的相关数据。结果腮腺浅部第1叶间导管在距腮腺乳头(25.49±2.76)mm处注入腮腺导管,第1叶间导管长度为(37.63±1.24)mm,注入腮腺导管处的外径(0.54±0.16)mm。腮腺浅部第1叶间导管与面神经颧支的解剖关系是面神经颧支位于叶间导管的浅层,两者逆向而行。在眼眶外侧缘的垂直线上叶间导管和面神经颧支距离腮腺导管分别为(9.82±1.35)mm和(6.51±1.30)mm。结论第1叶间导管转位治疗干眼病是临床较理想的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其中对常规组产妇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对实验组产妇在常规组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后的焦虑情绪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护理后的焦虑情绪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00%与76.00%,P<0.05。结论对行剖宫产的产妇而言,注重围术期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干预可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